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词《定风波》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5 20:40:01

苏轼的词《定风波》
苏轼的词《定风波》

苏轼的词《定风波》
.【定风波 宋·柳永】
  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1.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
  暖酥消2,腻云亸3,终日厌厌倦梳裹.无那4,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
  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向鸡窗5,只与蛮笺象管6,拘束教吟课.
  镇7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过.
  注释
  1.是事可可:对什么事情都不在意,无兴趣.
  2.暖酥消:脸上的油脂消散了.
  3.腻云亸:头发散乱.
  4.无那:无奈.
  5.鸡窗:指书窗或书房.语出《幽明录》:"晋兖州刺史沛国宋处宗尝得一长鸣鸡,爱养甚至,恒笼著窗间.鸡遂作人语,与处宗谈论极有言智,终日不辍.处宗因此言巧大进.(《艺文类聚·鸟部》卷九十一引).
  6.蛮笺象管:古时四川所产的彩色笺纸称蛮笺.象管:即象牙做的笔管.
  7.镇:整天.
  鉴赏
  柳永是北宋前、中期深受市民阶层喜爱的词人.这一方面是由于他多用新声,谐于俚俗,比较符合市民阶层的审美趣味;另一方面即是他的词多写俗事,与市民阶层的生活相当接近.但在上层社会,柳永却是被排斥的对象,先是考进士受到皇帝黜落,继而又受到宰相晏殊的奚落.张舜民《画墁录》云:"柳三变既以词忤仁庙,吏部不放改官,三变不能堪,诣政府.晏公曰:'贤俊作曲子么?'三变曰:'只如相公亦作曲子.'公曰:'殊虽作曲子,不曾道:彩线慵拈伴伊坐.'柳遂退."晏殊所举的"彩线慵拈伴伊坐"句,即出自这首《定风波》.这是当时一般人所认识的柳词的风格.
  这首词以女性的口吻来写,属代言体.但与温庭筠词中仅把女子孤立起来,作为一个美的形象和艺术图画不同,柳永写的是现实生活中沉沦于社会底层的歌妓舞女.先从她情绪低落写起.继而写她并没有沉溺于悲哀怨艾之中,她对"薄情"是无奈的,但"恨"却是自己的权利.这样写,就使人物显得很真实.下阕铺叙,类似主人公的心理独白,将女子的悔恨和希望一一写出.
  "向鸡窗"六句勾画了思妇理想中的家庭生活,平凡而不失情趣,以此凸现了女子纯洁无瑕的爱情追求.然而在男子们奔竞于仕途的社会里,这种极平常的愿望也变得遥不可及了.词中展示的,既是一个女性的个别境遇,又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2.【定风波 宋·苏轼】
  王定国1歌儿柔奴,姓宇文氏,眉目娟丽,善应对,家住京师.定国南迁归,余问柔:"广南风土,应是不好?"柔对曰:"此心安处,便是吾乡."因为缀词云2.
  常羡人间琢玉郎3,天应乞与点酥娘4.自作清歌传皓齿5,风起,云飞炎海变清凉6.
  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7.
  注释
  1.王定国:王巩,字定国,宰相王旦之孙,与苏轼交密.
  2.缀词:作词.
  3.琢玉郎:卢仝《与马异结交诗》:"白玉璞里琢出相思心,黄金矿里铸出相思泪."可知"琢玉郎"应指善于相思的多情男子,词中当用于形容王巩.
  4.点酥娘:此处指柔奴.
  5.清歌传皓齿:意指美妙的歌声从唇齿间传出.杜甫《听杨氏歌》"佳人绝代歌,独立发皓齿."
  6."云飞"句:意指柔奴的歌能使人的心境归于恬适安静.
  7."此心"句:只要心安,便是家乡.此处也代表了苏轼的人生态度、价值观念.白居易《初出城留别》:"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苏轼当是受其启发.
  定风波
  苏 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鉴赏
  此词作于苏轼黄州之贬后的第三个春天.它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警,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超俗的人生理想.
  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一方面渲染出雨骤风狂,另一方面又以“莫听”二字点明外物不足萦怀之意.“何妨吟啸且徐行”,是前一句的延伸.雨中照常舒徐行步,呼应小序“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又引出下文“谁怕”即不怕来.徐行而又吟啸,是加倍写:“何妨”二字透出一点俏皮,更增加挑战色彩.首两句是全篇枢纽,以下词情都是由此生发.
  “竹杖芒鞋轻胜马”,写词人竹杖芒鞋,顶风冲雨,从容前行,以“轻胜马”的自我感受,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一蓑烟雨任平生”,此句更进一步,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以上数句,表现出旷达超逸的胸襟,充满清旷豪放之气,寄寓着独到的人生感悟,读来使人耳目为之一新,心胸为之舒阔.
  过片到“山头斜照却相迎”三句,是写雨过天晴的景象.这几句既与上片所写风雨对应,又为下文所发人生感慨作铺垫.
  结拍“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饱含人生哲理意味的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毫无差别,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句中“萧瑟”二字,意谓风雨之声,与上片“穿林打叶声”相应和.“风雨”二字,一语双关,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风雨,又暗指几乎致他于死地的政治“风雨”和人生险途.
  纵观全词,一种醒醉全无、无喜无悲、胜败两忘的人生哲学和处世态度呈现在读者面前.读罢全词,人生的沉浮、情感的忧乐,我们的理念中自会有一番全新的体悟.
  3.【定风波 宋·吴文英】
  密约偷香□踏青,小车随马过南屏.回首东风销鬓影,重省,十年心事夜船灯.
