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可以介绍一下洪泽湖?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8 17:45:15

谁可以介绍一下洪泽湖?
谁可以介绍一下洪泽湖?

谁可以介绍一下洪泽湖?
洪泽湖位于江苏省洪泽县西部,发育在淮河中游的冲积平原上,原是泄水不畅的洼地,后潴水成许多小湖.在我国秦汉时代,它们被称为"富陵"诸湖.其中以洪泽湖最大,面积2069平方公里,为我国五大淡水湖中的第四大淡水湖.
  洪泽湖古称破釜塘.公元616年,隋炀帝下江南,其时正值大旱,行舟十分困难.当龙舟经过破釜塘时,突然天降大雨,水涨船高,舟行顺畅.炀帝大喜,自以为洪福齐天,恩泽浩荡,于是便把破釜塘改名为洪泽浦.唐代开始名洪泽湖.
  洪泽湖的整个形状很像一只昂首展翅欲飞的天鹅.由于洪泽湖发育在冲积平原的洼地上,故湖底浅平,岸坡低缓,湖底高出东部苏北平原4-8米,成为一个"悬湖".在治淮以前,洪泽湖汪洋一片,既无固定湖岸,又无一定形状.参照对淮河的治理,对洪泽湖也进行了整治.现在湖区的东部大堤宽50米,全长67公里,几乎全用玄武岩的条石砌成.远远望去,宛如一座横亘在湖边的水上长城.这条长堤不仅保护着下游地区的万顷良田和千百座村镇,而且拦蓄的丰富水源为航运、发电、灌溉提供了便利.
  洪泽湖是一个浅水型湖泊,水深一般在4米以内,最大水深5.5米.湖水的来源,除大气降水外,主要靠河流来水.流注洪泽湖的河流集中在湖的西部,有淮河、濉河、汴河和安河等.出湖河道中三河和苏北灌溉总渠是洪泽湖分泄入长江和入海的主要河道.
  洪泽湖水生资源丰富,湖内有鱼类近百种,以鲤、鲫、鳙、青、草、鲢等为主;洪泽湖的螃蟹也是远近驰名的.此外,洪泽湖的水生植物非常著名.芦苇几乎遍布全湖,繁茂处连船只也难以航行.莲藕、芡实、菱角在历史上即素享盛名,曾有"鸡头、菱角半年粮"的说法.
  洪泽湖景观
  洪泽湖大堤
  泽湖大堤始建于东汉建安五年(公元200年) ,由广陵太守陈登主持建筑,初为30里,始称“高家堰”.明永乐年间,督运陈宣在武墩至周桥之间兴工修堤,明万历年间,河漕潘季驯将大堤延筑至蒋坝,洪泽湖大堤基本开成.大堤初为土堤,后改做砖砖堤、石堤.石堤从明万历八年(公元1580)年始建,前后经历明清两个朝代共171年才算基本告成.石堤采用桩基技术.条石联结,铁锅咬衔的抗浪方法,按照波浪自然流向的破浪防浪原理,筑成百余弯道蜿蜒曲折的长堤.同时在堤线上建“仁、义、礼、智、信”五个减水坝以泄洪水.
  石堤全长百余里, 雄伟壮观,犹如“水上长城”.然而几百年来,每逢汛期,由于上游来水与下洲泄洪能力悬差很大,故大堤屡遭溃决,给下洲造成毁灭性灾害.1950年,毛泽东同志发出“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号召, 经过40多年的努力,兴修了一系列大中型水工建筑以及泄洪, 灌溉等工程,如三河闸、二河闸、高良涧进水闸、水电站、复线船闸等.1966年冬又拆除原石工程,在迎湖面加筑了宽50公尺,高14.5公尺的防浪林台,用老堤条石彻筑护坡,植树40多万株,堤脚改为石砌坦坡,上沿堤顶又彻一道石壁.为保大堤万无一失,1976年冬至1978年春,又在东侧堤加筑宽26米,高13.4米的二级堤台,还填平周桥、高良涧两处的深塘,如今大堤真正成为“固若金汤”的“水上长城”.
