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需高三总复习政治、经济、哲学三本书的知识点总结,最好是网络式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9 06:11:15

急需高三总复习政治、经济、哲学三本书的知识点总结,最好是网络式的!
急需高三总复习政治、经济、哲学三本书的知识点总结,最好是网络式的!

急需高三总复习政治、经济、哲学三本书的知识点总结,最好是网络式的!
楼主去这个博客看看吧 我是个高三的学生看了之后 觉得非常好不仅有你所说的知识总结 还有原理方法论的运用,比如哪些名言揭示了哪些原理或方法论 真的很好 博主还能为你解答问题 http://jili211.blog.163.com/
例如哲学:
一、唯物论(辩证唯物论)
1、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原理】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看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从主观出发,反对“上帝创世说”.
2、物质决定意识
【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方法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反对从主观出发.
3、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
【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4、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性.意识不仅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且对物质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正确处理主客观关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5、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原理】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世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又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尊重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做到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二、辩证法(唯物辩证法)
1、事物是普遍联系
【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内部诸要素和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叫做联系.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世界上根本没有不依赖于周围其他事物而孤立存在的事物,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多样的.
【方法论】坚持用联系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对事物的联系进行具体分析,反对形而上学孤立地、片面地看问题.
2、整体和部分关系
【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由各个部分构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全局高于局部、统帅局部.整体离不开部分,部分离不开整体:整体与部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在一定的条件下,关键性的部分对整个事物的发展起决定性的作用.
【方法论】办事情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3、事物是发展变化
【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物质世界就是一个永恒变化发展着的世界.发展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方法论】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形而上学静止的观点.(如何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4、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事物发展的状态原理)
【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不断地经过“量变——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两种状态的循环往复,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永不停息地向前发展.
【方法论】要重视量的积累,坚持适度原则,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
5、内外因辩证关系(事物发展原因的原理、矛盾是事物发展动力的原理)
【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的内部矛盾即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事物的外部矛盾即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方法论】在观察事物、分析问题时,既要看到内因,又要看到外因,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6、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途径的原理)
【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发展的道路则是迂回曲折的.优秀作品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进,是一切事物发展的途径.
【方法论】支持新事物,培养创新精神;准备走曲折的道路.
7、矛盾的原理
【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矛盾.矛盾的存在是普遍的,又是客观的.
【方法论】要正确对待矛盾,对优秀作品事物在优秀作品进修,都要实事求是地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分析矛盾,从矛盾的两方面看问题,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
8、矛盾特殊性原理
【原理】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它是世界上诸种事物所以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反对“一刀切”,反对一种方法认识和解决不同的矛盾.
9、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
【原理】世界上优秀作品事物不但包含了矛盾的特殊性,而且包含了矛盾的普遍性.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二者相互联结,不可分割.两者在不同的条件下又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坚持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统一,既要从特殊性中概括出普遍性,又要在普遍性的指导下去研究特殊性,也就是要遵循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和工作方法.
10、主次矛盾原理
【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在复杂的事物发展过程中包含着许多矛盾,其中必有一种矛盾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过程起决定作用,我们称此为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进程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次要矛盾.
【方法论】在观察和处理复杂问题时,集中力量抓主要矛盾,同时也不能忽视次要矛盾.既要抓住重点,又要照顾一般.
11、矛盾主次方面原理
【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在矛盾双方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一方,叫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一方,叫矛盾的姿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票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
【方法论】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弄清事物的性质.
12、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的原理
【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种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重点论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它的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种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方法论】把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起来,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住重点和主流,反对一点论和均衡论.
三、认识论
1、实践和认识(理论)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人的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实践决定认识(理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理论对实践有反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方法论】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反对教条主义,反对思想僵化.
2、实践对认识(理论)的决定作用原理
【原理】实践是人们发行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认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方法论】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
3、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原理
【原理】人们在实践中要实现预想的目的,必须使自己的认识符合客观实际,即符合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否则就会失败.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具有把主客观联贯起来的特性,一种认识正确与否,只能由实践来检验.
【方法论】反对用实践以外的任何东西作为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4、认识辩证发展过程原理
【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在实践的基础上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从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从深度上说,认识需要不断深化;从广度上说,认识应当不断扩展;从进程上说,认识必须向前推移.
【方法论】反对思想僵化、认识固定化的观点,反对一切停止、悲观、无所作为的观点.
四、人生观
1、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原理
【原理】个人活动是社会总活动的一部分,对社会发展具有一定作用.当个人活动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时,对社会发燕尾服起促进或失去作用;反之,起阻碍或破坏作用.社会条件和社会规律又制约着个人的活动.
【方法论】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反对脱离社会需要的自我设计,也反对否定个人活动的作用.
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反之起阻碍作用.
【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重视科学社会意识的促进作用.
3、人生价值首先在于对社会贡献的原理
【原理】人生价值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二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人生的价值首先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它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生价值的基本标志,是先进人物的主要特色.
【方法论】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客观条件,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发扬顽强拼博的精神,立足本职,作出更大的贡献.

