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文武官员的官职是什么?我想知道的是北宋时期文官与武官的官职与品级是什么如果有人知道的请速度回答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6 00:46:01
北宋文武官员的官职是什么?我想知道的是北宋时期文官与武官的官职与品级是什么如果有人知道的请速度回答
北宋文武官员的官职是什么?
我想知道的是北宋时期文官与武官的官职与品级是什么
如果有人知道的请速度回答
北宋文武官员的官职是什么?我想知道的是北宋时期文官与武官的官职与品级是什么如果有人知道的请速度回答
1、宋朝的散官和勋官:
北宋前期,沿袭唐制,官阶分本官阶和散官阶.文散官从开府仪同三司到将仕郎共二十九级,武散官从骠骑大将军到陪戎副尉共三十一级(与唐二十九阶相比,增加正三品怀化大将军,在冠军大将军下;从三品归德将军,在云麾将军下).太宗初年,为避(光义)讳,将文散官命的正议大夫改为正奉大夫,通议大夫改为朝奉大夫等.京朝官和选人,遇郊祀等庆恩,每次加五阶,到朝散大夫以上,每次加一阶.武官诸司使以上,如使额高者加金紫光禄大夫阶;内殿祟班初授,加银青光禄大夫阶.散阶较为复杂,但作用不大,所以在神宗改制时废除了.此后,散官专指闲散不管事的官职,如节度副使、行军司马、防御副使、团练副使、州别驾、长空、司马、司十、文学、助教等.
北宋前期的本官阶,是在太宗末年和真宗时期确定的.其中文臣自太师、太尉、太博到诸寺监主簿、秘书省校书郎、秘书省正字,共四十二阶;武臣自节度使、节度观察留后到左右班殿直、三班奉职、三班借职,共二十七阶.神宗元丰改制,将原有的京朝宫本宫阶改为职事官的名称,而新定的京朝官本官阶即寄禄官阶采用了原有的散官阶名称.这种新定的京朝官寄禄官阶,自开府仪同三司到承务郎共二十五阶.其中自开府仪同三司到通直郎,共二十阶,属升朝官;自宣德郎(微宗政和间改称宣教郎)到承务郎,共五阶,属京官.哲宗元佑三年(1088),将朝议、中散、正议、光禄、银青光禄、金紫光禄等大夫分置左、右,比前增加了六阶.次年,进一步将朝请大夫到承务郎的官阶各分为左、右,增加了十四阶.绍圣(1094一1098)到大观(1107—1110)间,恢复新法,基本取消了左、右之分.高宗时,举行元佑之政,再次分置左、右:文臣为左,其他人为右.孝宗淳熙初(1174),又取消了左、右字.祟宁二年,将选人的本官阶进行改革,以便与京朝官的本官阶统一起来.政和二年(1112),再次改换选人的最后三阶名称,由通仕郎、登仕郎、将仕郎改为从政郎、修职郎、迪功郎.其间,还在大观初年(1107),增加升朝官的寄禄阶,计有宣奉、正奉、通奉、中奉、奉直等大夫,共五阶.加上选人的寄禄官阶,文臣的寄禄官阶至此完备.同时,对武臣的寄禄官阶进行整顿,保留了节度使以下到刺史六阶,新设太尉—阶,作为武阶之冠;将横班正使各阶一律改为“大夫”、副使各阶改为“郎”;将诸司使改为武功大夫等阶,诸司副使改为武功郎等阶.政和六年,又新设宣正、履正、协忠、翊卫、亲卫等五“大夫”(属正使)和五“郎”(属副使).下面是政和末年文臣自开府至迪功的三十七阶: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金紫光禄大夫、银青光禄大夫、光禄大夫、宣奉大夫、正奉大夫、正议大夫、通奉大夫、通议大夫、太中大夫、中大夫、中奉大夫、中散大夫、朝议大夫、奉直大夫、朝请大夫、朝散大夫、朝奉大夫、朝请郎、朝散郎、朝奉郎、承议郎、奉议郎、通直郎、宣教郎(原宣德郎,政和避宣德门改)、宣义郎、承事郎、承奉郎、承务郎、承直郎、儒林郎、文林郎、从事郎、从政郎(崇宁时通仕郎,政和再换)、修职郎(崇宁时登仕郎,政和再换)、迪功郎(崇宁时将仕郎,政和再换).
政和时的武选,自太尉至下班祗应,凡五十二阶:
太尉(政和新置)、通侍大夫、正侍大夫、宣正大夫、履正大夫、协忠大夫、中侍大夫、中亮大夫、中卫大夫、翊卫大夫、亲卫大夫、拱卫大夫、左武大夫、右武大夫、正侍郎、宣正郎、履正郎、协忠郎、中侍郎、中亮郎、中卫郎、翊卫郎、拱卫郎、左武郎、右武郎、武功大夫、武德大夫、武显大夫、武节大夫、武略大夫、武经大夫、武义大夫、武翼大夫、武功郎、武德郎、武显郎、武节郎、武略郎、武经郎、武义郎、武翼郎、敦武郎、修武郎、从义郎、秉义郎、忠训郎、忠翊郎、成忠郎、保义郎、承节郎、承信郎、下班祗应.
