请问建州女真、野人女真、海西女真之间有什么关系?叶赫部落、建州部落什么关系?叶赫部落是否也属于建州女真?海西和建州之间有何关系?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8 02:42:57
请问建州女真、野人女真、海西女真之间有什么关系?叶赫部落、建州部落什么关系?叶赫部落是否也属于建州女真?海西和建州之间有何关系?
请问建州女真、野人女真、海西女真之间有什么关系?叶赫部落、建州部落什么关系?叶赫部落是否也属于建州女真?海西和建州之间有何关系?
请问建州女真、野人女真、海西女真之间有什么关系?叶赫部落、建州部落什么关系?叶赫部落是否也属于建州女真?海西和建州之间有何关系?
14世纪中叶,女真人的分布地区基本与元代相同.从元末明初开始,女真诸部乘中原动乱之机,逐渐向南迁徙,直到15世纪中叶才稳定下来.这一持续100年左右的迁徙活动,使女真人的聚居区,又移向南部了.南迁后,女真人在南部形成了两个大聚居区,即以今辽宁省新宾县为中心东北至图们江为一聚居区,今辽宁省开原县以北至松花江大曲折处为另一聚居区.这两个聚居区以北的广大地区,为女真人散居区.由于明朝的招抚政策及在南迁过程中的内外诸多因素,3个地区也就分别成了后来的建州女真、海西女真、东海(野人)女真的区域.
明初,居住在今黑龙江依兰县一带的胡里改、斡朵怜两个万户府的女真人,由于受到野人女真南下侵袭和元朝残余势力的骚扰,分别在首领阿哈出(李思诚)、猛哥帖木儿(孟侍穆)率领下,沿今牡丹江向南迁移.胡里改万户府的女真人,先移至今黑龙江省宁安县,再东行,越过穆棱河,进入绥芬河流域,遂定居这一地区.绥芬河下游之双城子为渤海率宾府建州故地,1403年明廷以阿哈出所部置卫,袭建州故名,故命为建州卫.胡里改部偏支在酋长把尔逊带领南迁至珲春河流域,1406年明廷在其地置毛怜卫,作为建州卫的子卫.
斡朵里部南徙到以今朝鲜会宁为中心的图们江东西一带,1406年明朝任命猛哥帖木儿为建州卫指挥使.这样,胡里改和斡朵里两部同居在建州卫管辖下. 1408年,居于忽的河(辉发河支流富大河)、法胡河、卓儿河、海刺河(松花江支流海浪河)等处的“女直野人头目哈刺等”朝明,明“遂并其地入建州卫”.至此,建州卫管辖的女真人分布区,西扩至今吉林市东南,东近日本海,北达穆棱河,南过图们江.
1406年女真人入朝鲜抄掠,被击退.阿哈出率部西南徒至今吉林海龙县.同时迁来的,还有部分毛怜卫的居民.猛哥帖木儿所统斡朵里部人世与胡里改部为婚,也于1411年迁到吉林海龙县,住在从海龙县通往开原的地方.1412年,明朝将猛哥帖木儿所部从建州卫中析出,另置建州左卫,以猛哥帖木儿为建州左卫指挥使.
建州卫首领阿哈出孙子李满住,于1423年率一千余户到今鸭绿江支流浑江居住,李满住领400余户住在浑江中游的桓仁县.猛哥不花所统西毛怜卫部众也迁到浑江流域,而猛哥帖木儿则返回到图们江. 李满住屡受朝鲜军袭击,被迫于1433年又迁到浑江支流富尔江上游的“吾弥府”居住.朝鲜1437年又欲发兵攻吾弥府,李满住再西迁,到达今浑河支流苏子河畔,即今辽宁省新宾县.
1433年今辽宁省开原县千户杨木答兀袭击建州左卫,猛哥帖木儿及长子阿古被害,朝鲜乘机派兵进驻图们江,猛哥帖木儿的弟弟凡察、猛哥帖木儿次子童仓(董山)于1440年率百余户迁到浑江流域,与李满往会合,住在三统河、浑江以西至大雅儿浒河地区.同时迁来的,还有部分东毛怜的部民.明廷析建州左卫为左、右二卫,童仓掌左卫,凡察掌右卫.自此,便有了历史上著名的“建州三卫”.1451年建州三卫中,建州卫有1700余户,左、右二卫合计才600余户.如按每户5人计算,建州三卫还不到12000人.不过无论是阿哈出迁出绥芬河,还是童仓迁出图们江,都有部分部民未迁走.
但建州女真重新聚居在一地后,来归者日益增多,遂形成一个强大的联盟集团.建州女真8部及其分布为:苏克素护河部,今苏子河;哲陈部,今苏子河与浑河合流处;完颜(王甲)部,今新宾县的浑江上游;浑河部,今抚顺市东南的浑河流域;董鄂部,今大雅儿浒河;鸭绿江部,今鸭绿江上游,是1480年从图们江流域来投的毛怜卫人;讷殷部,今松花江上游;珠舍里部,今吉林省安图县.前人常称前5部为满洲5部,后3部为长白山3部.
