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实践是社会的本质?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5 22:05:16
为什么说实践是社会的本质?
为什么说实践是社会的本质?
为什么说实践是社会的本质?
1.实践的本质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对客观世界的物质本质的认识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实现的.实践是人类活动的重要形式,也是人与世界相互作用的根本方式.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那么,什么是实践?或者说,实践的本质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历史上的哲学家们曾经有过各种不同的理解和解释,虽然其中也不乏某些可贵的思想和合理的因素,但从总体上看,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一直未能形成科学的实践概念
1)唯心主义哲学的实践观点
?历史上的一些唯心主义哲学家也曾这样那样地谈到过实践,但他们都把实践归结为纯粹的精神活动.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知行观”是讲认识和实践的关系问题的,其中有很多合理的有价值的思想.但是在“知”和“行”的关系问题上,有的哲学家把“行”等同于“知”,并且用“知”去说明“行”.
例如王守仁,他主张“知行合一”,认为“行之明觉精察处便是知,知之真切笃实处便是行”(《答友人问》),“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传习录下》).
这种观点完全颠倒了“知”和“行”的正确关系,是一种把客观的实践消融于主观精神活动的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近代德国哲学家费希特,他把主观与客观的关系称作“自我”与“非我”的关系,认为“自我”产生并决定“非我”,把实践看作是 “自我”产生“非我”的行动.这同样是把客观的实践消融于主观精神活动的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客观唯心主义者黑格尔则看到了实践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并把实践看作是达到真理的整个认识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在他看来,人们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由主观的观念达到客观真理.应该肯定,这里确实包含着一些深刻的思想.
但是,在黑格尔那里,绝对精神是整个世界的创造主.所以他所讲的实践只不过是“绝对精神”自我运动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仍然是一种精神性的活动)
实用主义哲学也讲实践、讲行动.
例如实用主义者杜威,他的实践概念与其经验概念是一致的.他不把经验看作是静止的、现有的东西,而把它看作一个不断伸向未来的、能动的创造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实践的过程.正是在这种意义上,他宣称,经验就是生活、行动、实践.
他却否定按照客观世界的正确认识从事实践,而把实践归结为生物有机体的人与其环境之间的一种相互作用,即环境对有机体产生刺激,有机体对这种刺激作出一定反应以适应环境.他认为这种刺激一反应的过程就是实践.这种观点完全抹煞了人类实践的社会性,把人与动物的本能行为相提并论,否定了人类实践的真实意义,因此,他的所谓实践的能动性、创造性,也成为纯粹的空谈.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毫无共同之处.
2)旧唯物主义哲学的实践观点
随着近代实验科学的发展,科学实验这一特殊的社会实践形式及其对于推动科学认识发展的作用,曾经受到当时的某些唯物主义哲学家的重视.例如:
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者培根就曾十分重视实验技术操作对科学发展的作用.他认为,有许多科学原理是蕴藏在工匠的日常操作中的,这些操作方法是科学知识的可贵源泉,因为它们可以迫使自然界向人们暴露其隐蔽的方面.一切比较真实的对自然的解释,乃是由适当的例证和实验得到的.感觉所决定的只接触到实验,而实验所决定的则接触到自然和事物的本身.”(〔英〕培根:《新工具》(转引自《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2第662-663页,1987.1)
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狄德罗认为,观察、思考和实验是我们认识自然的三种方法,并特别强调实验是检验推理和猜测的办法.
他说:“观察搜集事实;思考把它们组合起来;实验则证实组合的结果.”他还认为,猜测若是正确的,愈实验,就愈证实;人们要获得新的认识,就应该“有意用一些最奇怪的试验来挑逗自然”
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也常常提到实践,而且还强调过实践的重要性,认为理论不能解决的问题,实践能够解决.
我们应当怎样看待旧唯物主义者的实践观呢?应当看到,他们肯定了科学实验在对自然界的认识上的重要作用,例如培根和狄德罗,这无疑是合理的,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 “他们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他们看不到物质生产实践活动和处理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的实践活动的重要性.不理解物质生产实践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不懂得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在社会历史领域把历史过程看成是人的主观意志的产物,结果得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错误结论,陷入了历史唯心主义的泥坑.这正是旧唯物主义的共同局限性和主要缺点所在.
3)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实践本质的科学揭示
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地吸取了以前哲学关于实践的积极合理的思想,运用唯物辩证法科学地分析了实践的矛盾本性,认为必须从主观与客观、人与世界的对立统一关系中去把握实践.下面是经典作家的论述.
