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天佑生平简介!包括京张铁路!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8 16:44:02

詹天佑生平简介!包括京张铁路!
詹天佑生平简介!包括京张铁路!

詹天佑生平简介!包括京张铁路!
詹天佑是婺源县庐坑村詹氏的第四十一代传人.詹氏的第三十七代世组、詹 詹天佑天佑的曾祖父詹万榜,字文贤,生于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詹万榜的父亲詹锦千是个商人,在本乡开了个名为“大昌”的杂货铺.他生有八个子女,詹万榜居三.由于子女多、花费大,杂货铺不敷家用,詹家负债累累,诸兄弟只好分家自谋生路.詹万榜颇有志气,在父母故世之后,决意不受祖遗产业携眷搬到下村高胡山另居,因小时读过几本医书,便挂牌行医.正值乾隆盛世,人民在长期战乱中得到一个喘息的机会,农业有所发展,商业也渐为兴旺.婺源茶叶销售日增,而且飘洋过海,成为大不列颠和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中上层人物最受欢迎的饮料之一.那时的婺源绿茶都是就地加工,再运往广州口岸出口.由于收价低廉,出口销价很高,不少茶商发了大财.詹万榜竟也心动,贩了一批茶叶前往广东.
  谁知经商不利,不仅倒赔了血本,而且连回家的路费也无着落,只好羁旅广州,靠故友乡亲接济以度时日.当时在广东的徽州商人为数众多,亦有婺源人经商发了财的,经他们慷慨解囊,詹万榜遂在广州西关外开了一家名为“万孚”的小茶行.小茶行日渐兴旺,逐渐归还了欠债,而且还用余钱捐了一个太学士的官.
  此时,詹万榜雄心勃勃,把儿子也带往广东,决心依附广州十三行的势力,打开更大的局面.儿子詹世鸾不负父望,佐父经商,生意更为发达.詹世鸾意识到,经商不能没有官帽,也捐了一个侯选布政司经历的官,列授儒林郎,有了六品顶戴.
  詹天佑父亲
  到了詹 詹天佑(车下右起第三人)京张线建成合影天佑父亲詹兴藩时,遇上鸦片战争爆发.英国侵略者的大炮把长期控制外销贸易的“十三行”轰掉了,在广州的外贸小商人,开始衰落.不久,詹氏的茶行也宣告破产.詹兴藩一家由广州迁往南海,一边读书,一边种田,以维持家计;1861年3月27日,太平军与清政府鏖战的炮火正隆,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余烟未尽,詹天佑在广东南海的一个农民家里呱呱坠地了.
  同治六年湘系军阀曾国藩就任两江总督.中国第一个留美的耶鲁大学毕业生容闳,向他献了一个选派幼童出洋赴美的“条陈”.三年后,这个“条陈”终于得到清政府的批准.留学生共分四批,名额为一百二十人,年龄为十二至十五岁.清政府并指定容闳到香港主持“选送幼童出洋肄业”的招生工作.
  此时,詹兴藩有个同乡在香港经商,名叫谭伯村.他非常喜欢詹天佑.1871年春天,谭伯村特地从香港赶到南海,劝詹兴藩不要放弃詹天佑留洋的机会,说这是“洋翰林”,一辈子的“铁饭碗”.而詹兴藩迟疑不决,直到谭答应把自己的第四个女儿(詹天佑的夫人谭菊珍)给詹天佑配亲,这事才算定了下来.
  献身筑路
  1888年,詹天佑进入天津中国铁路公司,携家生活在工地,从帮工程师做起.开始献身筑路,主事的外国领导常派他到最困难工段.由于强烈的事业心和认真工作,他初入铁路,就优质完成塘津(塘沽至天津)铺轨工程.在津榆铁路滦河大桥修筑中,解决了外国工程师未能解决的桥墩基础施工困难,首次在中国铁路采用压气沉箱法筑墩台基础建桥成功,该桥长630余米,为黄河大桥建成前中国铁路最长钢桥.其胜利建成,中外注目,中国工程师的创造才能,开始引起外国注意.1894年,他被选入英国土木工程师学会,为加入此学会的第一名中国工程师.
