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器晚成”的名人例子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8 02:39:04

关于“大器晚成”的名人例子
关于“大器晚成”的名人例子

关于“大器晚成”的名人例子
中国
姜子牙
姜尚
姜尚,名望,吕氏,字子牙,或单呼牙.也称吕尚,因是齐国始祖而称“太公望”,俗称姜太公.东海海滨人.西周初年,被周文王封为“太师”(武官名),被尊为“师尚父”,辅佐文王,与谋“翦商”.后辅佐周武王灭商.因功封于齐,成为周代齐国的始祖.他是中国历史上最享盛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谋略家.
相传姜尚的先世为贵族,在舜时为官,因功被封于吕(今河南南阳),故为吕氏,名吕尚.中国古代的姓是母系氏族的产物,所以“姓”即“女生”,后来在一个姓中又以男性为主有了氏,到春秋战国以后,氏越来越多,姓和氏逐渐合二为一,就是现在所说的姓氏.
后来家道中落,至姜尚时已沦为贫民.为维持生计,姜尚年轻时曾在商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宰牛卖肉,又到孟津(今河南孟津县东北)做过卖酒生意.他虽贫寒,但胸怀大志,勤苦学习,始终不倦地研究、探讨治国兴邦之道,以期有朝一日能够大展宏图,为国效力.直到暮年,终于遇到了施展才华之机.
当时,正是东方大国殷商王朝走向衰亡的时期.殷纣王暴虐无道,荒淫无度,朝政腐败,社会黑暗,经济崩溃,民不聊生,怨声载道.而西部的周国由于西伯姬昌(后为周文王)倡行仁政,发展经济,实行勤俭立国和裕民政策,社会清明,人心安定,国势日强,天下民众倾心于周,四边诸侯望风依附.壮心不已的姜尚,获悉姬昌为了治国兴邦,正在广求天下贤能之士,便毅然离开商朝,来到渭水之滨的西周领地,栖身于磻溪,终日以垂钓为事,以静观世态的变化,待机出山.一天,姜尚在磻溪垂钓时,恰遇到此游猎的西伯姬昌,二人不期而遇,谈得十分投机.姬昌见姜尚学识渊博,通晓历史和时势,便向他请教治国兴邦的良策,姜尚当即提出了“三常”之说:“一曰君以举贤为常,二曰官以任贤为常,三曰士以敬贤为常.”意思是,要治国兴邦,必须以贤为本,重视发掘、使用人才.姬昌听后甚喜,说道:“我先君太公预言;‘当有圣人至周,周才得以兴盛.’您就是那位圣人吧?我太公望子(盼望先生)久矣!”于是,姬昌亲自把姜尚扶上车辇,一起回宫,拜为太师,称“太公望”.从此,英雄有了用武之地.
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三字经》
苏洵,号老泉.
姓名: 苏洵
又名: 号老泉 字明允
性别: 男
生卒年: 1009—1066
所属朝代: 宋代
所属文学时期: 宋代文学
所属流派: 三苏 唐宋八大家
代表作品: 权书 衡论
同时期作家: 曾巩 欧阳修 王安石 苏轼 苏辙
作家生平
作家生平
苏洵(1009~1066)
北宋散文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字明允,号老泉.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据说27岁才发愤读书,经过十多年的闭门苦读,学业大进.仁宗嘉佑元年(1056),他带领苏轼、苏辙到汴京,谒翰林学士欧阳修.欧阳修很赞赏他的《权书》、《衡论》、《几策》等文章,认为可与贾谊、刘向相媲美,于是向朝廷推荐.一时公卿士大夫争相传诵,文名因而大盛.嘉佑三年,仁宗召他到舍人院参加考试,他推托有病,不肯应诏.嘉佑五年,任为秘书省校书郎.后与陈州项城(今属河南)县令姚□同修礼书《太常因革礼》.书成不久,即去世,追赠光禄寺丞.