高考资源网 这是政治科的分类 上面有你要的所有资料
http://www.ks5u.com/zhengzhi/

http://www.zgxzw.com
http://www.ksbs.cn
http://www.ks5u.com/
http://www.pep.com.cn/
这些都挺好的。不过你得先注册,注册后,这些试题一般都是免费的,相信应该会有你所要的。

第十四讲 辩证唯物论
一、考点提示
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物质;自然界、社会的存在及其发展是客观的;人们改造自然、变革社会的活动要以承认自然、社会的客观性为前提。
3.人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意识;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不同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着不同的反作...

全部展开

第十四讲 辩证唯物论
一、考点提示
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物质;自然界、社会的存在及其发展是客观的;人们改造自然、变革社会的活动要以承认自然、社会的客观性为前提。
3.人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意识;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不同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着不同的反作用;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
4.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客观规律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了解国情,立足国情。
5.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有效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从实际出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二、知识网络

三、主干知识
1.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准确把握物质概念。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注意两点:
一、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在人的意识之外独立存在;
二、物质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也就是说,人能够认识物质。因为人的意识具有能动性,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不仅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外部现象,还能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承认自然和社会的客观性。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所以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人们改造自然、变革社会的活动要以承认自然、社会的客观性为前提。
2.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第一,意识的起源和本质。从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意识不仅是自然界的产物,而且是社会的直接产物。
第二,从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意识离不开人脑这个高度发达、高度完善的物质器官。可见没有人脑就不会有意识,但有了人脑也不一定有意识,因为意识的内容不是来自人脑,意识不能由人脑主观自生。
第三,从内容看,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无论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无论具体感觉还是抽象思维,无论对现在还是对过去、对未来的认识,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可见,意识依赖于物质,物质决定意识。
3.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识的能动作用首先表现在,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意识的能动作用还突出地表现在,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1)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第一,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不仅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也就是说,这是在认识世界。
第二,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但并不是说人们的意识都是一样的,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第三,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由此可见,人的认识是无限的,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
一方面,意识能正确认识事物,所以说人的认识是无限的,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
另一方面,人的认识受到时间、地点、条件的限制,人的认识能力又是有限的,世界还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这里要特别注意意识或者认识的条件性。
(2)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
首先,要明确这一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
其次,正确把握意识反作用的内涵。
第一,意识不能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不会直接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
第二,意识反作用的结果是引起物质具体形态的改变,也就是说,意识的反作用,就是在改造世界。
第三,意识的反作用必须借助于一定的物质条件。这充分说明了意识的能动作用再大,也要受到物质决定作用的制约,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也充分说明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第四,意识反作用其结果有双重性。正确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通过实践,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在实践中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第五,意识反作用原理的方法论意义。要求我们必须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自觉参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自觉抵制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
4.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物质和意识辨证关系原理的基本内容:
第一,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第二,意识对物质又具有能动作用。这种意识的能动作用还突出表现在,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改造世界,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进步思想、科学理论对客观世界的发展起巨大的促进作用;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两种不同性质的作用。物质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意识的能动作用是第二位的,意识的能动作用再大,也要受物质决定作用的制约。只承认物质的决定作用,否认意识的能动作用,是机械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否认物质的决定作用,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是唯心主义观点;既承认物质的决定作用,又承认意识的能动作用,是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5.一切从实际出发
(1)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作为根本出发点。它要求我们一定要根据客观存在的事实,来决定我们的主观思想和行动,例如发表我们的看法,提出我们的观点,制定我们的方针政策,设计我们的计划方案等等。
在这里要特别注意,一切从实际出发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而不能从主观出发,即使是科学的理论,它也是主观的,也不能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
一切从实际出发和实事求是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要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起码要求。其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是无产阶级政党正确地制定和执行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再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是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
6.怎样才能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1)要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要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而不是从抽象的实际出发;要从变化着的实际出发,主观认识要符合当时的实际,并随着实际的变化而变化。
