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第五计是什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5 02:17:42
三十六计第五计是什么?
三十六计第五计是什么?
三十六计第五计是什么?
(一)第一套 胜战计
处于绝对优势地位之计谋.君御臣、大国御小国之术也.亢龙有悔.
第一计 瞒天过海
本指光天化日之下不让天知道就过了大海.形容极大的欺骗和谎言,什么样的欺骗手段都使得出来. 【原典】 备周则意怠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②.太阳,太阴③. 【注释】 ①备周则意怠:防备十分周密,往往容易让人斗志松懈,削弱战力. ②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阴阳是我国古代传统哲学和文化思想的基点,其思想笼罩着大千宇宙、细末尘埃,并影响到意识形态的一切领域.阴阳学说是把宇宙万物作为对立的统一体来看待,表现出朴素的辩证思想.阴、阳二字早在甲骨文、金文中出现过,但作为阴气、阳气的阴阳学说,最早是由道家始祖楚国人老子所倡导,并非《易经》提出.此计中所讲的阴指机密、隐蔽;阳,指公开、暴露.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在兵法上是说秘计往往隐藏于公开的事物里,而不在公开事物的对立面上. ③太阳,太阴:太,极,极大.此句指非常公开的事物里往往蕴藏着非常机密的计谋. 【释义】 防备得周全时,更容易麻痹大意;习以为常的事,也常会失去警戒.秘密常潜藏在公开的事物里,并非存在于公开暴露的事物之外.公开暴露的事物发展到极端,就形成了最隐秘的潜藏状态. 【浅解】 所谓瞒天过海,就是故意一而再、再而三地用伪装的手段迷惑、欺骗对方,使对方放松戒备,然后突然行动,从而达到取胜的目的. 【按语】 阴谋作为,不能于背时秘处行之.夜半行窃,僻巷杀人,愚俗之行,非谋士之所为也.如:开皇九年,大举伐陈.先是弼请缘江防人,每交代之际,必集历阳,大列旗帜,营幕蔽野.陈人以为大兵至,悉发国中士马,既而知防人交代.其众复散,后以为常,不复设备,及若弼以大军济江,陈人弗之觉也.因袭南徐州,拔之. 【解析】 “瞒天过海”之谋略决不可以与“欺上瞒下”、“掩耳盗铃”或者诸如夜中行窃、拖人衣裘、僻处谋命之类等同,也决不是谋略之士所应当做的事情.虽然,这两种在某种程度上都含有欺骗性在内,但其动机、性质、目的是不相同的,自是不可以混为一谈.这一计的兵法运用,常常是着眼于人们在观察处理世事中,由于对某些事情的习见不疑而自觉不自觉地产生了疏漏和松懈,故能乘虚而示假隐真,掩盖某种军事行动,把握时机,出奇制胜. 【探源】 见《永乐大典·薛仁贵征辽事略》.唐太宗贞观十七年,御驾亲征,领三十万大军以宁东土.一日,浩荡大军东进来到大海边上,帝见眼前只是白浪排空,海茫无穷,即向众总管问及 过海之计,四下面面相觑.忽传一个近居海上的豪民请求见驾,并称三十万过海军粮此家业已独备.帝大喜,便率百官随这豪 民来到海边.只见万户皆用一彩幕遮围,十分严密.豪民老人东向倒步引帝入室.室内更是绣幔彩锦,茵褥铺地.百官进酒, 宴饮甚乐.不久,风声四起,波响如雷,杯盏倾侧,人身摇动,良久不止.太宗警惊,忙令近臣揭开彩幕察看,不看则已,一 看愕然.满目皆一片清清海水横无际涯,哪里是什么在豪民家作客,大军竟然已航行在大海之上了!原来这豪民是新招壮士 薛仁贵扮成,这“瞒天过海”计策就是他策划的. “瞒天过海”用在兵法上,实属一种示假隐真的疑兵之计, 用来作战役伪装,以期达到出其不意的战斗成果. 【故事】 公元589年,隋朝将大举攻打陈国.这陈国乃是公元557年陈霸先称帝建国,定国号为陈,建都城于建康,也就是今天的南京.战前,隋朝将领贺若弼因奉命统领江防,经常组织沿江守备部队调防.每次调防都命令部队于历阳(也就是今天安徽省和县一带地方)集中.还特令三军集中时,必须大列旗帜,遍支警帐,张扬声势,以迷惑陈国.果真陈国难辨虚实,起初以为大军将至,尽发国中士卒兵马,准备迎敌面战.可是不久,又发现是隋军守备人马调防,并非出击,陈便撤回集结的迎战部队.如此五次三番,隋军调防频繁,蛛丝马迹一点不露,陈国竟然也司空见惯,戒备松懈.直到隋将贺若弼大军渡江而来,陈国居然未有觉察.隋军如同天兵压顶,令陈兵猝不及防,遂一举拔取陈国的南徐州(今天的江苏省镇江市一带).