苏洵是有政治抱负的人.他说他作文的主要目的是“言当世之要”,是为了“施之于今”.在《衡论》和《上皇帝书》等重要议论文中,他提出了一整套政治革新的主张.他认为,要治理好国家,必须“审势”、“定所尚”.他主张“尚威”,加强吏治,破苟且之心和怠惰之气,激发天下人的进取心,使宋王朝振兴.由于苏洵比较了解社会实际,又善于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以古为鉴,因此,他的政论文中尽管不免有迂阔偏颇之论,但不少观点还是切中时弊的.
曾巩说苏洵“颇喜言兵”.苏洵的《权书》10篇、《几策》中的《审敌》篇、《衡论》中的《御将》和《兵制》篇,还有《上韩枢密书》、《制敌》和《上皇帝书》,都论述了军事问题.在著名的《六国论》中,他认为六国破灭,弊在贿秦.实际上是借古讽今,指责宋王朝的屈辱政策.《审敌》更进一步揭露这种贿敌政策的实质是残民.《兵制》提出了改革兵制、恢复武举、信用才将等主张.《权书》系统地研究战略战术问题.在《项籍》中,他指出项籍不能乘胜直捣咸阳的战略错误.他还强调避实击虚、以强攻弱、善用奇兵和疑兵、打速决战、突击取胜等战略战术原则.
苏洵的抒情散文不多,但也不乏优秀的篇章.在《送石昌言使北引》中,他希望出使契丹的友人石昌言不畏强暴,藐视敌人,写得有气势.《张益州画像记》记叙张方平治理益州的事迹,塑造了一个宽政爱民的封建官吏形象.《木假山记》借物抒怀,赞美一种巍然自立、刚直不阿的精神.
苏洵的散文论点鲜明,论据有力,语言锋利,纵横恣肆,具有雄辩的说服力.欧阳修称赞他“博辩宏伟”,“纵横上下,出入驰骤,必造于深微而后止”(《故霸州文安县主簿苏君墓志铭》);曾巩也评论他的文章“指事析理,引物托喻”,“烦能不乱,肆能不流”(《苏明允哀词》),这些说法都是比较中肯的.艺术风格以雄奇为主,而又富于变化.一部分文章又以曲折多变、纡徐宛转见长.苏洵在《上田枢密书》中也自评其文兼得“诗人之优柔,骚人之清深,孟、韩之温淳,迁、固之雄刚,孙、吴之简切”.他的文章语言古朴简劲、凝炼隽永;但有时又能铺陈排比,尤善作形象生动的妙喻,如《仲兄字文甫说》,以风水相激比喻自然成文的一段描写,即是一例.
苏洵论文,见解亦多精辟.他反对浮艳怪涩的时文,提倡学习古文;强调文章要“得乎吾心”,写“胸中之言”;主张文章应“有为而作”,“言必中当世之过”.他还探讨了不同文体的共同要求和不同写法.他特别善于从比较中品评各家散文的风格和艺术特色,例如《上欧阳内翰第一书》对孟子、韩愈和欧阳修文章的评论就很精当.
苏洵作诗不多,擅写五古,质朴苍劲.宋人叶梦得评其诗“精深有味,语不徒发,正类其文”(《石林诗话》).其《欧阳永叔白兔》、《忆山送人》、《颜书》、《答二任》、《送吴待制中复知潭州二首》等都不失为佳作,但总的成就远逊于散文.
苏洵著作,宋代以多种版本流行,原本大都散佚,今存者有北宋刊《类编增广老苏先生大全文集》残卷.通行本有《四部丛刊》影宋钞本、《嘉佑集》15卷.
唐代诗人陈子昂,早年没有用心读书,以至“年十八未知书”,都18岁了,在学识上还一无所知,\要改弦易辙,要急起直追,需要强大的精神动力,需要果断的抉择.果然,不久在父母教育下,他一旦悔悟,入乡校求学,便“慨然立志”,谢绝门客,专精文典.终于,数年攻读,一举成才.
