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之”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胡为乎遑遑兮欲何之?②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③之二虫又何知 ④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A、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B、①②不同,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3 05:28:06
1、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之”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胡为乎遑遑兮欲何之?②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③之二虫又何知 ④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A、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B、①②不同,
1、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之”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胡为乎遑遑兮欲何之?②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③之二虫又何知 ④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
A、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可我认为是D.①中“之”为动词,到……去,②中“之”也是动词,是“到”的意思.题目要求“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①和②中的“之”用法相同,都是动词,但意义不同,故我认为应选D.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B、襟三江而带五湖
C、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D、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3、下列各句句式特点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乐夫天命复奚疑?B、问征夫以前路
C、莫之夭阏 D、复驾言兮焉求?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辞是一种形体比较自由灵活的古体韵文.句子以五言七言为主而允许有错落参差.
B、“表”是一种奏章,用于臣子上给皇帝的书信.例如《出师表》《陈情表》等.
C、骈体文的对仗(即对偶句)用四字句和六字句组成.初期骈体文,以四、六字句为主,其中也往往掺杂其它句式.而到了唐宋以后,“四六”的格式就定型化了.
D、春秋时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者,其所著的《老子》又称《道德经》),庄周是继老子之后的另一道家思想代表人物.
2、3、4题不知为什么选那几个答案,把2、3、4题每个选项都分析一下,给出选正确答案的理由,
最迟10月5日回答,我们只放5天假.
1、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之”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胡为乎遑遑兮欲何之?②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③之二虫又何知 ④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A、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B、①②不同,
第二题:A的“日”字,时间名词作状语,解释为“每天”;B的“襟”和“带”,意动用法,解释为“以……为衣襟”,“以……为衣带”;C的“尽”字,副词活用为名词,解释为“尽头”
第三题:ACD都是宾语前置句,A的“奚”和D的“焉”都解释为疑问代词“什么”,都提到了动词“疑”和“求”之前,属于疑问句宾语前置;C出现了“莫”字,代表这个句子是否定句宾语前置,代词“之”放到了动词“夭阏”之前.正确答案B是状语后置句,正确语序是“以前路问征夫”
第四题:A选项中“辞”的句子是以四言和六言为主的,而非五言和七言.
第一题,2的之也是到九万里的地方去,同1一致;
第三题,其他句的句式都是疑问句,B是陈述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