第二计 围魏救赵
围魏救赵
本指围攻魏国的都城以解救赵国.现借指用包超敌人的后方来迫使它撤兵的战术. 【原典】 共敌不如分敌①,敌阳不如敌阴②. 【注释】 ①共敌不如分敌:共,集中的.分,分散,使分散.句意:攻打集中的敌人,不如设法分散它而后再打. ②敌阳不如敌阴:敌,动词,攻打.句意为 先打击气势旺盛的敌人,不如后打击气势旺盛的敌人. 【释义】 进攻兵力集中、实力强大的敌军,不如使强大的敌军分散减弱了再攻击.攻击敌军的强盛部位,不如攻击敌军的薄弱部份来得有效. 【浅解】 所谓围魏救赵,是指当敌人实力强大时,要避免和强敌正面决战,应该采取迂回战术,迫使敌人分散兵力,然后抓住敌人的薄弱环节发动攻击,致敌于死地. 【按语】 治兵如治水:锐者避其锋,如导疏;弱者塞其虚,如筑堰.故当齐救赵 时,孙宾谓田忌曰:“夫解杂乱纠纷者不控拳,救斗者,不搏击,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 【解析】 对敌作战,好比治水:敌人势头强大, 就要躲过冲击,如用疏导之法分流.对弱小的敌人,就抓住时机消灭它,就象筑堤围堰,不让水流走.所以当齐救赵时,孙子对田忌说:“想理顺乱丝和结绳,只能用手指慢慢去解开,不能握紧拳头去捶打;排解搏斗纠纷,只能动口劝说,不能动手参加.对敌人,应避实就虚,攻其要害,使敌方受到挫折,受到牵制,围困可以自解.” 【故事】 公元前354年,赵国进攻卫国,迫使卫国屈服于它.卫国原来是入朝魏国的,现在改向亲附赵国,魏惠王不由十分恼火,于是决定派庞涓讨伐赵国.不到一年时间,庞涓便攻到了赵国的国都邯郸.邯郸危在旦夕.赵国国君赵成侯一面竭力固守,一面派人火速奔往齐国求救(此时,赵国与齐国结盟).齐威王任命田忌为主将,以孙膑为军师,率军救赵.孙膑出计,要军中最不会打仗的齐城、高唐佯攻魏国的军事要地——襄陵,以麻痹魏军.而大军却绕道直插大梁.庞涓得到魏惠王的命令只得火速返国救援.魏军为疲惫之师,怎能打过齐国以逸待劳的精锐之师.所以大败.
