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晋代张湛对《愚公移山》的注文:“俗谓之愚者,未必非智也.”“谓之智者,未必非愚也.”“北山之愚与嫠妻之孤,足以哂河曲之智,嗤一世之惑.”1.借助字典翻译张湛的注文2.结合注文,试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6 08:13:17
一.晋代张湛对《愚公移山》的注文:“俗谓之愚者,未必非智也.”“谓之智者,未必非愚也.”“北山之愚与嫠妻之孤,足以哂河曲之智,嗤一世之惑.”1.借助字典翻译张湛的注文2.结合注文,试谈
一.晋代张湛对《愚公移山》的注文:“俗谓之愚者,未必非智也.”“谓之智者,未必非愚也.”“北山之愚与嫠妻之孤,足以哂河曲之智,嗤一世之惑.”
1.借助字典翻译张湛的注文
2.结合注文,试谈“愚公”和“智叟”两人名字的实际含义
3.理解讨论《愚公移山》神话结尾的作用
二.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智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
A.卒中往往语 B.非淡泊无以明志 C.先帝知臣谨慎 D.静以修身
·· ·· ··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本文作者就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怎样展开论述的?
4.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做“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
第二大题的1中点“·”的是:
A.往往 B.淡泊 C.谨慎 D.修身
一.晋代张湛对《愚公移山》的注文:“俗谓之愚者,未必非智也.”“谓之智者,未必非愚也.”“北山之愚与嫠妻之孤,足以哂河曲之智,嗤一世之惑.”1.借助字典翻译张湛的注文2.结合注文,试谈
[原文]
太形、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形、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返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无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注释]
太形——山名,就是太行山,位于山西省同河北、河南两省的交界地区.
王屋——山名,在山西省阳城县西南一带.
冀州——地名,包括现今河北、山西两省和辽宁、河南两省的一部分地区.
河阳——地名,在现今河南省孟县境内.
惩——音称,惩罚.这里是苦于的意思.
迂——音于,迂回,曲折、绕道的意思.
豫——音预,地名,现在的河南省.
汉阴——汉,就是汉水;阴,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叫阴.
魁父——古代一座小山的名称,在现今河南省陈留县境内.
荷——音贺,负荷,挑、扛的意思.
箕畚——箕,音基.畚,音本.箕畚,就是畚箕,用竹、木等做成的运土器具.
孀——音双,孀妻,寡妇,就是死了丈夫的女人.
遗男——就是死了父、母的孤儿.
龀——音趁,儿童换牙齿,乳齿脱落后重新长恒齿.这晨表示年龄,约七、八岁.
惠——同慧,智慧,不惠就是愚蠢的意思.
一毛——一草一本,这里指山的一小部分.
匮——音溃,缺乏的意思.
操蛇之神——就是山神,手里拿着蛇.
夸娥氏——就是大力神,力大无比.
厝——音错,安置的意思.
朔东——就是朔方以东地区,指山西省的东部.
雍——就是雍州,在现今陕西、甘肃省一带地区.
陇——同垄,陇岗,就是高山.
列子——这是一部古书的名称,属于我国先秦时期道家的著作.关于这部书,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是战国初年的列御寇著的;另一种认为是后来晋代的人著的,没有定论.书中记载了许多寓言和传说故事.
评点
这是一个著名的故事.愚公为了排除险阻,打开通道,率领全家搬走太行、王屋两座大山.这是一件大而又艰巨的工程,在有的人看来是难以想象的.但是,愚公胸怀大志,不被困难所吓倒,他敢想敢说敢做,终于在别人帮助下把两座大山搬走了.这就说明:凡是对人民有利的事,无论怎样艰险,只要具有坚忍不拔的决心,充满必胜的信心,踏踏实实、坚持不懈地努力做下去,就能够战胜一切困难,把理想变为现实.
现在,我们的伟大社会主义祖国已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我们不论从事什么工作,都仍须继续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
《愚公移山》译文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这两座山)本来在冀州的南面,黄河的北面.
北山愚公,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他)苦于山北交通阻塞,进出要绕远道,就召集全家来商量说:“我要和你们尽全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一直通到豫州的南部,到达汉水的南岸,可以吗?”(大家)纷纷地表示赞成他的意见.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像魁父那样的小山都不能削减,又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挖下来的泥土石头放到哪里去呢?”大家纷纷说道:“把它们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 于是率领挑担子的三个儿孙,敲凿石头,挖掘泥土,用箕畚搬运到渤海的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也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们.寒来暑往,季节交换,才往返一趟.
河曲智叟笑着劝阻愚公说:“你太不聪明了.凭你在世上这最后的几年,剩下的这么点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铲除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 北山愚公长长地叹息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能通达事理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不如.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啊.可是山却不会再增高加大,还愁什么挖不平呢?”河曲智叟没有话来回答.
山神听说愚公移山这件事,怕他不停地挖下去,就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所感动,便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两座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面.
从此,冀州的南部,一直到汉水的南边,再没有高山阻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