马克思说:“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做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列宁说,主体和客体、主观和客观的“交错点=人的和人类历史的实践”.毛泽东则进一步把实践简要地规定为“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
所有这些,都是从实践的矛盾本性出发对实践的本质的科学揭示.强调实践是人类有目的地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这正是实践的本质所在.这一思想深刻地揭示了实践既是主观与客观、人与世界分化对立的根本原因,也是实现主观与客观、人与世界统一的基础和途径.这就使得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从根本上超越了旧唯物主义的实践观.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是科学的实践观,是理解社会生活的一把钥匙.正如马克思所说:“凡是把理论导致神秘主义方面去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
那么,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有哪些特征呢?
2.实践的基本特征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来,实践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实践不是仅仅停留在意识范围内的活动,而是通过人与客观世界实际的相互作用而引起客观世界变化的活动,是人与世界之间实实在在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变换过程.同时,实践活动的过程和结果都是可以感知的,所以它又被称为“感性的活动”.另外,构成实践活动的各种要素都是客观的.所以,实践是同主观认识活动相区别的物质活动
第二,实践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体现了自觉的能动性.这一特点把人的活动与动物的活动根本区别开来.动物的活动也能引起物质世界的某种变化,也是客观的、物质的活动.某些高等动物也能从事一些计谋性的活动,其活动也表现出某种意义上的目的性.但是,动物的活动及其“目的”都不能做超出自身本能的界限.人类的实践则是在自觉的目的和明确的意识的指导下进行的,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正是在这一意义上,马克思说:“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
第三,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的特点.任何实践都是一种社会性的活动,都具有社会性.这不仅是因为任何一个从事实践活动的人都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社会关系中的,而且还在于实践活动赖以进行的条件和手段都是由社会提供的,甚至实践活动所改造和探索的对象也是人们社会活动的产物,是人类以往实践活动的结果.随着社会环境和社会条件的发展,人类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也必然会不断地发生历史性的变化.例如手工生产-机器生产-自动化生产.
3.实践的基本形式
实践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毛泽东在《实践论》中说:“人的社会实践,不限于生产活动一种形式,还有多种其他的形式,阶级斗争、政治生活、科学和艺术的活动.总之,社会实际生活的一切领域都是社会的人所参加的”.这就是说,实践应当包括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一切领域内的活动.但是,就其基本形式来说,主要有以下三种:
(1)物质生产劳动实践
生产实践是人类改造自然界的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其他一切活动的基础.这是因为,人们要生活,就必须生产,只有通过生产,解决了吃、穿、住的问题以后,才能有可能从事其他的活动.马克思说过:“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连小孩子都知道.”[此,任何忽视或贬低生产实践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2)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
马克思指出:“社会——不管其形式如何——是什么呢?是人们交互活动的产物.” 社会是由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构成的,其本质内容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是在社会交往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正是人们之间相互交往的实践才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即形成了所谓社会.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也是人类的一种基本形式.
阶级社会中,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主要体现为阶级关系.因此,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活动主要地表现为阶级斗争.除此之外,也有一些处理各阶级内部人与人之间不带阶级斗争性质的实践活动.
(3)科学实验
科学实验是一种尝试性、探索性、学习性的实践活动.科学实验是在生产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科学实验不仅包括自然科学的实验活动,而且包括人文社会科学的实验活动.所谓科学实验,就是运用实践的手段,把认识放在理想的环境中考察,暂时撇开它的复杂的联系,排除各种偶然因素的干扰,以便得出普遍的可靠的结论.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需要处理的问题越来越复杂,科学实验实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就越来越明显.在当代,科学技术已成为第一生产力,成为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以上三种基本的实践形式,在社会发展中,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其中,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处于基础的地位,对其他实践形式起着主导的作用.
二、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
1.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对社会生活的本质的理解
社会生活的本质是什么?在马克思主义成熟以前,大体上有这样几种观点:
1)神学历史观的观点
神学历史观把人类社会神化.这种历史观用一种超自然的力量,即神灵的意志来说明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认为社会本质上是由上帝或天命主宰的,本质上是一种听天由命的宿命论.?
2)唯心主义哲学历史观的观点
唯心主义哲学把人类社会精神化.主观唯心主义认为历史是由人的主观精神决定的 .客观唯心主义认为某种客观精神决定社会的本质.它们的表现形式不同,但实质一样,都把人类的历史看作一部观念的历史.拿破仑被黑格尔称为马背上的世界精神.?
