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夫阅读《第一次到苏州》答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5 23:28:00

渔夫阅读《第一次到苏州》答案
渔夫阅读《第一次到苏州》答案

渔夫阅读《第一次到苏州》答案
第一次到苏州
①关于心灵之乡何处,常常不敢肯定,只记得一见苏州,便宛如旧识.
②第一次到苏州,是随了父亲一道.本来以为读大学了,应该可以自己独自出这趟远门,可是终于遂了母亲的执着.父亲因为几十年前在苏州读的师范,也隐隐地有故地重游的心事,就一起上了路.
③到学校的当天我就出了一个洋相.傍晚带父亲刚踏进人声鼎沸的餐厅,我就在刚拖过的地板上重重地滑了一跤,手中的饭盒摔得老远.连忙爬起来也不敢看看四周,只是默默地洗尽了双手和碗筷,就又去打了饭和父亲一起吃起来.饭是我爱吃的米饭,菜则是一律的糖醋口味(这样的伙食我一吃就是四年).吃饭的时候我一直低着头,偶尔抬眼看看对面静静地坐着吃饭的父亲,却是居家一样的坦然.我知道这是父亲曾经呆过的苏州,又是他的儿子将要生活多年的苏州,一定是很有些感触的吧!从接到来自苏州的大学录取通知,父亲竟然从来没有和我谈起过这个他一度相当熟悉的城市.这始终让我感到非常疑惑,难道父亲的记忆中,于苏州竟是没有一点印象了吗?
④第二天正式报到,结束后我就陪父亲往教学楼那个方向散步.从宿舍到教学楼大概有三四百米的路程,中间还有很大一片沟壑起伏的农田.巧的是靠近路边,有一个长满杂草浮萍和寥寥几株莲藕的水塘.塘看来很少有人清过,水是那种看起来很脏的深绿,酷热中发出浓浓的臭味.那天我们路过的时候,正好有一个黝黑精瘦的中年男人,裤腿卷得老高,从池塘里担了深挖出的泥淤,赤着脚往旁边的田里去.那是真正最好的绿肥.在九月的阳光下,我们能清楚地看到男人额头上的褶皱和慢慢滚落的汗珠.父亲说:“苏州人这么富,到底还是苦出来的.”
⑤我知道父亲的意思.这个素不相识的农人和我家乡的爷爷辈叔叔辈一样辛劳而充实.他们将自己的大滴汗珠凝成一个个丰年,在朴实而满足的心底珍藏.这块土地的富庶与繁荣,从来就不曾少了这些史册之外的人们.我的心似乎是重重跳了一下:不看文人看农人的苏州,也正如我的家乡一样亲切友善.
⑥很快我就将这里当作了真正的家乡.有同学来苏州玩,总是会先来信,让我责无旁贷地尽地主之谊.朋友一拨一拨地来,我也就一次一次去车站等待,一次一次在虎丘与他们留影.
⑦或暮春微雨,我便会溜去很近的怡园,门票不贵,园子很小,最妙的是少了游人如织的喧嚣,一如自家庭院.徜徉廊壁漏窗之前,我可以花上半天的时间,静静地读米芾和董其昌的帖.耳畔雨声若梦,淅淅沥沥,“梨花落,杏花开,桃花谢,春已归……”清音雅韵,如深闺伊人的一声清喟,霎时涤尽凡俗……
⑧原来,我与苏州,竟然是这样一见如故的.
(选自《苏州杂志》,有删节)
1.作者为何要提“出洋相”的事?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3分)
2.文中说“我知道这是父亲曾经呆过的苏州,又是他的儿子将要生活多年的苏州,一定是很有些感触的吧!”,联系上下文,分析父亲对苏州有怎样的“感触”.( 3分)
3.文中说“这始终让我感到非常疑惑,难道父亲的记忆中,于苏州竟是没有一点印象了吗?”请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这句话的表达作用.(3分)
4.作者是怎样描写散步时见到的素不相识的苏州农人的?请把相应的句子找出来,并说说作者为何这样描写?(3分)
5.通读全文,说说作者为何能很快就将苏州“当作了真正的家乡”并与苏州“一见如故”?(4分)
答案:
1.(2分)①与父亲的表现形成对比,用自己的毛糙反衬了父亲的坦然——苏州人的坦然,苏州人的性格.这坦然可以理解为是苏州打在父亲灵魂上的深深烙印.
(1分)②同时自己能吃苦的素质(摔了跤,不叫苦、不抱怨;饭菜不挑剔)与下文“苏州人这么富,到底还是苦出来的”一句中体现出的苏州精神相照应,揭示了与苏州一见如故的深层原因.
2.(1分)父亲说:“苏州人这么富,到底还是苦出来的.”这是父亲对苏州的最深感触.
(2分)这句话深刻的把握住了苏州这个城市繁荣的根本原因,这句话也道出了苏州的城市精神.从中可见父亲对苏州有着深切的认识.(基本意思对即可.)
3.(1分)从结构上看,此句是过渡.(2分)从内容上看,父亲绝非对苏州没有印象.后来父亲终于说出深有感触的话语来,可见一开始的沉默其实是意味深长的,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4.(1分) “那天我们路过的时候,正好有一个黝黑精瘦的中年男人,裤腿卷 得老高,从池塘里担了深挖出的泥淤,赤着脚往旁边的田里去.那是真正最好的绿肥.在九月的阳光下,我们能清楚地看到男人额头上的褶皱和慢慢滚落的汗珠.” (2 分)作者通过对素不相识的农人的描写,展现了农人所具有的“辛劳而充实”“朴实而满足”的品格,从而也揭示了苏州繁荣和富庶的原因.
5.(1分)①父亲希望“我”在苏州读大学期间,能把苏州当作心灵之乡,安下心来,用功苦读.
(2分)②父亲希望“我”好好品悟苏州,随时捕捉苏州人身上的闪光点,尽可能的把苏州这个城市的精神财富继承下来,转化为自身成长的不竭动力,使心灵走向成熟.
(1分)③而这一切又绝不是靠说教能达到目的的,因此父亲才坦然的对待“我”的洋相,才在看到素不相识的农人时不失时机地对“我”进行启发,使“我”很快就融入了苏州,与苏州一见如故.