另外还有五代十国的楚武穆王马殷,76岁才登基,他是历史上登基时年轻最大的皇帝,他年轻时还当过是木工,堪称大器晚成.
国外
1、丘吉尔是20世纪最伟大的政治家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曾担任英国首相.
丘吉尔曾因成绩差而放弃了考大学的念头,转考陆军士官学校而又两次落榜,第三次才好不容易考取.
丘吉尔少年时很淘气,而且对学科的好恶非常明显.他小学时的一位女班主任老师说:我那里对丘吉尔的印象是:这个矮个子的红脸孩子是全班最淘气的孩子.我甚至还认为他不仅是在全班,而且是世界上最大的淘气包.
他以最低的成绩考入了哈洛学校(英国一所历史悠久的公立中学).
关于丘吉尔进入哈洛学校,还有一个秘闻——在入学考试中,丘吉尔的拉丁文考卷答案中,只有一个字母和钢笔水的污痕,当然不及格.可时,校长却说他合格,准许他入学.校长的理由是:伦道夫的儿子肯定不是那种劣等生.
在哈洛学校,他特别不爱学希腊语和拉丁语等古典语,成绩总是不及格.
丘吉尔回忆自己在哈洛学校的经历时说:我的老师们如果想到我年龄这么小却读那么难的书,而我的成绩又很差,似乎苦于难以断定我究竟是早熟呢,还是智力发展迟钝.
2、近代历史小说的鼻祖,英国大文豪沃尔特.司各特,小的时候,曾是学校成绩倒数第一的孩子.
有一天,成名之后的司各特访问了他童年的母校.文豪司各特的来访,在学校中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大家热烈地欢迎和接待了他.司各特在校园内边走边看.突然,他问老师们:能不能告诉我谁是这所学校成绩最差的孩子?
老师们感到很为难,但没有办法,只好叫过来一个学生,向司各特介绍说:这个孩子就是学校里成绩最差的孩子.那个小学生面红耳赤地低下了头.
司各特走近那个学生,抚摸着他的头,说:你是学校中成绩最差的学生吗,不过,你是一个好孩子,你现在在忠实地替我守着我从前的位置.说完,他从口袋里取出金币,送给了这个孩子.
3、“世界英雄,征服者拿破仑”,大军事家、法国皇帝拿破仑在学校读书时,成绩也不好,16岁 毕业于巴黎的军事学校,学习成绩只排在第四十二位.据传记载,他在校学习期间,除数学以外,其它学科的成绩都很糟糕.据说,在他一生中,不论是法语,还是 别的外语,他都不能准确地说和写.他的身材矮小,头形又长得难看,小时候,他家里所有的人都认为这个孩子不会有什么出息.实际上,幼年时代的拿破仑是一个 任性、粗野的孩子.
4、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在物理学方面引起一场大革命.小时候说话很晚,4岁时,父母甚至认准“这个孩子智力发育太慢”.直到9岁,爱因斯坦还不能流利地说话.上学以后,他父亲听老师说:脑筋迟钝,不善交际,毫无长处.老师们轻蔑地称他为“笨蛋”.14岁,叔叔征得他父亲的允许,开始教他代数和几何学,努力获得了成功.
5、爱迪生是现代最了不起的发明家,也是咱们中国人心中,最著名的外国人之一.他发明的电报机、电话机、白炽灯、留声机、无线电报、电影放映机、电气铁路、X线透视镜等,共1300多种.小时候读书,老师曾骂他:你真是个臭脑袋瓜!因为爱迪生的脑袋是偏头,医生说:里面的脑子也坏了.母亲只好把孩子领回家,自己教他学习.
6、蒸汽机的发明人詹姆斯.瓦特,也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发明家之一.他对人类的贡献同爱因斯坦、爱迪生一样十分巨大.瓦特上小学的时候,多数老师认为他不爱学习,评价他:学习劣等生.
小学毕业后,瓦特在父亲经营的小作坊里干活.他心灵手巧,技术长进极快.18岁时,他立志在制造科学器具上有所造就,便来到伦敦,在一家科学器具厂家当了一年学徒.