海西女真是元朝水达达路桃温、脱斡怜、孛苦江三个万户府的女真人的后裔.明初,主要是指居住在今松花江大曲折处,下至松花江口一带的女真人.建州女真南迁的同时,海西女真也南迁,至16世纪初形成了哈达、乌拉、叶赫、辉发四部,后人讲海西女真,常指分布在今辽宁开原以北至松花江大曲折处的海西四部而言.海西四部按其居住地区分为山寨夷和江夷两部分,哈达、叶赫为山寨夷,乌拉、辉发属江夷.
哈达部:属纳喇氏,其先人本居呼兰河,1406年明王朝在这置塔山卫,1446年明廷析塔山卫另置塔山左卫.塔山左卫地在今呼兰河-依兰县之间,哈达部的成员来源于塔山左卫,与出自塔山卫的乌拉部为同祖--纳齐卜禄.自纳齐卜禄六传至速黑忒(克锡纳)为塔山左卫首领时,塔山左卫已由塔山卫东而迁至塔山卫南,在今吉林省扶余、农安、前郭尔罗斯县.1533年,速黑忒为族人巴岱达尔汗所杀,次子旺住外兰(王忠)率部分部众逃至哈达河(今辽宁省西丰县小清河),成为哈达部的创建者;巴岱达尔汗长子之子万(王台),逃至今吉林市西. 1552年,王忠所杀,其子博尔坤迎堂兄王台来主哈达部事.王台为部长后,哈达部更强盛.1582年王台死,儿子孟格布禄主部事时,失去霸主地位,于1599年被努尔哈齐兼并.
乌拉部:原居松花江下游,其始祖纳齐卜禄时迁于今呼兰河流域.在速黑忒率塔山左卫南迁后,速黑忒弟古对珠延也率部南移,至其孙布颜时,因不堪蒙古族侵扰,再南迁到今吉林省永吉县,布颜听命于王台.至布颜孙满泰、布占泰先后为王时,乌拉部拥有今吉林省中部,北至东流松花江南,南到盘石县,西达德惠-双阳县一线,东抵图们江上游.1613年为努尔哈齐所破.
辉发部:始祖星古礼,姓益克得哩,尼玛察部人,原居萨哈连乌拉(今第一松花江下游)地区.1409年明在今牡丹江地区置卫,以恼纳领忽鲁哈卫,以塔失掌弗提卫.弗提卫在今富锦县.至星古礼为弗提卫首领时,率部南下至今呼兰河流域,投纳喇氏,改姓纳喇.七传至旺吉努(王机砮)为首领时,南迁至吉林省辉南县.旺吉努死,孙拜音达哩称王.1607年被努尔哈齐灭亡.
叶赫部:源出1406年明朝所置之塔鲁木卫,包括蒙古土默特氏和女真纳喇氏各一支.叶赫部始祖星根达尔汉是蒙古土默特氏人,原居今呼兰河以北,后率部众南迁至今松花江大曲折处,代当地纳喇氏为主,因纳喇氏一支人居多,遂改姓纳喇氏.四传至楚孔格,南迁至叶赫河(今上游称冠河,下游称清河).六传至清佳努、扬吉努兄弟二人为首领时,各据一寨(都今吉林省梨树县),皆称王.清佳努子布斋、扬吉努子纳林布禄各继父职后,于1593年联合蒙古科尔沁、锡伯、卦勒察三部、长白山二部(珠舍里、讷殷),进攻建州女真,惨败而归.八传至锦台石、布扬古时,为努尔哈齐降服.
东海(野人)女真主要指今黑龙江以北和乌苏里江以东的女真人.在建州、海西女真南迁后,东海女真也趁机南移,进入他们过去的居地.
明代分布在松花江下游及黑龙江以北的生女直、乞列迷、女直野人、北山野人、苦兀(明朝在库页岛上置囊哈儿卫、波罗河卫和兀列河卫)、吉列迷都为东海女真.穆棱路、绥芬路、那木都鲁路(绥芬河下游)、尼马察路(今双城子)、瑚叶路(今俄罗斯达乌河)、乌尔古宸路(今兴凯湖东北岸的库尔布新河/比金河)、雅兰路(今俄罗斯塔乌黑河)、锡林路(今俄罗斯海参崴以东的锡林河/苏祖河),也为东海女真.
明代在庙街附近设置奴尔干都指挥使司,管理东海女真人.
居住黑龙江以南地区的氏族部落,被努尔哈齐和皇太极征服后,南迁到浑河流域,后来成了满族的一部分;但分布在乌苏里江流域和黑龙江以北等地的诸部落,大多未纳入满族共同体,于清初形成了今天居住我国和俄罗斯境内的赫哲(那乃)、鄂温克(埃文基)、鄂伦春(鄂罗奇)、费雅克(尼夫赫)等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