第三计 借刀杀人
比喻自己不出面,假借别人的手去害人. 【原典】 敌已明,友未定①,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②推演. 【注释】 ①友未定:“友”指军事上的盟者,也即除敌、我两方之外的第三者中,可以一时结盟而借力的人、集团或国家.友未定,就是说盟友对主战的双方,尚持徘徊、观望的态度,其主意不明不定的情况. ②《损》:出自《易经·损》卦:“损: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孚,信用.元,大.贞,正.意即,取抑省之道去行事,只要有诚心,就会有大的吉利,没有错失,合于正道,这样行事就可一切如意.又有《象》损卦:“损:损下益上,其道上行.”意指“损”与“益”的转化关系,借用盟友的力量去打击敌人,势必要使盟友受到损失,但盟友的损失正可以换得自己的利益. 【释义】 敌人的情况已经明了,友方的态度尚未确定.利用友方的力量去消灭敌人,自己不需要付出什么力量.这是从《损》卦推演出的计策. 【浅解】 所谓借刀杀人,是指在对付敌人的时候,自己不动手,而利用第三者的力量去攻击敌人,用以保存自己的实力;再进一步,则巧妙地利用敌人的内部矛盾,使其自相残杀,以达到致敌于死地的目的. 【按语】 敌象已露,而另一势力更张,将有所为,便应借此力以毁敌人.如:郑桓公将欲袭郐,先向郐之豪杰、良臣、辨智、果敢之士,尽书姓名,择郐之良田赂之,为官爵之名而书之,因为设坛场郭门之处而埋之,衅之以鸡缎,若盟状.郐君以为内难也,而尽杀其良臣.桓公袭郐,遂取之.诸葛亮之和吴拒魏,及关羽围樊、裹,曹欲徙都,懿及蒋济说曹曰:“刘备、孙权外亲内疏,关羽得志,权心不愿也.可遣人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释.”曹从之,羽遂见擒. 【故事】 刘秀借刀杀李铁.
第四计 以逸待劳
指作战时不首先出击,养精蓄锐,以对付从远道来的疲劳的敌人. 【原典】 困敌之势①,不以战;损刚益柔②. 【注释】 ①困敌之势:迫使敌入处于围顿的境地. ②损刚益柔:语出《易经·损》.“刚”、“柔”是两个相对的事物现象,在一定的条件下相对的两方有可相互转化.“损”,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兑下艮上).上卦为艮,艮为山,下卦为兑,兑为泽.上山下泽,意为大泽浸蚀山根之象,也就说有水浸润着山,抑损着山,故卦名叫损”.“损刚益柔”是根据此卦象讲述“刚柔相推,而主变化”的普遍道理和法则. 此计正是根据“损”卦的道理,以“刚”喻敌,以“柔”喻已,意谓困敌可用积极防御,逐渐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使之由强变弱,而我因势利导又可使自己变被动为主动,不一定要用直接进攻的方法,同样可以制胜. 【按语】 此即致敌之法也.兵书云:“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逸,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兵书论敌,此为论势,则其旨非择地以待敌;而在以简驭繁,以不变应变,以小变应大变,以不动应动以小动应大动,以枢应环也.如:管仲寓军令于内政,实而备之;孙膑于马陵道伏击庞涓;李牧守雁门,久而不战,而实备之,战而大破匈奴. 【故事】 三国时,吴国杀了关羽,刘备怒不可遏,亲自率领七十万大军伐吴.蜀军从长江上游顺流进击,居高临下,势如破竹.举兵东下,连胜十余阵,锐气正盛,直至彝陵,哮亭一带,深入吴国腹地五六百里.孙权命青年将领陆逊为大都督,率五万人迎战.陆逊深谙兵法,正确地分析了形势,认为刘备锐气始盛,并且居高临下,吴军难以进攻.于是决定实行战略退却,以观其变.吴军完全撤出山地,这样,蜀军在五六百里的山地一带难以展开,反而处于被动地位,欲战不能,兵疲意阻.相持半年,蜀军斗志松懈.陆逊看到蜀军战线绵延数百里,首尾难顾,在山林安营扎寨,犯了兵家之忌.时机成熟,陆逊下令全面反攻,打得蜀军措手不及.陆逊—把火,烧毁蜀军七百里连营,蜀军大乱,伤亡惨重,慌忙撤退.陆逊创造了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后发制人的著名战例.
第五计趁火打劫
本指趁人家失火的时候去抢东西.现比喻乘人之危,捞一把. 【原典】 敌之害大①,就势取利,刚决柔也②. 【注释】 ①敌之害大:害,指敌人所遭遇到的困难,危厄的处境. ②刚决柔也:语出《易经·央》卦. 央,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乾下兑上).上卦为兑,兑为泽;下卦为乾,乾为天.兑上乾下,意为有洪水涨上天之象.《央央》的《彖》辞说:“央,决也.刚决柔也.”决,冲决、冲开、去掉的意思.因乾卦为六十四卦的第一卦,乾为天,是大吉大利,吉利的贞卜,所以此卦的本义是力争上游,刚健不屈.所谓刚决柔,就是下乾这个阳刚之卦,在冲决上兑这个阴柔的卦.此计是以“刚”喻己,以“柔”喻敌,言乘敌之危,就势而取胜的意思. 【按语】 敌害在内,则劫其地;敌害在外,则劫其民;内外交害,败劫其国.如:越王乘吴国内蟹稻不遗种而谋攻之,后卒乘吴北会诸侯于黄池之际,国内空虚,因而捣之,大获全胜. 【故事】 多尔衮趁乱入关.