苏洵(1009~1066) 北宋散文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字明允,号老泉。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据说27岁才发愤读书,经过十多年的闭门苦读,学业大进。仁宗嘉佑元年(1056),他带领苏轼、苏辙到汴京,谒翰林学士欧阳修。欧阳修很赞赏他的《权书》、《衡论》、《几策》等文章,认为可与贾谊、刘向相媲美,于是向朝廷推荐。   一时公卿士大夫争相传诵,文名因而大盛。嘉佑三...

全部展开

苏洵(1009~1066) 北宋散文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字明允,号老泉。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据说27岁才发愤读书,经过十多年的闭门苦读,学业大进。仁宗嘉佑元年(1056),他带领苏轼、苏辙到汴京,谒翰林学士欧阳修。欧阳修很赞赏他的《权书》、《衡论》、《几策》等文章,认为可与贾谊、刘向相媲美,于是向朝廷推荐。   一时公卿士大夫争相传诵,文名因而大盛。嘉佑三年,仁宗召他到舍人院参加考试,他推托有病,不肯应诏。嘉佑五年,任为秘书省校书郎。后与陈州项城(今属河南)县令姚□同修礼书《太常因革礼》。书成不久,即去世,追赠光禄寺丞。   陈子昂,唐代诗人,早年没有用心读书,以至“年十八未知书”,都18岁了,在学识上还一无所知,\要改弦易辙,要急起直追,需要强大的精神动力,需要果断的抉择。果然,不久在父母教育下,他一旦悔悟,入乡校求学,便“慨然立志”,谢绝门客,专精文典。终于,数年攻读,一举成才。   姜子牙 姜尚 姜尚,名望,吕氏,字子牙,或单呼牙。也称吕尚,因是齐国始祖而称“太公望”,俗称姜太公。东海海滨人。相传姜尚的先世为贵族,在舜时为官,因功被封于吕(今河南南阳),故为吕氏,名吕尚。后来家道中落,至姜尚时已沦为贫民。为维持生计,姜尚年轻时曾在商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宰牛卖肉,又到孟津(今河南孟津县东北)做过卖酒生意。他虽贫寒,但胸怀大志,勤苦学习,始终不倦地研究、探讨治国兴邦之道,以期有朝一日能够大展宏图,为国效力。直到暮年,终于遇到了施展才华之机。 我也是从网上找来的,希望能让你满意!   丘吉尔 是20世纪最伟大的政治家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曾担任英国首相。丘吉尔曾因成绩差而放弃了考大学的念头,转考陆军士官学校而又两次落榜,第三次才好不容易考取。丘吉尔少年时很淘气,而且对学科的好恶非常明显。他小学时的一位女班主任老师说:我那里对丘吉尔的印象是:这个矮个子的红脸孩子是全班最淘气的孩子。我甚至还认为他不仅是在全班,而且是世界上最大的淘气包。   他以最低的成绩考入了哈洛学校(英国一所历史悠久的公立中学)。关于丘吉尔进入哈洛学校,还有一个秘闻——在入学考试中,丘吉尔的拉丁文考卷答案中,只有一个字母和钢笔水的污痕,当然不及格。可时,校长却说他合格,准许他入学。校长的理由是:伦道夫的儿子肯定不是那种劣等生。