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生命意识?李清照词作有什么生命意识?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5 22:06:20
什么是生命意识?李清照词作有什么生命意识?
什么是生命意识?李清照词作有什么生命意识?
什么是生命意识?李清照词作有什么生命意识?
生命意识,包括:情爱意识、时间意识、爱国意识和人生经验等.李清照作为一名女性词人,其特有的纤细、敏感、细腻的女性心理在其诗词创作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其诗词作品无处不充满着崇高的情爱意识、时间意识、爱国意识和一生颠簸不幸的人生经验,这些构成了她的生命意识.
一、爱的乐章——李清照诗词中的情爱意识
中国传统伦理存在着窒息人性的价值导向,把一切正常的生活欲望看成罪恶,对女性有更多灭绝人性的桎梏,驯良的女性都在三纲五常的禁锢中把自己对生活的渴望、对爱情的追求以及心中的青春激情扼杀掉.而李清照却敢用自己的诗笔抒写心灵痛苦,倾吐对爱情的热烈欲望,把情感剖析给世人看.
易安词的成就,历来被人们所看重和推崇,这里,笔者试从宽泛的情爱意识范畴来探讨李清照词的情感内涵、人生况味及蕴藏着的感发的生命力.诗词,是人们内在情感的感性形式,是心灵世界的外在投影,也是一种抒情性最强、最集中、最深透的艺术形式,易安词中大多为表现心态的词作,处处着眼于表现词人特定时代、女性特有的心理特质,着眼于塑造真实可感的自我形象,使其词成为她一生心路历程的完整历史.唯其如此,凡读了易安词的人,都难免被清照的真情和深挚所打动,极易产生共鸣,而这种宽泛、厚实的爱和真情便是连接词人与读者的心灵最好的纽带.
李清照是一位超凡的女性,有着出众的才华和见识,更有极其深刻而敏锐的人生体验.不管是她远离尘俗,无月无虑的闺阁生活,还是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动荡生活,其词都蕴藏着对生活的热爱与执着不懈的人生追求,这同样是她女性自我意识的一种表现.
李清照早期的词多反映悠闲闺阁生活,情调清新明朗,富有饱满的生活热情.例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词中,以回首竞渡、误入藕花深处,惊飞一滩鸥鹭等跳动性景色与富有音乐感的明快节奏,勾画出一位天真活泼,充满青春活力的少女形象,我们从风雅潇洒、随情自适的盎然情趣中,仿佛体验了词人年轻的、生气勃勃的心境.而《点绛唇》则表现了词人少女时代真挚、清纯的思想感情,她将自己活泼、顽皮而又娇羞的少女形象刻画得呼之欲出,而笔端流露着对自己的自我欣赏.再加“眼波才动被人猜”(《浣溪沙》)一句,也是逼真地写了少女的柔情密意,那极具感染力的自我怜爱、自我满足与陶醉,都代表着一种健康明朗、洒脱大胆的生活态度,这也是一代才女之坚实心理基点.
新婚后的清照也写了不少情调明快、表现生活色彩的词作.如《怨子孙》词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限好”,对生活充溢着切切眷恋,“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词人对暮秋的湖光山色流露出极大的喜悦而迟迟不肯离去.她把这种依依不舍之情,自然地注入于鸥鹭的身上,使欧鹭也动了幽情,似乎在怪怨人之无情,如此美景不细加欣赏反而急于离去.这种新颖独特的痴情专注进一步表现了对生命充满深刻眷恋的女词人鲜明的情爱意识.即便在国亡家破、漂泊不定的晚年,清照依旧全心感受生活,拥抱生活.其笔下仍有美丽景致:“落日熔金,暮云合壁”(《永遇乐》),“草绿阶前,暮天雁断”(《怨王孙》),“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渔家傲》),比之早期的词的清丽平实,更添一份雄奇的气韵.可见,她对生活的体验,已由少女时代的新奇尝试发展到了深刻地理解,咀嚼生活甘苦,曾经沧海而达人知命的坦然态度,她词中形成的认真执着的生活态度、豪放疏朗的精神气质,就是一种对生活本身的厚爱之情的表现.当然对爱情的专注和真挚,是易安词最优秀的部分,也是她全部心血的凝聚,充满了女性的忧怨与灵气.
