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君子,谁是小人?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6 07:50:56

谁是君子,谁是小人?
谁是君子,谁是小人?

谁是君子,谁是小人?
半个世纪前,林语堂先生说:“制定一部‘宪法’的前提是认为我们的统治者们可能是一些无赖、骗子或窃贼.他们可能会滥用职权,侵犯我们的‘权利’.于是我们可以依靠宪法来保护我们的权利.而中国人有关政府的观念却恰恰相反.我们认为政府官员是‘父母官’,他们实行的是‘仁政’.他们会像照看他们自己的孩子们的利益那样照看人民的利益.我们放手让他们去处理一切事务,给予他们绝对的信任.我们把数以百万计的钱放在他们手中,但从不让他们汇报开支情况.我们给了他们以无限的权利,却从未想到过如何保护自己的权利.”
  结果怎么样呢?“结果只有十分之一的人会成为真正的君子,十分之九的人会成为无赖、骗子或窃贼.然而,如果你把他们当作无赖、骗子或窃贼,用监狱相威胁,正如西方人做的那样,只有不到十分之一的人变为无赖、骗子或窃贼,十分之九多的人成功地使老百姓相信他们是仁人君子.结果你至少得到了一个表面上廉洁的政府.即使是这样一个表面上的东西也是值得争取的,这是中国早就 应该争取的,这是韩非子两千多年 以前的忠告,那也是在他被迫服毒 之前的事.”
  俗话说“先小人后君子”,说的 是在商定合同签订契约时如何保 证正常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其 实,推而论之,在国家立法进行制 度设计时,是不是也应该“先小人”而“后君子”呢?邓小平同志说,好的制度可以使坏人不敢做坏事,反而能成为好人;坏的制度可能会使好人堕落成坏人,使好人不知不觉干起了坏事.可见,一种科学合理的制度对一个人的生存和发展是多么重要.然而,如果不是“先小人,后君子”,也无法建立起有效而有用的制度.该把人当“小人”时却将所有的人当成好人,当作不作恶不违规不犯罪的人;同样,应把人当成“君子”时,却统统观其为小人和坏人,完全无视对方“君子”的权利,连自己也失去了谦谦君子的风度.于是,法律错位了,正义缺位了,犯罪嫌疑人的“君子”权利失位了.这样,从错位到缺位,就造成了目前法律不到位的社会现实.
  根据“无罪推定原则”,一个人在被法院判决有罪之前,任何人都不得视其为有罪之人.这时他还 只能被称为犯罪嫌疑人,他仍然享有公民的一定的权利和义务,他的名誉权、隐私权和人格尊严都不能 被侵犯.一言以蔽之曰:他还是 “君子”,他还是个“好人”,他还应 该得到法律的保护.然而,长期以 来,国人包括执法者在这方面的观念严重缺位和大量缺失.一方面,习惯于把犯罪嫌疑人看做是罪犯;另一方面,犯罪嫌疑人的正当权利往往会受到漠视.于是,让犯罪嫌疑人剃光头者有之,不让犯罪嫌疑人进行合法辩护者也有之,对犯罪嫌疑人刑讯逼供者更有之……
  所以,一个不把人当“君子”的社会,不是一个文明的社会,也不是一个公正的社会;一种重权力行使而轻视权利保护、重公共利益而忽视个体利益的权力,不是一种文明的权力,也不是一种法治的权力.我们要防止和杜绝类似“陕西夫妻看黄碟而被拘押事件”的不断发生,我们要警惕和预防上海因违反“忠诚协议”而引起“夫妻不忠赔偿案”的再度出现,我们要为深圳市中院率先给犯罪嫌疑人出庭途中戴上头套的做法而大声叫好 ......
  这是一种充分保护“好人”的壮举,这是一种公正对待“君子”的文明,这更是一种先让“坏人当道”再使“好人保护”的法律正义.我们应该清醒而深刻地意识到,如果没有事先的“坏人当道”,就没有后来的“好人好报”;如果做不到“好人好报”,那法律只是一张空头支票,只能向外人炫耀,向路人招摇.
  谁是小人,谁是君子?在我们读过《拒绝辩护》,读过社会人生之后,运用法治的精神和信仰去观察去判断,自然会一目了然.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是好人,都是君子,但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是小人,都会作恶.只是要先做小人,再做君子,这样才是真正的君子.但是,在不幸成为小人之前,还是君子,还是好人.否则,制定法律的目的就让所有人产生怀疑,就让人觉得,法律要么就是一堆废纸,要么就与罪恶同流合污.《拒绝辩护》中主人公胡文派是一个牺牲品,但我们绝不希望法律也成为牺牲品.法律要惩罚的是真正的“小人”,要保护的是文明的“君子”,要体现的是“君子”的文明.
  言及于此,我记起了胡文派在庭审结束前的几句话:“对我来说,尽管我早已远离了正义,但我真诚地希望,正义不要迟到,更不会缺席.”
  是的,谁都希望,法律不要错位,正义不要缺位,文明不要失位.
  胡文派希望,高树律师希望,我们所有的人都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