在哈洛学校,他特别不爱学希腊语和拉丁语等古典语,成绩总是不及格。丘吉尔回忆自己在哈洛学校的经历时说:我的老师们如果想到我年龄这么小却读那么难的书,而我的成绩又很差,似乎苦于难以断定我究竟是早熟呢,还是智力发展迟钝。   豪沃尔特.司各特,近代历史小说的鼻祖,英国大文豪。小的时候,曾是学校成绩倒数第一的孩子。有一天,成名之后的司各特访问了他童年的母校。文豪司各特的来访,在学校中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大家热烈地欢迎和接待了他。司各特在校园内边走边看。突然,他问老师们:能不能告诉我谁是这所学校成绩最差的孩子?老师们感到很为难,但没有办法,只好叫过来一个学生,向司各特介绍说:这个孩子就是学校里成绩最差的孩子。那个小学生面红耳赤地低下了头。司各特走近那个学生,抚摸着他的头,说:你是学校中成绩最差的学生吗,不过,你是一个好孩子,你现在在忠实地替我守着我从前的位置。说完,他从口袋里取出金币,送给了这个孩子。   拿破仑,“世界英雄,征服者拿破仑”,大军事家、法国皇帝拿破仑在学校读书时,成绩也不好,16岁 毕业于巴黎的军事学校,学习成绩只排在第四十二位。据传记载,他在校学习期间,除数学以外,其它学科的成绩都很糟糕。据说,在他一生中,不论是法语,还是 别的外语,他都不能准确地说和写。他的身材矮小,头形又长得难看,小时候,他家里所有的人都认为这个孩子不会有什么出息。实际上,幼年时代的拿破仑是一个 任性、粗野的孩子。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在物理学方面引起一场大革命。小时候说话很晚,4岁时,父母甚至认准“这个孩子智力发育太慢”。直到9岁,爱因斯坦还不能流利地说话。上学以后,他父亲听老师说:脑筋迟钝,不善交际,毫无长处。老师们轻蔑地称他为“笨蛋”。14岁,叔叔征得他父亲的允许,开始教他代数和几何学,努力获得了成功。   爱迪生是现代最了不起的发明家,也是咱们中国人心中,最著名的外国人之一。他发明的电报机、电话机、白炽灯、留声机、无线电报、电影放映机、电气铁路、X线透视镜等,共1300多种。小时候读书,老师曾骂他:你真是个臭脑袋瓜!因为爱迪生的脑袋是偏头,医生说:里面的脑子也坏了。母亲只好把孩子领回家,自己教他学习。   詹姆斯.瓦特,蒸汽机的发明人,也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发明家之一。他对人类的贡献同爱因斯坦、爱迪生一样十分巨大。瓦特上小学的时候,多数老师认为他不爱学习,评价他:学习劣等生。小学毕业后,瓦特在父亲经营的小作坊里干活。他心灵手巧,技术长进极快。18岁时,他立志在制造科学器具上有所造就,便来到伦敦,在一家科学器具厂家当了一年学徒。

收起

故事(一)   袁绍身边的一位门客,名叫崔琰,他从小喜习武艺,到了23岁才开始读《论语》、《韩诗》,求师学习。   由于他刻苦努力,学问也逐渐多起来。当时袁绍的士兵非常残暴,掘开坟墓将尸骨暴露出来。崔琰劝说袁绍不要这样做,袁绍认为他说得对,封他为骑都 尉。后来,崔琰跟随曹操,为曹操出了不少主意。在他作尚书时,曹操想立曹植为嗣子,而崔琰反对,他说:“自古以来的规矩是立长子,怎么能立曹植呢?”曹植是崔...