  从县城至蒋坝的五十里长堤沿线,有众多的名胜古迹,如高良涧青龙庵,船坞出口处的大墩岛有三国时的大将邓艾饮马池遗址,再向前有九龙湾,周桥大塘,乾隆御碑,滚水坝(即仁、义、礼、智、信五坝),黄罡寺 (顺治年间进士,诗坛神韵派之宗王渔洋曾来此,见寺内桂花盛开,香气满院,欲效兰亭之雅集 ,遂邀湖滨七诗人来寺联唱桂花诗) ,三河闸等.如今洪泽湖大堤东西两侧遍植树木,借以游移欲飞的一条巨龙,人行其中,倍觉"浩渺云烟笼细浪,空蒙雨色入重渊".
  镇水铁牛
  清康熙年间,洪泽湖大堤建成时,曾铸九牛二虎一只鸡用 以镇水.如今虎、鸡已无踪影,铁牛依然“健在”,可惜仅存五条.其中两条在蒋坝三河闸管理处,俩条在公园和高良涧进水闸,一条在淮阴高埝.铁牛系生铁铸成,除牛角均已残缺以及部分铭文锈蚀外,余则保存较为完好.铁牛身长1.70米,宽0.57米,高0.68米,有厚0.07米的一块铁板与牛身铸为一体,共重约2250公斤.牛身肩肋处铸有阳文楷书铭文,铭文曰:“惟金克木蛟龙藏,惟土制水龟蛇降,铸犀作镇奠淮扬,永除错垫报吾皇”.从铭文得知,铁牛是用来镇水的.据史料记载,历史上洪泽湖大堤多次溃决,仅从公元1575年--1855年280年间,就决口140余次.当时清王朝除广集民工修筑外,决定铸造铁牛,以期镇水,去除洪害.康熙四十年(公元1701年),大司马张遂宁等于端阳节午时在高良涧开始铸造,原计划9条,后材料有余,遂铸成16条,铸成后的铁牛分置在洪泽湖大堤各险工要段.
  龟山
  龟山,又名下龟山.位于淮河之滨,三面石壁临湖,一面与陆地相连,形如一只巨龟,匐伏在淮河出口入湖处,是淮运分流的天然鱼嘴.距洪泽县城西南约80华里.相传大禹治水,三至桐柏,获淮涡水神巫支祁,并将其锁于龟山之足,淮水始安.有名的支祁井就在这里,百姓又称为"水母井".汉晋时,龟山曾为县治, 由于它临于 天险淮水,历史多为用兵之地.故龟山又称"军山".唐宋时龟山有灵慧塔,山麓庙宇连绵,殿阁雄伟,有淮渎神象、大铁佛、五百鎏金铁罗汉等.可惜毁于战火.龟山孤峰峙立,磔主中流,登山纵目,千里长淮,八方烟雨,尽收眼底.古代名人多来此游览吟咏.宋米芾有“龟山寺晚钟”诗句:“危峰高耸接云楼,落霞映照夕阳村”,别具一番新意.宋代高丽使臣朴寅亮曾到龟山一游,并作《过龟山》诗一首.诗曰:“岩岩峻石叠成山,下著珠一水环.塔影倒垂淮浪底,钟声遥落碧云间.门前客棹洪涛急,竹里僧棋白日闲.一幸胜游堪惜景,故留诗句约重还.”由此可见当年龟山的繁盛情景.
  龟山现有碑刻两块:一块是明代嘉靖年间的重修淮渎庙大禹治水获水神巫支祁及泗州筹建淮渎庙的情况.另一块是清代“移建安淮寺碑”,隶书,为清代著名书法家扬州阮元撰书,内容主要叙述黄河夺淮之患与老子山船坞等水利工程之事.
  明祖陵
  明祖陵坐落在洪泽湖西畔的淮河入湖处.泗州城被湖水淹没时,明祖陵也一起被吞没于湖水之中.本世纪七八十年代,为保护明祖陵,筑堤3000米,把陵墓从湖水中隔出,沉没湖中300余载的文物瑰宝重见天日,成为一处游览胜地.
  明祖陵,被称为“明代第一陵”.朱元璋建立明朝后,追尊其高祖朱百六为玄皇帝,曾祖朱四九为恒皇帝,祖父朱初一为裕皇帝,并于洪武十九年(公元1386年)修建祖陵,至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祖陵全部建成.祖陵原有殿庶、金门、玉桥、厨库、井亭、宰牲所、拜斋、宿直房、铺舍、碑亭、仪从等,栽植柏树万株,神道全长250多米,两侧立望柱二对,石像十九对,并有祭田149顷,规模宏大,气势不凡.