李清照、赵明诚的夫妇之爱可以说是封建社会少有的例外,他们志趣相投,互敬互爱,带近代爱情色彩.作为古代知识女性的清照对赵明诚的爱情的真挚和执著,是任何男性词人所不能及的.反映到词作中,就表现为对夫妇之爱的深情歌唱、倾诉和积极给予.词人这种大胆热烈追求爱情的“超前”意识,是她高度体认自我、肯定自我的表现.清照是一位热烈追求幸福生活的成熟女性,具有爱的能力和爱的艺术,因而,易安词中显现出极为鲜明的主体性,她作为恋人的形象情意绵绵,以至于九百多年之后的我们仍能从中感受到她特殊的爱情魅力[1].
新婚的清照沉浸在爱的幸福与甜蜜之中.《减字木兰花》中“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活脱脱一位妩媚娇憨、聪颖多情的少妇形象,怎能不叫我们读出他们融洽和谐的美满生活.不久,丈夫要远去求学、任职,这种暂时的小别仍给痴情的清照带来了哀愁.“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没意思,踏雪没心情.”(《临江仙》)“倚遍栏杆”、“望断归来路”(《点绛唇》)极尽描绘自己的相思之苦和寂寞怀人之情态.读她的闺情词,感觉不是一般男欢女爱的恋曲,而是词人内心若有所思、若有所求、若有所失极复杂的心态.“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行香子·草际鸣蛩》)词人借牛郎织女抒发自己浓重的离情别苦,正是词人微妙心态的变化.而《醉花阴》中饱受相思之苦的词人自我形象更是一次次令人感动:“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难怪几百年来,众多的读者,特别是女性都醉心于清照这种刻骨的相思之情而坚守真爱,“衣带渐宽终不悔”.易安词中无论是“终日凝眸”的痴情,“人比黄花瘦”的伤怀,“生怕离怀别苦”的凄情,“万千心事难寄”的怅然,“独抱浓愁无好梦”的孤寂,都表达出词人对爱情执着追求而不得的一种孤寂、失落心态.总之,她以女性特有的缠绵婉转、一往情深的语言,把自己埋藏在内心的情感,朴质自然、坦率真诚地表露了出来.
李清照深于情,专于情,勇于表露爱情,强烈地要求着爱情,在这种深沉、持久的坚贞之中,我们可以深刻地领略到这位古代才女丰厚而凝重的情爱意识,也感受到了清照那一颗质地纯洁、晶莹温润、似石似玉的爱心.
二、光阴的痕迹——李清照的时间意识
伴随着相思之作,李清照前期的词也不乏惜春悲秋的关于时间流失题材,如《如梦令·昨夜风疏雨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 肥红瘦.”
词人对自然界的细微变化,有细入毫芒的体会,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无比怜惜的美好感情.对这首小令,“当时文士莫不击节称赏,未有能道之者”,可见其影响之大.
首起淡笔带出“昨夜”,令人联想到词人当时的情态.风雨之夕,她必有一番心事,以至借酒消愁,到天亮时仍“残酒”未消.那么,她醒后所关心的又是什么呢?作者通过主和仆间的一问一答,巧妙地暗示出女主人公所关心的是风雨后的海棠花.“试问”一句,显出女主人特有的认真、细心和关切,一种恋花惜春、惴惴不安的情态跃然纸上.“却道”句则活画出侍女漫不经心、天真无邪的神态.两相映衬,把素养、心境各异的主仆两人形象展现无余.末两句是女主人对待侍女的回答的反应.叠用“知否”,是加强语气、表示急促和肯定,对侍女的漫不经心略带责备.在没有直接观察的情况下便脱口而出做出判断,这自然出于生活经验和对花事的关心,但与女主人惜花怜春之情息息相关.一个“肥”,把经过几番春雨滋润过的绿叶肥硕、色泽鲜明的形态凸现了出来;而一个“瘦”字,又十分传神地画出了春花几经风雨后日见萎缩和零落的容貌.女词人的心态也就在这一肥一瘦的对比中隐隐约约地透露了山来.那海棠的命运,不正与人生青春易逝、红颜难驻的伤感,有着某种极为相似相通的地方吗?《浣溪沙·春景》:
小院闲窗春已深,重帘未卷影沉沉.依楼无语理瑶琴.
远岫出山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梨花欲谢恐难禁.