全部展开

故事(一)   袁绍身边的一位门客,名叫崔琰,他从小喜习武艺,到了23岁才开始读《论语》、《韩诗》,求师学习。   由于他刻苦努力,学问也逐渐多起来。当时袁绍的士兵非常残暴,掘开坟墓将尸骨暴露出来。崔琰劝说袁绍不要这样做,袁绍认为他说得对,封他为骑都 尉。后来,崔琰跟随曹操,为曹操出了不少主意。在他作尚书时,曹操想立曹植为嗣子,而崔琰反对,他说:“自古以来的规矩是立长子,怎么能立曹植呢?”曹植是崔琰的侄女婿,尽管是亲属他也不偏袒,曹操十分佩服他的公正,崔琰有个堂弟叫崔林,年轻时既无成就也无名望,亲戚朋友都看不起他,可是崔琰却很器重他,崔琰常对人说:“才能大的人需要长时间才能成器,崔林将来一定会成大器。”后来,崔林果然当上了翼州主簿、御史中丞,还在魏文帝手下任过司空。   释读大器:古时指贵重的器物,现比喻大才。晚:长期。成:制成。原意是指贵重的器物需要长期的雕琢才能制成(此句改为:原意是铸造越大个头的铸件(如鼎、钟)所需要冷却凝固时间就越长,冷却时间足够长,铸件方能“成器”)。现指能担当重任的人物要经过长期的锻炼,所以成就较晚。   出处《老子》四十一章:“大方无隅,大器晚成。”   故事(二)   东汉末年,有个名叫崔琰的人,剑法很好,他特别喜欢交朋友。可是,有些人却认为他不学无术,除了舞刀弄棒,学问上一窃不通。一次,他去拜访一个很有学问的人,主人让管家出来告诉他说:“主人正在潜心读书,无暇闲谈。”崔琰知道人家是嫌他没知识,感到无比羞愧,暗自下了决心,一定要好好读书,成为一个能文能武的人。从此,崔琰虚心拜师求学,学问逐渐增多起来;当时独霸北方的袁绍就把他招为谋士。袁绍被曹操所灭后,曹操久闻崔琰才干,劝崔琰归顺自己。在曹操的大本营邺城(今临漳邺镇)中,崔琰出了不少主意,很受曹操器重。   有一次,曹操和崔琰商量,想立小儿子曹植为太子。崔琰说:“自古以来,都是立长不立幼,您立曹植,曹丕心里不服,大臣们也不服,这就种下了祸根。纵观古今,因为废长立幼引起的骨肉相残还少吗?请主公三思而行!”其实曹植还是崔琰的侄女婿,但尽管是亲属,崔琰也不偏袒。曹操十分佩服崔琰的公正。?   崔琰有个堂弟叫崔林。崔林年轻时一事无成,亲友们都看不起他,可是崔琰却很器重他,他凭自己的经历常对人说:“才能大的人需要长时间才能成器(大器晚成),崔林将来一定会成器的。”后来,崔林果然成才当上了大官。   释读这个成语原意为大才需经过长期磨炼方有成就。现指成名较晚的人。   出处为晋·陈寿《三国志·魏书·崔琰传》。
中国
姜子牙
姜尚
姜尚,名望,吕氏,字子牙,或单呼牙。也称吕尚,因是齐国始祖而称“太公望”,俗称姜太公。东海海滨人。西周初年,被周文王封为“太师”(武官名),被尊为“师尚父”,辅佐文王,与谋“翦商”。后辅佐周武王灭商。因功封于齐,成为周代齐国的始祖。他是中国历史上最享盛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谋略家。
相传姜尚的先世为贵族,在舜时为官,因功被封于吕(今河南南阳),故为吕氏,名吕尚。中国古代的姓是母系氏族的产物,所以“姓”即“女生”,后来在一个姓中又以男性为主有了氏,到春秋战国以后,氏越来越多,姓和氏逐渐合二为一,就是现在所说的姓氏。
后来家道中落,至姜尚时已沦为贫民。为维持生计,姜尚年轻时曾在商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宰牛卖肉,又到孟津(今河南孟津县东北)做过卖酒生意。他虽贫寒,但胸怀大志,勤苦学习,始终不倦地研究、探讨治国兴邦之道,以期有朝一日能够大展宏图,为国效力。直到暮年,终于遇到了施展才华之机。
