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多锋面雨?还有锋面雨和对流雨的区别.他们分别分布的地区,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8 19:42:27
为什么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多锋面雨?还有锋面雨和对流雨的区别.他们分别分布的地区,
为什么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多锋面雨?
还有锋面雨和对流雨的区别.他们分别分布的地区,
为什么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多锋面雨?还有锋面雨和对流雨的区别.他们分别分布的地区,
锋面活动时,暖湿气流在上升过程中,由于气温不断降低,水汽就会冷却凝结,成云致雨,这种雨称锋面雨.锋面常与气旋相伴而生,所以又把锋面雨称为气旋雨.锋面有系统性的云系,但是并不是每一种云都能产生降水的.
两种性质不同的气流相遇,它们中间的交界面叫锋面.在锋面上,暖、湿、较轻的空气被抬升到冷、干、较重的空气上面去.在抬升的过程中,空气中的水汽冷却凝结,形成的降水叫锋面雨.
锋面雨主要产生在雨层云中,在锋面云系中雨层云最厚,又是一种冷暖空气交接而成的混合云,其上部为冰晶,下部为水滴,中部常常冰水共存,能很快引起冲并作用,因为云的厚度大,云滴在冲并过程中经过的路程长,有利于云滴增大,雨层云的底部离地面近,雨滴在下降过程中不易被蒸发,很有利于形成降水.雨层越厚,云底距离地面越近,降水就越强.
高层云也可以产生降水,但卷层云一般是不降水的.因为卷层云云体较薄,云底距离地面远,含水量又少,即使有雨滴下落,也不易达到地面.
锋面降水的第一个特点是水平范围大,常常形成沿锋而产生大范围的呈带状分布的降水区域,称为降水带.随着锋面平均位置的季节移动,降水带的位置也移动.例如,我国从冬季到夏季,降水带的位置逐渐向北移动,5月份在华南,6月上旬到南岭-武夷山一线,6月下旬到长江一线,7月到淮河,8月到华北,从夏季到冬季,则向南移动,在8月下旬从东北华北开始向南撤,9月即可到华南沿海,所以南撤比北进快得多.
锋面降水的另一个特点是持续时间长,因为层状云上升速度小,含水量和降水强度都比较小,有些纯粹的水云很少发生降水,有降水发生也是毛毛雨.但是,锋面降水持续时间长,短则几天,长则10天半个月以上,有时长达1个月以上,"清明时节雨纷纷",就是我国江南春季的锋面降水现象的准确而恰当的描述.
我国东部地区的降水主要是由夏季风带来的.当夏季风的暖气流登陆北上,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相遇时,因暖空气轻,冷空气重,较轻的暖湿气就会被抬升到冷空气之上.形成了锋面雨.每年夏初,长江中游地区的地区的冬夏季风势均力敌,这条雨在此徘徊,阴雨连绵长达一个月之久,此时正值梅子黄熟的时节,所以人们又称之为梅雨季节.等到7、8月份,梅雨季节刚过,随着冬季风的北退,雨带移出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晴朗干旱的这种天气,这种在伏天发生的干旱又被称为伏旱.
大气对流运动引起的降水现象,习惯上也称为对流雨,也叫热雷雨.近地面层空气受热或高层空气强烈降温,促使低层空气上升,水汽冷却凝结,就会形成对流雨.对流雨来临前常有大风,大风可拔起直径50厘米的大树,并伴有闪电和雷声,有时还下冰雹.
对流雨主要产生在积雨云中,积雨云内冰晶和水滴共存,云的垂直厚度和水汽含量特别大,气流升降都十分强烈,可达20~30米/秒,云中带有电荷,所以积雨云常发展成强对流天气,产生大暴雨.雷击事件、大风拔木、暴雨成灾常发生在这种雷暴雨中.
淡积云云层薄,含水量少,一般有雨落到地面.浓积云在中高纬度地区很少降水,但是在低纬度地区,因为含水量丰富,对流强烈,有时可以产生降水.
对流雨以低纬度最多,降水时间一般在午后,特别是在赤道地区,降水时间非常准确.早晨天空晴朗,随着太阳升起,天空积云逐渐形成并很快发展,越积越厚,到了午后,积雨云汹涌澎湃,天气闷热难熬,大风掠过,雷电交加,暴雨倾盆而下,降水延续到黄昏时停止,雨后天晴,天气稍觉凉爽,但是第二天,又重复有雷阵雨出现.在中高纬度,对流雨主要出现在夏季半年,冬半年极为少见.
赤道地带全年以对流雨为主.我国对流雨最多地区是海南岛和南岭山区,就季节而言,以夏季最多,春季和秋季次之.就日变化而言,陆上(指平原地区)多出现在下午到傍晚,海上和盆地区域多出现在夜间.海洋上的对流雨比大陆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