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中 定语后置与状语后置如何判断和区分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6 07:05:09
古文中 定语后置与状语后置如何判断和区分
古文中 定语后置与状语后置
如何判断和区分
古文中 定语后置与状语后置如何判断和区分
定语后置:
在古汉语中将定语移置在中心词之后的现象.定语后置一般有三种情况:
1)、中心词+定语+者或中心词+之+定语+者
楚人有涉江者.(《察今》)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
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张溥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列子〉
2)、中心词+之+形容词(定语)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
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涉江》)
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3)、中心词+数量词(定语)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鸿门宴》)
(三)、状语后置:
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位于之后便是补语.但在文言文中,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例如:
《鸿门宴》:“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战河南”即“战(于)河南”,应理解为“于河南战”.《促织》:“覆之以掌”即“以掌覆之”应理解为“用手掌覆盖(蟋蟀)”.
另外,还有定语置于中心词之后,修饰名词的量词放在名词之后等特殊现象.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可以不负戴于道路也《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举所佩玉抉以示之者三.《鸿门宴》〈史记〉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虽董之以严刑,振(震)之以威怒 《谏太宗十思疏》魏征
孰与君少长?——与君孰少长?《鸿门宴》〈史记〉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荀子〉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荀子〉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韩愈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涉世家》〈史记〉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邶风•静女》〈诗经〉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赤壁赋》苏轼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赤壁赋》苏轼
柱以白壁,砌以青玉,床以珊瑚,帘以水晶.《柳毅传》李朝威
命坐于灵虚之下.《柳毅传》李朝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