第六计 声东击西
指表面上声言要攻打东面,其实是攻打西面.军事上使敌人产生错觉的一种战术. 【原典】 敌志乱萃①,不虞②,坤下兑上 ③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注释】 ①敌志乱萃:援引《易经.萃》卦中《象》辞:“乃乱乃萃,其志乱也”之意.萃,悴,即憔悴.是说敌人情志混乱而且憔悴. ②不虞:未意科,未预料. ③坤下兑上:萃卦为异卦相叠(坤下兑上).上卦为兑,兑为泽;下并为坤,坤为地.有泽水淹及大地,洪水横流之象. 此计是运用“坤下兑上”之卦象的象理,喻“敌志乱萃”而造成了错失丛杂、危机四伏的处境,我则要抓住敌人这不能自控的混乱之势,机动灵活地运用时东时西,似打似离,不攻而示它以攻,欲攻而又示之以不攻等战术,进一步造成敌人的错觉,出其不意地一举夺胜. 【按语】 西汉,七国反,周亚夫坚壁不战.吴兵奔壁之东南陬,亚夫便备西北;已而吴王精兵果攻西北,遂不得入.此敌志不乱,能自去也.汉末,朱隽围黄巾于宛,张围结垒,起土山以临城内,鸣鼓攻其西南,黄巾悉众赴之,隽自将精兵五千,掩其东北,遂乘虚而入.此敌志乱萃,不虞也.然则声东击西之策,须视敌志乱否为定.乱,则胜;不乱,将自取败亡,险策也. 【故事】 韩信木罂渡黄河.
(二)第二套 敌战计
处于势均力敌态势之计谋.或跃于渊.
第七计 无中生有
本指本来没有却硬说有.现形容凭空捏造. 【原典】 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①.少阴、太阴、太阳②. 【注释】 ①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诳,欺诈、诳骗.实,实在,真实,此处作意动词.句意为:运用假象欺骗对方,但并非一假到底,而是让对方把受骗的假象当成 真象. ②少阴,太阴,太阳:此“阴”指假象,“阳”指真象. 句意为:用大大小小的假象去掩护真象. 【按语】 无而示有,诳也.诳不可久而易觉,故无不可以终无.无中生有,则由诳而真,由虚而实矣,无不可以败敌,生有则败敌矣,如:令狐潮围雍丘,张巡缚嵩为人千余,披黑夜,夜缒城下;潮兵争射之,得箭数十万.其后复夜缒人,潮兵笑,不设备,乃以死士五百砍潮营,焚垒幕,追奔十余里. 【故事】 张仪诓楚助强秦.
第八计 暗度陈仓
后多比喻暗中进行某种活动(多指男女私通达). 【原典】 示之以动①,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②”. 【注释】 ①示之以动:示,给人看.动,此指军事上的正面佯攻、佯动等迷惑敌方的军事行动. ②益动而巽:语出《易经.益》卦.益,卦名.此卦为异卦相叠(震下巽上).上卦为巽,巽为风;下卦为震,震为雷.意即风雷激荡,其势愈增,故卦名为益.与损卦之义,互相对立,构成一个统一的组纷.《益卦》的《彖》辞说:“益动而巽,日进无疆.”这是说益卦下震为雷为动,上巽为风为顺,那么,动而合理,是天生地长,好处无穷. 此计是利用敌人被我“示之以动”的迷惑手段所蒙蔽,而我即乘虚而入,以达军事上的出奇制胜. 【按语】 奇出于正,无正不能出奇.不明修栈道,则不能暗渡陈仓.昔邓艾屯白水之北;姜维遥廖化屯白水之南,而结营焉.艾谓诸将日:“维令卒还,吾军少,法当来渡,而不作桥,此维使化持我.令不得还.必自东袭取洮城矣.”艾即夜潜军,径到洮城.维果来渡.而艾先至,据城,得以不破.此则是姜维不善用暗渡陈仓之计;而邓艾察知其声东击西之谋也. 【故事】 韩信奇兵取三秦.
