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为何会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8 03:40:48

汉武帝为何会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武帝为何会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武帝为何会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首先,应理解实行该政策的原因:汉初,诸子百家各派学说仍很活跃,不利于中央集权,不适应汉武帝时政治上大一统的需要.其次,要把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核心内容是把儒家学说抬高到“独尊”的地位,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再次,汉武帝推崇的“儒术”,与孔孟为代表的先秦儒家思想有所不同.它经过董仲舒的改造、发挥,吸收了法家、道家学派的一些思想,即所谓“霸(法家)王(儒家)道(道家)杂之”.最后,设太学,以“五经”为主要教材,大力推行儒学教育,是实行“独尊儒术” 的必然结果.

董仲舒是汉武帝的信臣,又是儒学学派的,他建议汉武帝以儒学作为正统思想

其次,要把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核心内容是把儒家学说抬高到“独尊”的地位,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再次,汉武帝推崇的“儒术”,与孔孟为代表

要中央集权,用统治思想来实现政治上大一统。儒学核心为仁,适应统治者管理。再者,董仲舒改造吸收了诸子百家的思想于儒学

儒学利于他的统治

董仲舒是汉武帝的信臣,又是儒学学派的,他建议汉武帝以儒学作为正统思想 。要中央集权,用统治思想来实现政治上大一统。儒学核心为仁,适应统治者管理。

为了统治需要!

在汉武帝之前的汉朝,主要尊崇老子和庄子的黄老学说,而到汉武帝时,经过几代的休养生息,国力渐趋强盛,但中央集权又受各分封诸侯国所威胁。这时就需要一整套的上层建筑,和一套广泛的哲学体系来统一思想。于是汉武帝便招贤良文学之士,亲自策问治理国家的纲领性的东西。
  在第一次命令举“贤良”的时候,丞相卫绾奏:“所推选的贤良,其中有以申不害、韩非、苏秦、张仪的学说为业的,他们只能扰乱国政,请将这些人...

全部展开

在汉武帝之前的汉朝,主要尊崇老子和庄子的黄老学说,而到汉武帝时,经过几代的休养生息,国力渐趋强盛,但中央集权又受各分封诸侯国所威胁。这时就需要一整套的上层建筑,和一套广泛的哲学体系来统一思想。于是汉武帝便招贤良文学之士,亲自策问治理国家的纲领性的东西。
  在第一次命令举“贤良”的时候,丞相卫绾奏:“所推选的贤良,其中有以申不害、韩非、苏秦、张仪的学说为业的,他们只能扰乱国政,请将这些人罢免。”汉武帝表示同意。
  而在董仲舒在第三次对策中进一步从理论上论述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他说:“《春秋》讲大一统,这是千古以来天经地义的事。现在做老师的各执不同的学说,普通人各有各自的见解和言论。百家各有各的要旨,互相参差抵牾。因此使统治者无法完整地统一起来。而且如果老是变更法令制度,臣下、人民将不知所守。因此,我认为,凡是不在礼乐射御书数之内,不属于孔子的学说的言论,都杜绝其兴起的根源,不要让他们与儒家争道。这样,邪谈怪论便会灭息,然后天下便有一致的条例准则和明晰的法令,人们便知所从了。”
  董仲舒明确地主张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统治。所谓一统,就是一切统一于天子朝廷的专制统治。要达此目的,首先必须统一人们的思想,而统一思想的具体办法就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董仲舒的建议为汉武帝所受到的困境提供了理论支持的,从此以后,在学术和仕进上,儒家被定为一尊,统治中国达两千年之久。独尊儒术在最初起到了统一思想、统一舆论、稳定国家的作用,但后来却成为封建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禁锢了中国古代思想的发展,特别是个性思想。 其实董仲舒的儒家含有法家和道家的思想,也就有“外儒内法,济之以道”的说法。
在汉之前,用思想统治国家,最早应该是春秋时代,那时更多的是周朝的礼节,其实也就是用道德来约束人。而在春秋末——战国初,天下战争频繁,思想也复杂,有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有老子、庄子的“道家”;以墨子为代表的“墨家”;以韩非为代表的“法家”等等,也就有了“百家争鸣”之说。
而之后的秦朝,主要是借重“法家”思想,它为秦朝统一六国,建立中央集权,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并成为统治思想。但它给天下初定的秦朝也带来很大副作用。
至于什么样的国家环境要采用什么家,也没有一定。一般来说,天下初定,人民需要休养生息,这时大多是采用清静无为的黄老学说,也就是道家,就像汉初那样。而国家如果权力不够集中,中央集权分散,就用儒家来统一思想,使各个小政权臣服于中央。而法家一般都贯穿所有王朝,只是刑法的轻重有别而已。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