此词系惜春之作.上片从春闺藏春写到默默伤春.“闲”、“未”二字,细微地透露出女主人公的心事.第三句通过神态(“倚楼无语”)、动作(“理瑶琴”),含蓄地表现了词人眷恋、怜惜与怅惘的复杂心情.词人在词中描绘了一幅完整和谐的春光图画,而且景中寄情,流露出一股怏怏之情和淡淡的哀愁.
三、磨难的力量——李清照诗词中的爱国意识
李清照横跨北宋南宋两个朝代,对于强敌对中原故土无情的糟蹋蹂躏、战争造成的凄苦漂泊与悲愤之苦、北宋官僚的腐败懦弱等等都太过明白.但是,身为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又是区区一位弱女子的她,不要说是对改变现状根本无能为力,连照顾自己都恐怕有困难!但是,躲不过的历史残酷事实依旧造就了情感难以承受的包袱,让多愁善感、难以抛下对北边故土的情感的她,也只能苦笑地以诗词来反映魂萦梦牵的乡愁以及愤慨了.
李清照经历了两件政治上的大事变.一是徽宗时的“元祐党祸”,二是靖康之耻.面对政治上的险恶风浪和国家危亡之秋,李清照一扫闺阁之气,写了不少政治讽刺诗.其中《浯溪中兴颂碑和张文潜韵二首》、《夏日绝句》、《咏史》等诗被后人称颂.
而身为一个亡国之人,在精神上无所寄托的清照是以哀婉的语调来抒发自己的悲愤的痛和难斩的愁的,不管是《添字采桑子》“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还是《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局.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客建安城.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都能够明显地看出晚年的李清照之作品重点已经不放在别离之苦,而着重在国家的兴亡以及民族的命运身上,词的境界更加开阔,情感也更苍凉浓郁了[2]
同时李清照后期写的词,除抒发个人身世之悲外,也寄寓了深沉的故国之思,表现了李清照的爱国主义感情.如《蝶恋花》的上阕:“永夜恹恹欢意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在这里,长安代指北宋故都汴京.通过梦长安,表现了词人对北方沦陷区的怀念.
而李清照的诗,更是具有强烈爱国情怀的表现.她的诗内容多以政治为主,有着明确的倾向性.她对时局的思考和分析远远地超过了当时一介妇人所能企及的深度,甚至那些以国家政治为己任的大臣.留传下来的李清照的诗大部分都作于南渡之后,其内容或批判投降行为,或怀念故土父老,或激发民族气节,几乎没有一首是自己身世的感叹.《上枢密韩公、工部尚书胡公》中的古诗,是李清照诗中最长的一首,诗的最后写道:
子孙南渡今几年,漂流遂与流人伍
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
这是多么感人的对祖国河山的深厚感情、气贯长虹的民族豪气!“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已成了传世名句.又如《乌江》短短二十字,“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本来,李清照的词以轻柔婉丽、曲折缠绵而著称.而她的这首绝句,则是洗净了儿女之气的慷慨之音,是以诗的形式以古喻今、发抒悲愤的政治时事评论.项羽在垓下一战,为刘邦所败,逃至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暂避江东,重整旗鼓,但是他认为“无颜见江东父老”而举剑自刎.威震一时的楚霸王的功过得失姑置不论,但他生为人杰、死作鬼雄的豪壮气概,是令人感动的.李清照举出项羽的不肯“东渡”,正是对畏缩怯懦、苟安逃命而“南渡”的高宗赵构等贪生怕死之徒的无情鞭笞和辛辣讽刺,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的精神溢于言表.它通过对不肯逃回江东、忍辱偷生的英雄项羽的歌颂,有力地鞭挞了南宋统治集团的逃跑主义与苟安江左的投降主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流传八百多年,已成为千古绝唱.
李清照在诗歌中,锋芒毕露,壮怀激烈,慷慨陈词,爱国情怀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诗人在经历了人生种种打击,晚年“流浪无依”后,还唱出了如此激越昂扬的调子,这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女作家中是独一无二的,不仅俯视巾帼,同时压倒须眉!
综上,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其实是一位坚强、豁达、叛逆、敏锐、勇敢、爱国的女性.这种品格的形成与其自身的性格和渊源有关.平素“猜句罚茶”,“冒雪觅诗”已证明她的自信骄人、洒脱不羁的性格.而她又是李格非的女儿,李格非曾以文章受知于苏轼,显然,李清照不仅继承了父亲的文学禀赋,还继承了父亲耿介忠直、忧国忧民的高尚品格.(作者:杜宏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