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精美简短的散文(带赏析.)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5 19:28:38
一片精美简短的散文(带赏析.)
一片精美简短的散文(带赏析.)
一片精美简短的散文(带赏析.)
1
张晓风
《光阴的故事》
一锅米饭,放到第二天,水汽就会干了一些;放到第三天,味道恐怕就有问题;第四天,我们几乎可以发现,它已经变坏了;再放下去,眼看就要发霉了.
什么使那锅米饭变馊变坏——是时间.
可是,在浙江绍兴,年轻的父母如果生下女儿,就在地窖里,埋下一坛坛米酿的酒.十七八年后,女儿长大了,这酒就成为女儿婚礼上的佳酿.它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叫女红.
是什么使那些平凡的米,变成芬芳甘醇的酒——也是时间.
时间到底是善良的,还是邪恶的魔术师呢?都不是,时间只是一种简单的乘法,使原来的数值增倍而已.开始变坏的米饭,每一天都不断变得更腐臭;而开始变醇的美酒,每一分钟,都在继续增加它的芬芳.
我们也曾经看到天真的少年一旦开始堕落,时间会把他变得满面风尘,面目可憎;但相反的是,时间也能把温和的笑痕,体谅的眼神,成熟的风采,智慧的神韵添加在那些追寻善良的人身上.时间将怎样对待你我呢?这就要看我们自己是以什么态度来期许我们自己的.
赏析:
我想起罗大佑的一首歌“流水它带走光阴的故事,改变了一个人,就在那多愁善感而初次等待的青春”,歌词里淡淡的忧伤和感怀总让我唏嘘不已.而张晓风的这段文字则更加理性而沉稳.光阴真正改变的是什么呢,不是本质,不是好的变成坏的,也不是坏的变成好的,只是一种积累,一种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而已.
所以,不要再埋怨时间,不要总是说时间改变了一切.时间没有改变什么,只是让一些东西随着时间增加或者减少而已.所以,为了让时间最后酿造的是一坛成熟而芬芳的美酒,我们必须给它添上美好的、智慧的、宽容的美德.
喜欢这种哲理性的文字,让我思索,回味无穷.
2
席慕容《窗前的青春》
青春有时候极为短暂,有时候却极为冗长.我很知道,因为,我也曾如你一般的年轻过.在教室的窗前,我也曾和你一样,凝视着四季都没有什么变化的校园,心里猜测着自己将来的多变化的命运.我也曾和你一样,以为,无论任何一种,都会比枯坐在教室里的命运要美丽多了.
那时候的我,很奇怪老师为什么从来不来干涉,就任我一堂课一堂课地做着梦.
今天,我才知道,原来,他也和今天的我一样,微笑着,从我们年轻饱满的脸上,在一次次地重读着那我们曾经经历过的青春呢.
赏析:喜欢席慕容的文字,我总是喜欢在黄昏时分一遍遍地读她,沉醉于文字间的浪漫,诗行间的唯美.我感动于她对生活的态度,感动于她那颗随处发现美的双眼,感动于她手中那写得出涓涓文字画得出潺潺流水的笔.
而这篇《窗前的青春》,让我对教师的职业心驰神往.我想能与孩子们在一起的人才会永葆年轻吧.接手一届又一届的学生,看一张张稚气的脸走向成熟,然后又开始下一轮航渡.
年少的时光太瘦,青春的指缝太宽,不经意之间就会流走太多的春秋.让曾经是走出教室的人,走出过这些枯坐教室的时光,重新走进了教室,走进了不一样的教师生活.然后和孩子们一起,坐在教室的窗前遐想外面的世界,这些遐想给了我们梦,给了我们青春的美.
3秋雨
张爱玲
雨,像银灰色黏湿的蛛丝,织成一片轻柔的网,网住了整个秋的世界.天地是暗沉沉的,像古老的住宅里缠满着蛛丝网的屋顶.那堆在天上的灰白色的云片,就像屋顶上剥落的白粉.在这古旧的屋顶的笼罩下,一切都是异常的沉闷.园子里绿翳翳的石榴、桑树、葡萄藤,都不过代表着过去盛夏的繁荣,现在已成了古罗马建筑的遗迹一样,在萧萧的雨声中瑟缩不宁,回忆着光荣的过去.草色已经转入了忧郁的苍黄,地下找不出一点新鲜的花朵;宿舍墙外一带种的娇嫩的洋水仙,垂了头,含着满眼的泪珠,在那里叹息它们的薄命,才过了两天的晴美的好日子又遇到这样霉气薰蒸的雨天.只有墙角的桂花,枝头已经缀着几个黄金一样宝贵的嫩蕊,小心地隐藏在绿油油椭圆形的叶瓣下,透露出一点新生命萌芽的希望.
雨静悄悄地下着,只有一点细细的淅沥沥的声音.桔红色的房屋,像披着鲜艳袈裟的老僧,垂头合目,受着雨底洗礼.那潮湿的红砖,发出有刺激性的猪血的颜色和墙下绿油油的桂叶成为强烈的对照.灰色的癞蛤蟆,在湿料发霉的泥地里跳跃着;在秋雨的沉闷的网底,只有它是唯一的充满愉快的生气的东西.它背上灰黄斑的花纹,跟沉闷的天空遥遥相应,造成和谐的色调.
雨,像银灰色黏濡的蛛丝,织成一片轻柔的网,网住了整个秋的世界.
赏析:
有的时候不是那么喜欢张爱玲的文字,就像这篇秋雨,别人都会写温暖潮润的气息,而她则写得幽暗而阴森,光是笔触就让人感到寒冷而战栗了.
但也许这正是张爱玲文字的魅力,张扬的,阴暗的,却又是如此真实,探测到人内心的最深处.这篇文章用笔细致,只用了比喻和拟人,就把秋雨写得栩栩如生,又带入了一层沉闷而寂寥的色彩. 于这文来说,充满了灰色、忧郁,黯然,寥落,一种生活无厘头的滑稽,唯一萌芽的一束希望之光,仅是那株低矮的无人问津的桂花树.
写这文时,据说她仅有15岁,我不知道她为什么体会得那么深刻,更不明白她走不出内心的阴霾,是一种什么样的道理.然而,她的文字却是那样的烂漫,繁花似锦,灵动鲜活,精致得大概只有中国文字才能够完整表达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