l don't know

16.(2分)①与父亲的表现形成对比,用自己的毛糙反衬了父亲的坦然——苏州人的坦然,苏州人的性格。这坦然可以理解为是苏州打在父亲灵魂上的深深烙印。
(1分)②同时自己能吃苦的素质(摔了跤,不叫苦、不抱怨;饭菜不挑剔)与下文“苏州人这么富,到底还是苦出来的”一句中体现出的苏州精神相照应,揭示了与苏州一见如故的深层原因。
17.(1分)父亲说:“苏州人这么富,到底还是苦出来的。”这是父...

全部展开

16.(2分)①与父亲的表现形成对比,用自己的毛糙反衬了父亲的坦然——苏州人的坦然,苏州人的性格。这坦然可以理解为是苏州打在父亲灵魂上的深深烙印。
(1分)②同时自己能吃苦的素质(摔了跤,不叫苦、不抱怨;饭菜不挑剔)与下文“苏州人这么富,到底还是苦出来的”一句中体现出的苏州精神相照应,揭示了与苏州一见如故的深层原因。
17.(1分)父亲说:“苏州人这么富,到底还是苦出来的。”这是父亲对苏州的最深感触。
(2分)这句话深刻的把握住了苏州这个城市繁荣的根本原因,这句话也道出了苏州的城市精神。从中可见父亲对苏州有着深切的认识。(基本意思对即可。)
18.(1分)从结构上看,此句是过渡。 (2分)从内容上看,父亲绝非对苏州没有印象。后来父亲 终于说出深有感触的话语来,可见一开始的沉默其实是意味深长的,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19.(1分) “那天我们路过的时候,正好有一个黝黑精瘦的中年男人,裤腿卷 得老高,从池塘里担了深挖出的泥淤,赤着脚往旁边的田里去。那是真正最好的绿肥。在九月的阳光下,我们能清楚地看到男人额头上的褶皱和慢慢滚落的汗珠。” (2 分)作者通过对素不相识的农人的描写,展现了农人所具有的“辛劳而充实”“朴实而满足”的品格,从而也揭示了苏州繁荣和富庶的原因。
20.(1分)①父亲希望“我”在苏州读大学期间,能把苏州当作心灵之乡,安下心来,用功苦读。
(2分)②父亲希望“我”好好品悟苏州,随时捕捉苏州人身上的闪光点,尽可能的把苏州这个城市的精神财富继承下来,转化为自身成长的不竭动力,使心灵走向成熟。
(1分)③而这一切又绝不是靠说教能达到目的的,因此父亲才坦然的对待“我”的洋相,才在看到素不相识的农人时不失时机地对“我”进行启发,使“我”很快就融入了苏州,与苏州一见如故。

收起

第一次到苏州 阅读答案

l don't know ,too.

我也要..

............

多利姑姑的帽子谁知道啊?

父亲从来没有和我谈起过相当熟悉的苏州,是希望我通过自己的所见所感解读苏州,而不是他强加给我的理想之地,安心在此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