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物候的词语、诗句~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7 20:45:11
有关物候的词语、诗句~
有关物候的词语、诗句~
有关物候的词语、诗句~
古诗词中看物候
打开我国的古诗词,扑面而来的是萋萋芳草,艳丽花朵,婆娑树姿,点点鸟影,翩翩蛱蝶,啾啾虫鸣.物候现象扩大了古诗词题材,创造了丰富意境,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拓展了人们的精神视野,提升了人的品位.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风来了,大地回暖,气温开始上升.“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白雪虽作飞花,春寒料峭,但草芽可见.韩愈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还以准确的语言进一步描写早春的物候特点:“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春雨蒙蒙,春雨细细,滋润万物,小草探出小脑袋,远看如茵,近看却稀稀疏疏.仲春,“春色满园关不住”,“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东风拂面,百花争艳,万紫千红,蝶飞莺闹,满眼都是明丽与生机.春意阑珊,“门外无人问落花,绿阴冉冉遍天涯”(宋曹豳《暮春》) .柳树也由早春的“绿柳才黄半未匀”、“万条垂下绿丝绦”,而飘飞出生命之絮:“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
夏天如约而至,果实开始成熟,“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宋 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
秋天来临,“无边落木萧萧下”(李白《登高》),“霜草苍苍虫切切”(白居易《村夜》),但大自然并不吝啬,催促菊花绽放,元稹在《菊花》中忍不住说“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唐代黄巢也说“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气温下降,花木凋零,寒冬里只有耐寒植物才能保持英雄本色:“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冰霜惨凄之时,“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花开花落,草木荣枯,新陈代谢,大自然就这样周而复始,依律而行.当然,这种规律在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通行.
植物诉说着大自然的语言,动物们也依时而动,毫不逊色.动物作为物候现象在古诗词中登堂入室且占重要地位.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鸟作为大自然的重要成员,首先感觉到气温的变化,解放歌喉,叽叽喳喳,啁啾之声此起彼伏,呼朋引伴,开始生命的新歌.
宋代词人晏殊有一首《破阵子》词写道:“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燕子”、“黄鹂”作为物候,说明春天的到来.“新社”即春社.按古人习俗,一年中有两社:春社和秋社.“春社”日(立春过后第5天)春光正好,春意正浓,农人脱衣下地,春耕农事正忙.这时,燕子翩然归来,黄鹂清音啼啭,大地芳草萋萋,池畔苔藓翠绿,少女野外斗草(一种游戏),一派勃勃生机.“林莺啼到无声处,春草池塘独听蛙.” (宋 曹豳《暮春》) 暮春时节,林间,莺儿停歇了歌唱,池塘处却传来响亮的蛙声.原只是一声、两声,渐渐地,“蜃气为楼阁,蛙声作管弦”(唐贾龠《孟夏》).莺儿、蛙儿、蝉儿,你方唱罢我登台:“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清袁枚《所见》).立秋了,动物们敏锐感觉到立秋之凉与往日不同:“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月明中.”(宋 刘翰《立秋》).接着“初闻征雁已无蝉”(唐 李商隐《霜月》),到了风雪载途的寒冬,就是“梅雪争春未肯降”、“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了.
“有山皆图画,无水不文章”的大自然,时时刺激着诗人的神经,撩拨着诗人的心弦,净化着诗人的灵魂.诗人们情不自禁地提笔状写物候现象,而且,他们常常由物候而自然联想到繁复的生命过程,生发出诸多感悟,大自然的一切在他们眼中绝不仅仅是物候现象,还是一种象征,一种启迪,一种审美体验.从“万紫千红总是春”的大气,到“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傲霜枝”(宋 苏轼《赠刘景文》)的坚毅;从“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顽强,到“黄鸟不堪愁里听,绿杨宜向雨中看”(唐 宋雍《春日》)的清醒;从“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唐 刘禹锡《秋风引》) 的凄凉,到“中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的惆怅;从“问君能有几多愁?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国仇家恨,到“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雨,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的沉郁……何尝不是物物关情?绝对可以说,物候成了诗人抒情写怀的媒介,大自然孕育了心有千千结的诗人,滋养了人类繁茂多彩的精神家园.诗人心中情思起伏,波澜变化,仪态万千,也只有大自然的全幅生动的山川草木、花鸟虫鱼、云烟明晦,才足以表现诗人心中蓬勃无尽的灵感.
参考资料:《中学生语文》刘菊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