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年来道德观念的变化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5 17:17:34
改革开放30年来道德观念的变化
改革开放30年来道德观念的变化
改革开放30年来道德观念的变化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审美意识和价值观念都在不断进步.整个社会都在不断地发展和进步中,主流意识是好的.但当今社会有不少东西还是为大众所不能接受的,与中国传统的审美观不相容.
——功利性心理.唯利是图.重利轻义,薄情寡义.救人要讲价.有一个“救人公司”,明码标价,给钱就救,不给钱就不救;或钱给少了就不救.这家“救人公司”救了不少人,也赚了不少钱.但这个天平能平衡吗?如果人人都充满功利,散发着铜臭,人间还会有人与人之间的亲情与关爱吗?就拿医院的救死扶伤责任与自身的经济效益来说,谁轻谁重?如果丧失了起码的人道主义和医院的天职,那么医务人员是可悲的,因为我们的白衣天使失去了起码的良知;我们这个社会也是可悲的,因为我们这个社会为这种不正常的心理和行为提供了土壤和温床.
——本位主义思想.小单位利益、小团体利益、小家庭利益、小个人利益,表现为画地为牢,坐井观天,唯我为大.其后果就是不顾大局,打小算盘,最后走进死胡同,为社会所抛弃.
——事不关己,漠不关心;是非不分,忠奸不辨,原则不讲,心态麻木.这种人处在一种混沌模糊的状态中,不管天下是与非,浑浑噩噩穷度人生.“人家在跳楼,他在当看客,还煽动情绪催人往下跳”.发生不平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缺失.
——社会的一些畸形现象.好事多磨,英雄流血又流泪.见义勇为本身是一件应为全社会推崇而敬重的事,但结果并不完全是这样,让人伤心.
这些负面现象和消极的东西与我们中华民族5000年的传统文化是相悖的,与我们当今倡导的主流思想是相违背的.人们呼唤“孟祥斌精神”的回归,社会需要承继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我们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积淀了深厚的道德文化底蕴.一代代传承,一代代扬弃,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指导着、并带领着我们和我们的民族一路走来.孟祥斌的壮举正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这种伟大精神的内核,与中华民族沿承几千年的传统美德是一脉相承的,而且又赋予了时代新的内涵.
“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这既是十七大精神的要求,也是我们现实生活的要求.我们应该共同为建立一个良好的道德秩序和精神家园而努力.
——大力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中国儒家文化影响深远.社会主义荣辱观,继承了儒家文化的血脉,当成为当代中国的主流行为规范,成为统一人们行动,构建和谐社会的行动指导.
——创新国民教育的方法和载体.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势和行之有效的办法.但要不断创新,要让群众参与进来,自我教育,形成一个党委和政府引导、人民群众主动参与的生动活泼的教育与受教育的局面.
——重视典型的挖掘、引导和教育.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可以影响一代人,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过去雷锋就是这样,它的精神光照了一代又一代人.孟祥斌,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英雄.他的精神得到了金华人的认同,也得到了全国人民的认同,在中国大地上大放光彩.中国正由于有千千万万个雷锋、千千万万个孟祥斌,才铸就了一座座不朽的丰碑.我们磐安也有身边的典型,去年县委宣传部、县新闻传媒中心、县电信局等单位联合开展的“十大感动磐安人物”评选活动,就很有意义.每一个人都有其感人的故事,都有其闪光的一面,尽管他(她)们都是平凡的,一点点、一滴滴都是不起眼的小事,但这样做很不容易.我们应该借助于这些平凡而伟大的事迹来引导人们的价值取向,引领社会风尚.
——建立一种道德价值取向的评价和奖惩机制.道德观念问题有标准可评价但很难以一种刚性的东西予以规定.特别是奖惩问题.往往这个人有违道德,只能给予道义上的谴责与批判,对见义勇为的也只能在社会舆论上支持.道德问题,一要靠社会舆论,包括社会公众的舆论、新闻媒体的舆论,让有违于社会公德的现象见不得光,没有容身之地.二要建立道德评判机制.对模范遵守社会公德、影响巨大的给予奖励;对于有违公德、影响恶劣的人和事,要给予制裁.三要建立见义勇为奖励基金.通过奖励基金的设立,让见义勇为的人得到褒扬和嘉奖,树立一种社会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