  离骨渐尘桥下水,到头难灭景中情.两岸落花残酒醒,烟冷,人家垂柳未清明.
  鉴赏
  吴文英中年时客寓杭州,在一个春日乘马郊游,行至西陵,偶遇某贵家歌姬,由婢女传送书信,即与定情.此后,他们曾同宿春江,共游南屏,往来西陵、六桥,沉浸在爱情的幸福之中.这种爱情注定以悲剧收场.最后一次分别,双方都预感到不幸阴影的跟随,分离甚是悲伤.待到吴文英重访六桥时,那位贵家歌姬已含恨死去.从此,这段刻骨铭心的爱情就成为梦窗一生无法排遣的“情结”.重到西湖总难免彻骨地悲痛.这首小令便是吴文英晚年在杭州留下的悼念之作.
  词人最难忘的一段情景是:“密约偷香□踏青,小车随马过南屏”.“踏青”前缺失一字,但无碍对词意的理解.自清末以来,词家们考证吴文英的词事,都认为杭州情词都是为他的“亡妾”而作.从此两句和《莺啼序》的“溯红渐、抬入仙溪,锦儿偷寄幽素”看,可推翻其为梦窗“姬妾”的假说.南宋和北宋都很重视清明节.正值暮春之初,江南草长莺飞,城中士庶都到郊外踏青.周密记述南宋杭州清明盛况云:“南北两山这间,车马纷然.……若玉津、富景御园,包家山之桃关,东青门之菜市,东西马塍,尼庵道院,寻芳讨胜,极意纵游,随处各有买卖赶趁等人,野果山花,别有幽趣.”(《武林旧事》卷三)吴文英是以抒情方式叙写往事的.他们是借踏青的机会“密约”,达到“偷香”目的.“密约”为双方秘密的约会:“偷香”是指男女非法结合的偷情.“密约偷香”表明他们不是正当的恋爱关系,而双方却又情感炽烈,只得采取为封建礼法所不容的秘密行为来实现对爱情的追求.如果吴文英这位踏青的女伴是其妾,就不必如此秘密了.“南屏”为杭州城西诸山之一,因位于西湖之南,故又称南山,“南屏晚钟”为南宋西湖十景之一.
  山“在兴教寺后,怪石秀耸,松生森茂,间以亭榭.中穿一洞,崎岖直上,石壁高崖,若屏障然,故谓之南屏”(《淳佑临安志》卷八).人们常到此处踏青,而且距贵家歌姬住处甚远,一北一南,西湖横隔,不易被发觉.“小车随马”也是较隐秘的办法.北宋时就有一种棕盖车,为家眷乘坐的车子,有勾栏和垂帘,用牛牵拉;南宋时制作得更精致小巧.《清明上河图》里也有这种车,妇女坐在车内,男子乘马在车前引路,或在车后跟随.南屏踏青偷香的情景,在梦窗恋爱经历中是值得纪念的,回忆也是甜蜜的.词意忽然转变,“回首东风销鬓影”.以“回首”二字连接今昔,既表示南屏之事属于往昔,又表示时间飞逝,回首之间东风销尽花容倩影,当年踏青女伴早已不在了.这句淡语却有着人世沧桑的深刻感慨.
  魂牵梦绕的“十年心事”是无尽的离愁别恨:“离骨渐尘桥下水,到头难灭景中情”.迸发出作者多年的积恨,沉痛的至情经过悉心地琢磨锤炼,以精整工稳的词句浓缩而出,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离骨”,谓伊人已死之遗骨:“尘”名词作动词用,即成尘,指故去多年:“桥下水”,桥当是西湖六桥,即《莺啼序》“别后访、六桥无信,事往花委,瘗玉埋香”所述,其人或竟葬身西湖.此句与陆游悼忆唐氏的“玉骨久成泉下土”(《十二月二日夜梦游沈氏园亭》)绝相类似.“到头”即“到底”、“毕竟”之意:“难灭景中情”即上阕首两句南屏踏青的密约偷香之情.世事无常,情人已逝,她的遗骨也已染上尘土,但时间和死亡并没有带走词人对她的爱恋,相反,他的爱愈加浓厚.词情在高潮之后忽由强烈的抒情转到纡徐的写景,从另一侧面更含蓄形象地深化词意:“两岸”与上阕之“夜船”呼应,暗示抒情的现实环境:“落花”当是虚拟,象征人亡:“残酒醒”提示结尾的线索.“烟冷,人家柳垂未清明”,是“残酒醒”后对景物的感受.酒虽醒了,但心情并未改变,“借酒销愁愁更愁.”烟冷“是明显的有我之境,在作者愁苦心情的笼罩下,景色备显凄凉.我国习俗,”清明前三日为寒食节,都城人家,皆插柳满檐,虽小坊幽曲,亦青青可爱,大家则加枣食固柳上,然多取之湖堤“(《武林旧事》卷三).”人家垂柳未清明“显然为寒食日.词人来到六桥之下悼念情人,这正是十年前踏青的时节,所以才能重新回味反省南屏旧事.三日后即是清明,按照习俗应为亡故亲友扫祭,可是作者又能到何处去扫祭情人的芳冢呢!可见他是怕到清明的,那将更加凄苦不堪了.
  在这首小词里,往昔与现实,抒情与写景,错综交替;上阕与下阕开始两句,今昔对比;结构曲折婉转,但转折关系又是较清楚的.词中所表达的悲伤而真挚的情感,亦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