3)自然主义历史观的观点
自然主义历史观把人类社会自然化.这种历史观又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把社会的本质归结于自然条件,即社会所处的地理环境.例如法国启蒙时期的思想家孟德斯鸠,提出的地理环境决定论.二是把社会的本质归结为人的自然属性,即生物本能,认为人类社会与动物在本质上是统一的.?
以上这些观点从根本上说都是错误的,因为他们都违背或脱离了社会实践,所以不可能真正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
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社会生活本质的科学揭示
解说: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实践观是正确理解人类社会的前提和基础.马克思主义对实践本质的科学揭示与对社会生活本质的揭示,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人类的实践活动本质上就是社会的实践,社会实践就是社会生活的本质.一切社会现象都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最后的根源,才能得到最终的科学说明.马克思主义确认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也就是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把社会生活“当作实践去理解”.
社会生活是对人们各种社会活动的总称,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体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
我们知道,人是社会的主体.社会是人交互活动的产物.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人类的产生、生存和活动,是以实践为基本方式和标志的.
首先,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作为实践主体的人并非是纯粹生物学意义上的人,而是社会的人.劳动实践不仅创造了人,形成了人类特有的本质,而且,只有在实践基础上,人类的本质力量才得到充分的体现和确证.
其次,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人不仅在实践活动中把自己从自然界中提升出来,使自然界成为自己的对象,而且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人发展着多方面的社会需要,也就有了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人的一切社会关系都是在实践活动中产生的,实践创造出了人之为人的一切特征,决定着人的本质的社会性.
最后,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人类必须依赖于自然界才能生存和发展,但自然界的天然状态并不完全适合于人,人类是在改造自然的实践过程中,将自己的理想转化为现实的,即将其对象化,以满足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实践改造的自然对象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前提,人类改造自然对象的活动,构成了物质生活本身.人是在社会活动中改造自然的,社会状况直接制约着人对自然的改造,因此人在改造自然的同时也在改造着人类社会.
另外,制造工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类劳动,正是这种劳动成为了“人猿相揖别”的根本标志;劳动实践不仅形成了人类特有的本质,而且是人的本质力量得以确证和充分的体现根据.离开社会实践解释人,人就完全变成了生物学意义上的人,社会也就变成了动物世界
第二,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实践,首先是物质生产实践,是人以自身的活动调整和控制人与自然之间物质变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不仅同自然界发生联系,而且人与人之间也必然要结成一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相互制约,共生于物质生产实践中.实践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实践者头脑中作为目的以观念的形式存在着,而这个目的又决定人们活动的方式和方法.可见,人与其意识的关系也生成于实践活动中.实践内在地包含着三重关系,即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与其意识的关系,而这些关系又构成了基本的社会关系,即物质的社会关系和思想的社会关系.实践以浓缩的形式包含着全部社会关系,成为社会关系的发源地.在这里,我想结合现实讲讲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关系,也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自然界与人类社会都具有客观实在性,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形成的前提,是构成人类社会客观现实性的自然基础.人在实践活动中创造了人类社会,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又反过来影响和制约自然界,不断改变自然界.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通过人的实践活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成了实践与物质世界的客观辩证的发展图景.
实践使人从统一的自然界中分化出来后,在总体上、根本上更深刻、更全面地依赖于自然和社会的物质运动规律.如果离开了社会实践,抽去社会性这一环节,人与自然的关系就变成了动物与自然的关系.只有通过劳动实践才能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它们的和谐统一.如果人类不保持自身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那就会危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所以,当今世界出现的生态失衡、“全球危机”问题,并不单纯是自然系统内平衡关系的严重破缺,实际也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严重失衡.恩格斯早就提出了自然界“对人进行报复”以及“人类同自然的和解”问题.马克思也认为,应当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人类本性的条件下进行这种物质变换.实践的规律与人类不断自觉遵循物质世界的规律是一致的.正确的实践观点是理解人与自然关系的关键.
第三,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人们通过实践活动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和改造人自身,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即社会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领域.在整个社会生活过程中,物质生产实践具有基础和决定作用.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第四,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首先是通过物质生产,所以说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当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后,社会基本矛盾集中地表现为阶级斗争,阶级斗争就成为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有阶级斗争就可能暴发社会革命,社会革命和改革是推动社会变迁和进步的重要力量;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杠杆;历史主体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总之,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构成社会的人是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人,推动社会运动的力量是千百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社会的人不断进行的社会实践,实践既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也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根源,是人的生命表现和本质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