  现在,游人一到明祖陵,首先看到的就是二十一对庞大石刻,雄踞在长长的神道两侧,有关专家认为,这些石刻是明代陵墓石刻中首屈一指的代表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由于它们长期淹没水底,较少损坏,石刻细部一如当年清晰、细腻.文臣四对,身着蟒袍,腰束玉带,手叩胸前,温文驯良;武官二对,顶胄贯甲,手按宝剑,双目圆睁,威风凛凛.其余狮子、麒麟、角端、马等均造型生动优美,雕刻精细,线条流畅柔和.如麒麟身上的云纹、拂起的手发和披伏的鳞甲;狮子满头漩涡状的卷毛、颈带上迎风飘起的红缨;石马颈上丝丝可数的细鬃、身上依稀可辨的汗滴和马鞍上的龙凤花纹等,都是精美绝伦的石雕艺术精品.从石刻群往北,是棂星门遗址和正殿遗址.正殿遗址处有石础子28个,可以想象正殿的宏大规模.朱元璋高祖、曾祖和祖父的合葬处称玄宫,现在可见有砖砌拱顶建筑物三穴,正面有高2米、宽1.2米的石门三座,至今未开掘.明祖陵作为洪泽湖游览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以它的独特风采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人.
  洪泽湖传说
  九牛二虎一只鸡
  人们常用“九牛二虎”来喻力大,清朝政府在加固洪泽湖大堤时,便铸造了“九牛二虎一只鸡”,放在大堤水势要冲,以祈镇水.
  据说铁牛当初铸造之时,肚内本是金心银胆,夜间还常常跑到田里偷吃老百姓的庄稼,当人们出来打时,一棍打了它的双角.此后又不知道哪个贪财之徒,偷摘了铁牛的金心银胆,遂使铁牛不能行动,就失去了镇水的作用.现存的铁牛大小如真牛,均作昂首屈膝状,似哞哞欲叫,憨态可掬,横卧在厚约10厘米的联体铁座上,铸工精细,造型生动,重约2500公斤.铁牛肩胛上刻有楷书阳文:“维金克木蛟龙藏,维土制水龟蛇降,铸犀着证奠淮扬,永除错垫报吾皇.康熙辛已午日铸.”
  沧海桑田,“九牛二虎一只鸡”也已鸡飞虎跑,只剩下五头铁牛零落在堤上沐风淋雨了.今天,这铁牛则成了最受人们青睐的洪泽湖一景.
  刘基造堤
  刘基帮助朱元璋消灭元朝,建立了大明朝,国泰民安,但水灾很重,洪水时常淹没庄稼,朱皇帝下旨要刘基兴修水利.
  刘基接旨后,就到洪泽湖一带,从老子山到清江,一路勘察地形.经他察看所知,这一带地形高洼不平,所建堆堰没有按水平去修建,所以上水头一来水,下水头就决口.
  刘基找到决口的原因,他向老百姓收买了很多米糠,运到上游,在老子山处放下水.他把米粮慢慢地撒在水面上,让米粮在河两边所贴在位置,找到了水平线,再根据米粮的位置向上建堆埝,这就是现在的弯弯曲曲的洪泽湖大堤.
  刘基用这种方法建堆堰以后,就再没有倒口子,直到现在堆堰还是好好的,人们都把这条坚实牢固、水冲不跨的大堤叫“钢堆”.
  彩船带姑娘
  “嫁出门的姑娘,泼出去的水”,可大年初一刚过,洪泽湖区渔民便会把船装扮得花枝招展的,把姑娘带回家中,共话家常,盛情款待.
  本世纪初, 淮河流域飘来无数渔人, 散居在洪泽湖沿岸.那年二月二,一位渔人驾着花船开进洪泽湖上的小龟滩,将自家的闺女接到船上,一路欢笑朝淮河上游开去,带回娘家,十分风光.当地渔人感到好奇,那女人说:“这是俺家习俗呗.”说罢,女人津津有味道上一段歌谣:娘家彩船带姑娘,婆家送去贤惠娘;迎来送往话心肠,双亲双家夸红娘.从此彩船带姑娘的习俗,就像一出别具风情的小戏,在洪泽湖地区,一年又一年演了下来.