  1894年中日战争爆发,关外铁路停工,他由关外铁路调往津卢铁路(天津至北京卢沟桥),率队测量并从事修路.1895年中日甲午海战中中国失利,沿海铁路加紧修筑,詹天佑被派往锦州铁路任驻段工程司,并指挥修筑沟帮子至营口支线(约73公里).1900年营口支线通车后,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关内外铁路被英、俄占领,关外铁路停工,詹天佑被派往江西萍醴铁路.在该路,他反对外国工程师采用窄轨轨距的主张,坚持采用标准轨距.1901年,辛丑和约签订后,关内外铁路由英、俄两国归还中国,詹天佑参加自帝俄手中收回该路,并迅速修复通车,工作出色,引起清政府注意.
  1902年,为慈禧至西陵谒陵,清政府决定修筑新易铁路(新城县高碑店至易县梁各庄43公里),由于英、法两国争夺修筑权,相持不下,清政府只好自力修筑,派詹天佑为总工程师.尽管工期紧迫,并在冬季施工,1903年4月即建成通车.该路之迅速建成,为其后自力修筑京张铁路做了准备.这期间,詹天佑返粤奔父丧后,勘测了潮汕铁路(潮州至汕头39公里),归途中路过上海,被聘为上海中国铁路公司工程参议,筹划江苏沪宁铁路并调查道清铁路(道口至清化150公里).
  为国争光
  1905年到1909年,为发展商业,清政府决定修筑京张铁路.詹天佑被派主持修路,先任总工程司兼会办,后升任总办兼总工程司.该路自北京至张家口,穿越军都山脉,地形险峻,工程异常艰巨,长约200公里,为通往西北之要道.为争夺修路权,英、俄两国相持不下,清政府决定自力修筑,但缺乏信心.外国人纷纷议论,认为中国无力完成此路修筑工程.詹天佑则以为:“中国地大物博,而于一路之工,必须借重外人,引以为耻!”,他面对着外国人的讥讽,以大无畏气概,率领全体筑路人员,知难而进,齐心为国争光.
  修筑之初,工程技术人员缺乏,詹天佑率仅有的两名工程学员,于1905年5月,自丰台经南口、八达岭,勘测至张家口,随即回测,并选测了自延庆州绕过八达岭经德胜口、十三陵到昌平的比较线(对永定河谷路线,也曾考虑,以工程艰巨,限于经费及工期无可能采用,故未勘测).6月回到天津总局,提出勘测及调查报告,并拟定修筑方案.计划分三大段修筑,第一段(丰台至南口)先行开工,以早日通车运输而获利;第二段(南口至岔道城)及第三段(岔道城至张家口),再详细勘测.特别是第二段中南口至八达岭,地形险峻,更须进一步选测比较线.报告中称,“此路早成一日,公家即早获一日之利益,商旅亦可早享一日之至便利,外人亦可早杜一日之觊觎;而路工之难,亦实为向来所未有.”
  保路爱国
  川汉铁路开工典礼四川古称天府之国,物产丰富,而交通不便.英、法两国,早拟从中国西南地区入手,掠夺铁路修筑权,从而在经济上、政治上控制长江中下游地区.京张铁路自行建成,推动了各省自办铁路的发展.四川、湖北人民决心集资自力修筑川汉铁路,计划由成都经重庆、万县至宜昌,长约1200公里,并以宜昌至万县为首段工程,长300余公里.宜万段沿三峡而进,沿途连山大岭,险峻异常.两省议决,湖北省境内工程由四川省代修.1907年,四川省商办川汉铁路公司成立于成都,川、鄂两省民众呼吁派詹天佑主持路工,1909年,詹天佑被派任川汉铁路总工程司兼会办,只因京张铁路工程未完,一时不能分身.经商议,先选派副手颜德庆离京张往宜昌,任川汉铁路副总工程师.
  在保路运动发展过程中,詹天佑对清政府的腐朽没落,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在辛亥革命爆发前,广州紧张,富者多逃香港,商办粤路公司人员,出现离散倾向,詹天佑的朋友亦劝他不要留住广州.他召集各部门负责人,宣布决心坚守岗位,任何人想走可以离开,但须把经办工作交待清楚.在詹天佑的影响带动下,粤路公司无一人离去,在整个革命期间,列车照常开行.而邻近的广三铁路,因领导人员率先逃跑,铁路运输和财产损失重大.
  1912年5月,孙中山从事实业建设,首先到广州视察广东省商办粤汉铁路公司,詹天佑率公司人员欢迎.孙中山指示:“粤汉干路,关系民国建设前途盛大,且大利所在,并为振兴实业之首务.……望速图之.”同年9月,孙中山到达北京时,视察了京张铁路和张绥铁路工程局,并向报界宣布,拟请詹天佑等人筹划全国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