以后几经变化(见前),南宋孝宗以后的文阶为: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金紫光禄大夫、银青光录大夫、光禄大夫、宣奉大夫、正奉大夫、正议大夫、通奉大夫、通议大夫、太中大夫(以上旧为侍从官)、中奉大夫、中散大夫、朝议大夫(以上系卿、监)、奉直大夫、朝请大夫、朝散大夫、朝奉大夫(以上系正郎)、朝请郎、朝散郎、朝奉郎(以上系员外郎)、承议郎、奉议郎、通直郎、宣教郎、宣义郎、承事郎、承奉郎、承务郎(以上系京官)、承直郎、儒林郎、文林郎、从事郎、从政郎、修职郎、迪功郎、通仕郎、登仕郎、将仕郎(以上系奏补未出身官人). 承务郎以上四年一转,无出身人逐资转,有出身人超资转,至奉议并逐资转,至朝议大夫有止法,仍七年一转.内奉直、中散二大夫有出身人不转.
武阶旧有横行正使、横行副使,有诸司正使、诸司副使,有使臣.政和易以新名,正使为大夫,副使为郎,横行正、副亦然,于是有郎居大夫之上.至绍兴,始厘正其序:
太尉、通侍大夫、正侍大夫、宣正大夫、履正大夫、协忠大夫、中侍大夫、中亮大夫、中卫大夫、翊卫大夫、亲卫大夫、拱卫大夫、左武大夫、右武大夫(以上为横行十三阶)、武功大夫、武德大夫、武显大夫、武节大夫、武略大夫、武经大夫、武义大夫、武翼大夫(以上系旧诸司正使八阶)、正侍郎、宣正郎、履正郎、协忠郎、中侍郎、中亮郎、中卫郎、翊卫郎、亲卫郎、拱卫郎、左武郎、右武郎(以上旧为横行副使,政和更新,增益共十二阶)、武功郎、武德郎、武显郎、武节郎、武略郎、武经郎、武义郎、武翼郎(以上旧诸司副使八阶)、训武郎、修武郎(以上为大使臣)、从义郎、秉节郎、忠训郎、忠翊郎、成忠郎、保义郎、承节郎、承信郎(以上为小使臣).进武校尉、进义校尉、下班祗应、进武副尉、进义副尉、守阙进义副尉、进勇副尉、守阙进勇副尉(以上无品).承信郎以上并五年一转,至武功大夫,有止法.
宋勋官仍为十二转,与唐代相同.京官和选人从武骑尉开始升转,升朝官从骑都尉开始升转,逐级而进.骑都尉以上,两府和正任以上武臣遇到朝廷恩典,每次升转的级,文、武朝官升转一级.微宗政和三年(1113),罢文臣勋官,南宋复旧.
辽的文散官和勋官与唐制基本一致,只是光禄大夫、金紫光禄大夫、银青光禄大夫因避太宗德光之讳,分别改为崇禄大夫、金紫崇禄大夫、银青崇禄大夫.
文官
从一品:开府仪同三司
正二品:特进
从二品:光禄大夫
正三品:金紫光禄大夫
从三品:银青光禄大夫
正四品上:正议大夫
正四品下:通议大夫
从四品上:太中大夫
从四品下:中大夫
正五品上:中散大夫
正五品下:朝议大夫
从五品上:朝请大夫
从五品下:朝散大夫
全部展开
文官
从一品:开府仪同三司
正二品:特进
从二品:光禄大夫
正三品:金紫光禄大夫
从三品:银青光禄大夫
正四品上:正议大夫
正四品下:通议大夫
从四品上:太中大夫
从四品下:中大夫
正五品上:中散大夫
正五品下:朝议大夫
从五品上:朝请大夫
从五品下:朝散大夫
正六品上:朝议郎
正六品下:承议郎
从六品上:奉议郎
从六品下:通直郎
正七品上:朝请郎
正七品下:宣德郎
从七品上:朝散郎
从七品下:宣议郎
正八品上:给事郎
正八品下:征事郎
从八品上:承奉郎
从八品下:承务郎
正九品上:儒林郎
正九品下:登仕郎
从九品上:文林郎
从九品下:将仕郎
武官
从一品:骠骑大将军
正二品:辅国大将军
从二品:镇军大将军
正三品上:冠军大将军、怀化大将军
正三品下:怀化将军
从三品上:云麾将军、归德大将军
从三品下:归德将军
正四品上:忠武将军
正四品下:壮武将军、怀化中郎将
从四品上:宣威将军
从四品下:明威将军、归德中郎将
正五品上:定远将军
正五品下:宁远将军、怀化郎将
从五品上:游骑将军
从五品下:游击将军、归德郎将
正六品上:昭武校尉
正六品下:昭武副尉、怀化司阶
从六品上:振威校尉
从六品下:振威副尉、归德司阶
正七品上:致果校尉
正七品下:致果副尉、怀化中侯
从七品上:翊麾校尉
从七品下:翊麾副尉、归德中侯
正八品上:宣节校尉
正八品下:宣节副尉、怀化司戈
从八品上:御侮校尉
从八品下:御侮副尉、归德司戈
正九品上:仁勇校尉
正九品下:仁勇副尉、怀化执戟长上
从九品上:陪戎校尉
从九品下:陪戎副尉、归德执戟长上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