  乾隆皇帝找父亲
  乾隆母亲进宫后,其父到今洪泽县龟山做和尚.乾隆下江南经过龟山,赐每个和尚一件袈裟,个个跪下谢恩,唯有一个不下跪,自称“八×和尚”不拜主,乾隆回京听太后解释后,方知“八×”即“父”字,父不拜儿.乾隆二次到龟山时,其父已走了.无法,后来下旨在龟山大修庙宇,并将庙的正门叫“午朝门”,因为皇帝来过这里.
  老子与老子山
  传说老子是彭祖的后代,生于淮水之滨.他的母亲因吃了水中漂来的一只李子而怀胎,孕育八十一年,生下一子白发苍苍,故取名李老子.还因耳上有三个漏,又名老聃,道号犹龙.周王朝为了开发西域,宣扬周礼,派老子西方游说,漫游中他因吃了西王母的仙草而修炼成仙.一天他骑着青牛从天廷飘落到海中一块礁石上,后海水退了,这礁石成了一座小山.他在这里修道炼丹为渔民治病,人们尊称他为太上老君,并把这座山叫老子山.
  老子山,位于洪泽湖南岸,为淮河入湖口岸,三面环水,一山分南北中连接贯通,以秀丽的湖光山色而闻名遐而.老子山自古商业兴盛,文化发达,南北商贾常云集于此.此山名胜古迹甚多,有老子炼丹台、青牛迹(老子坐骑青牛蹄印)、凤凰墩、钓鱼台、法花寺、犹龙书院等十景,可惜都毁于战乱,现仅存 仙人洞、凤凰墩遗迹.老子山境内有大小滩头数十处,连同水面30余万亩,自然资源极为丰富.湖中盛产多种淡水鱼、虾、蟹、鳖、河蚌以及菱、藕、莲子、欠实、芦苇、菱草等.镇西南湖面有近万亩的连片荷花塘,荷花塘盛开时,真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实为湖上绝景佳处,有《老子山记》为证.
  洪泽湖里的鱼为什么鲜美
  孙悟空大闹天宫后,偷吃了太上老君的仙丹.李老君无法,只得避开孙悟空,架起云头直往西去,想找一个安静的地方炼丹.老君站在云头看到下面有一座青山,山脚下是一眼望不到边的绿草.老君降落到地上一看,正是洪泽湖南岸的老山,正好又有一个山洞.李老君就在这老山采药草炼丹丸,孙悟空急得到处找李老君要仙丹,就是找不到.后来他架起云头直往西下,一看到洪泽湖南岸有一座大山,他就降落下来,在山南坡看到一个仙人洞,就进去了.到里面一看李老君正在忙着炼神丹.李老君看到孙悟空,连忙把神丸装到葫芦里,架起云头就往天上跑去.孙悟空紧紧追上,伸手就来抢葫芦.眼看仙丹就要被孙悟空夺走,李老君一气之下举起大铁棒打破葫芦.孙悟空连抓带抢得到几粒神丹,其余的仙丹都落到洪泽湖里去了.鱼、虾、蟹都争着来吃仙丹.从那以后,洪泽湖里的鱼类,肉鲜味美,可口好吃,直到现在仍然远近闻名.
  渔民刷锅不下水
  从前,洪泽湖有家渔民老夫妇,很穷,只有一条破划子和一只破锅.一天,老两口过洪泽湖,想到集市上买点口粮,再买口小锅.小船靠岸到集市上买东西时,但见店里和杂货摊的人都不答话.老头很生气,眼看天已傍晚,一急之下,便到粮行里抓了一把小谷米,又在杂货店里拿了一口小锅,转身就往船上走,卖东西的人并不追赶向他要钱,渔夫很是奇怪.上船以后,只见四周茫茫一片全是水.老两口这才明白这是泗州城.第二天早晨,渔夫发现带回来的小谷米变成了鲜鱼.老俩口喜出望外随即将鱼抬到市上卖了,又买回此米,高高兴兴回到船上准备烧饭后,揭开锅盖一看,锅里饭菜都有,老俩口靠这口锅生活好长时间.
  一天,老渔妇将锅放到水里想刷个干净,可是,锅一入水就不见了.因此,洪泽湖的渔民刷锅不再把锅放到湖里刷了.这种风俗习惯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