第九计 隔岸观火
隔着河看对岸的火.比喻对别人的危难不予援救而在一旁看热闹. 【原典】 阳乖序乱①,阴以待逆②.暴戾恣睢③,其势自毙.顺以动豫,豫顺以动④. 【注释】 ①阳乖序乱:阳,指公开的.乖,违背,不协调.此指敌方内部矛盾激化,以致公开地表现出多方面秩序混乱、倾轧. ②阴以待逆:阴,暗下的.逆,叛逆.此指暗中静观敌变,坐待敌方更进一步的局面恶化. ③暴戾恣睢:戾,凶暴,猛烈.睢,任意胡为. ④顺以动豫,豫顺以动:语出《易经.豫》卦.豫,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坤下震上).本卦的下卦为坤为地,上卦为震为雷.是雷生于地,雷从地底而出,突破地面,在空中自在飞腾.《豫卦》的《彖》辞说“豫,刚应而志行,顺以动.”意即豫卦的意思是顺时而动,正因为豫卦之意是顺时而动,所以天地就能随和其意,做事就顺当自然. 此计正是运用本卦顺时以动的哲理,说坐观敌人的内部恶变,我不急于采取攻逼手段,顺其变,“坐山观虎斗”,最后让敌人自残自杀,时机—到而我即坐收其利,一举成功. 【按语】 乖气浮张,逼则受击,退则远之,则乱自起.昔袁尚、袁熙奔辽东,众尚有数千骑.初,辽东太守公孙康,恃远不服.及曹操破乌丸,或说曹遂征之,尚兄弟可擒也.操曰:“吾方使斩送尚、熙首来,不烦兵矣.”九月,操引兵自柳城还,康即斩尚、熙,传其首.诸将问其故,操日:“彼素畏尚等,吾急之,则并力;缓之,则相图,其势然也.”或曰:此兵书火攻之道也,按兵书《火攻篇》前段言火攻之法,后段言慎动之理,与隔岸观火之意,亦相吻合. 【故事】 郭嘉定计灭袁氏.
第十计 笑里藏刀
比喻外表和气而内心阴险. 【原典】 信而安之①,阴以图之②,备而后动, 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③. 【注释】 ①信而安之:信,使信.安,使安,安然,此指不生 疑心. ②阴以图之:阴,暗地里. ③刚中柔外:表面柔顺,实质强硬尖利. 【按语】 兵书云:“辞卑而益备者,进也;……无约而请和者,谋也.”故凡敌人之巧言令色,皆杀机之外露也.宋曹玮知渭州,号令明肃,西夏人惮之.一日玮方对客弈棋,会有叛夸数千,亡奔夏境.堠骑(骑马的侦宿员)报至,诸将相顾失色,公言笑如平时.徐谓骑日.“吾命也,汝勿显言.”西夏人闻之,以为袭己,尽杀之.此临机应变之用也.若勾践之事夫差.则意使其久而安之矣. 【故事】 隋文帝智灭南陈.
第十一计李代桃僵
原指桃、李共患难.比喻兄弟相爱相助.后用来指互相顶替或代人受过. 【原典】 势必有损,损阴以益阳①. 【注释】 ①损阴以益阳:阴:此指某些细微的、局部的事物.阳,此指事物带整体意义的、全局性的事物.这是说在军事谋略上,如果暂时要以某种损失、失利为代价才能最终取胜,指挥者应当机立断,作出某些局部、或暂时的牺牲,去保全或者争取全局的、整体性的胜利.这是运用我国古代阴阳学说的阴阳相生相克、相互转化的道理而制定的军事谋略. 【按语】 我敌之情,各有长短.战争之事,难得全胜,而胜负之诀,即在长短之相较,乃有以短胜长之秘诀.如以下驷敌上驷,以上驷敌中驷,以中驷敌下驷之类:则诚兵家独具之诡谋,非常理之可测也. 【故事】 三叉用计保孤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