(2)全面、辩证地认识客观实际。客观实际往往是许多事实的总和,如果只从个别事实出发,那还不是真正的从实际出发。客观事实总是多方面的,如果只抓住了一个方面,即使这一方面是实实在在的事实,也算不上是真正的从实际出发。要从变化着的客观实际出发,客观实际是变化发展的。
(3)从实际出发还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4)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就要反对从主观出发,反对主观主义。
7.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不仅是所有哲学必然遇到的问题,而且是所有哲学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物质和意识究竟哪个是本原,物质和意识究竟谁决定谁。二是意识能不能反映物质。对第一个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四、知识整合
(一)单元内知识联系
1.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1)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统一。事物总是具体的,只有如实反映具体事物的全面情况,主观才能真正符合客观。
(2)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历史的统一。事物总是变化发展的,在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发展规律(不同的情况),只有从变化着的实际出发,主观才能真正符合客观。
(3)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是不可分割的。
2.意识的反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主观能动性包括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与活动以及在这些活动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它既包括意识的能动作用,也包括实践活动,而且这两项活动密不可分。
意识的能动作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二是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可见,意识的反作用是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之一,不能把二者等同起来。同时,意识的反作用和意识的能动作用都属于“想问题”的范围,属于认识世界即思想意识的范畴。反作用并不是说意识能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也不等同于实际去做、去行动、去实践,而是指导人们做什么、不做什么、该不该做、怎样做。而主观能动性除了“想”外,还包括“做”。
意识的反作用包含于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包含于主观能动性。
3.一切从实际出发和实事求是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实事求是的出发点就是“实事”即客观实际,也就是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去探索客观事物的规律性;“实际”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客观的,规律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在我们的意识之外独立存在,也是客观的。二者都强调主观必须符合客观,因此,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也就必须按规律办事,也就是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根本原则。
(二)学科内整合
1.哲学学科内整合
(1)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与机械唯物主义
区别:
①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两大对立的基本哲学派别。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承认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则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②辩证唯物主义在承认物质决定意识的基础上,还承认意识具有能动性,承认意识对物质具有巨大的反作用。它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彻底的唯物主义。
③机械唯物主义虽然承认物质决定意识,但否认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同时在社会历史领域往往表现为唯心主义。因而,它是不科学的,是不彻底的唯物主义。
联系:
①它们在根本观点上是一致的,都承认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都是与唯心主义根本对立的。
②从外延上看,唯物主义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机械唯物主义。
(2)从实际出发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既有明显的区别,又有一致性
区别:
①含义不同(略)。
②理论依据不同。从实际出发的理论依据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属于唯物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理论依据是矛盾的特殊性,属于辩证法。
③地位不同。从实际出发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④侧重点不同。从实际出发强调主观符合客观,反对主观主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强调矛盾的特殊性,反对“一刀切”。
一致性:二者都要求主观符合客观,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
(3)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①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无论是认识规律,还是在事物的运动变化中具体把握规律,利用规律,都要求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当时当地的实际进一步分析和研究规律。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按客观规律办事。客观规律始终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从质的差别来看,人们是否按规律办事,决定着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否收到积极的效果;从量的差别来看,人们按规律办事的程度,决定着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收到的积极效果的程度。总之,尊重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③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人们办事情的过程,就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而要把事情办好,就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的要求去做,如果离开尊重客观规律,片面夸大主观能动性,必然导致唯心主义,给实际工作造成损失;如果只空谈尊重客观规律,不发挥主观能动性,不去认识规律,不去创造条件、利用规律,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从而放弃主观能动性的做法,是一种形而上学的错误,我们的工作也绝不会前进一步。
2.经济学与哲学结合
(1)结合物质决定意识,分析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调整经济结构、扩大内需等知识。
(2)结合意识的能动作用,说明必须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必须提高经营者和劳动者的职业道德;增强公民纳税意识;公民应遵守市场交易原则;自觉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3.哲学与政治学结合
(1)运用物质决定意识的道理,说明我国为什么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一国两制”的必要性;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必要性;为什么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结合意识的能动性,说明“一国两制”的意义;国家机构的组织活动原则;坚持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意义;我国外交政策的作用。
(三)学科间渗透
1.学习社会的客观性时,可结合人类社会发展简史,深刻理解社会的本质。
2.学习意识的本质时,结合历史学科中关于大量化石和文化遗址等史料,说明人们对历史的认识也是对物质的反映。
3.学习意识的能动作用时,渗透人文地理中的尤其布局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可持续发展战略。
4.学习意识的能动作用时,可结合历史各个国家各个朝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政策以及进行的改革给社会带来的不同的影响和作用。



相关课程

高考总复习:辩证唯物论(三)
高考总复习:辩证唯物论(三)
高考总复习:辩证唯物论(三)
高考总复习:辩证唯物论(三)
按客观规律办事
热点问题

a按客观规律办事 试题 为什么要善于发现规律,掌握规律,运用规律
按客观规律办事 试题 规律和规则有什么区别
按客观规律办事 试题 辨析:水往低处流是规律,兴修水利,引水上山就是改变和消灭规律
按客观规律办事 试题 辨析:规律是可以创造的
按客观规律办事 试题 是“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这样自然界才有了规律。
按客观规律办事 试题 从客观实际条件出发,就能战胜困难

收起

去买本书吧,叫概念地图。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