当时,正是东方大国殷商王朝走向衰亡的时期。殷纣王暴虐无道,荒淫无度,朝政腐败,社会黑暗,经济崩溃,民不聊生,怨声载道。而西部的周国由于西伯姬昌(后为周文王)倡行仁政,发展经济,实行勤俭立国和裕民政策,社会清明,人心安定,国势日强,天下民众倾心于周,四边诸侯望风依附。壮心不已的姜尚,获悉姬昌为了治国兴邦,正在广求天下贤能之士,便毅然离开商朝,来到渭水之滨的西周领地,栖身于磻溪,终日以垂钓为事,以静观世态的变化,待机出山。一天,姜尚在磻溪垂钓时,恰遇到此游猎的西伯姬昌,二人不期而遇,谈得十分投机。姬昌见姜尚学识渊博,通晓历史和时势,便向他请教治国兴邦的良策,姜尚当即提出了“三常”之说:“一曰君以举贤为常,二曰官以任贤为常,三曰士以敬贤为常。”意思是,要治国兴邦,必须以贤为本,重视发掘、使用人才。姬昌听后甚喜,说道:“我先君太公预言;‘当有圣人至周,周才得以兴盛。’您就是那位圣人吧?我太公望子(盼望先生)久矣!”于是,姬昌亲自把姜尚扶上车辇,一起回宫,拜为太师,称“太公望”。从此,英雄有了用武之地。
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三字经》
苏洵,号老泉。
姓名: 苏洵
又名: 号老泉 字明允
性别: 男
生卒年: 1009—1066
所属朝代: 宋代
所属文学时期: 宋代文学
所属流派: 三苏 唐宋八大家
代表作品: 权书 衡论
同时期作家: 曾巩 欧阳修 王安石 苏轼 苏辙
作家生平
作家生平
苏洵(1009~1066)
北宋散文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字明允,号老泉。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据说27岁才发愤读书,经过十多年的闭门苦读,学业大进。仁宗嘉佑元年(1056),他带领苏轼、苏辙到汴京,谒翰林学士欧阳修。欧阳修很赞赏他的《权书》、《衡论》、《几策》等文章,认为可与贾谊、刘向相媲美,于是向朝廷推荐。一时公卿士大夫争相传诵,文名因而大盛。嘉佑三年,仁宗召他到舍人院参加考试,他推托有病,不肯应诏。嘉佑五年,任为秘书省校书郎。后与陈州项城(今属河南)县令姚□同修礼书《太常因革礼》。书成不久,即去世,追赠光禄寺丞。
苏洵是有政治抱负的人。他说他作文的主要目的是“言当世之要”,是为了“施之于今”。在《衡论》和《上皇帝书》等重要议论文中,他提出了一整套政治革新的主张。他认为,要治理好国家,必须“审势”、“定所尚”。他主张“尚威”,加强吏治,破苟且之心和怠惰之气,激发天下人的进取心,使宋王朝振兴。由于苏洵比较了解社会实际,又善于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以古为鉴,因此,他的政论文中尽管不免有迂阔偏颇之论,但不少观点还是切中时弊的。
曾巩说苏洵“颇喜言兵”。苏洵的《权书》10篇、《几策》中的《审敌》篇、《衡论》中的《御将》和《兵制》篇,还有《上韩枢密书》、《制敌》和《上皇帝书》,都论述了军事问题。在著名的《六国论》中,他认为六国破灭,弊在贿秦。实际上是借古讽今,指责宋王朝的屈辱政策。《审敌》更进一步揭露这种贿敌政策的实质是残民。《兵制》提出了改革兵制、恢复武举、信用才将等主张。《权书》系统地研究战略战术问题。在《项籍》中,他指出项籍不能乘胜直捣咸阳的战略错误。他还强调避实击虚、以强攻弱、善用奇兵和疑兵、打速决战、突击取胜等战略战术原则。
苏洵的抒情散文不多,但也不乏优秀的篇章。在《送石昌言使北引》中,他希望出使契丹的友人石昌言不畏强暴,藐视敌人,写得有气势。《张益州画像记》记叙张方平治理益州的事迹,塑造了一个宽政爱民的封建官吏形象。《木假山记》借物抒怀,赞美一种巍然自立、刚直不阿的精神。
苏洵的散文论点鲜明,论据有力,语言锋利,纵横恣肆,具有雄辩的说服力。欧阳修称赞他“博辩宏伟”,“纵横上下,出入驰骤,必造于深微而后止”(《故霸州文安县主簿苏君墓志铭》);曾巩也评论他的文章“指事析理,引物托喻”,“烦能不乱,肆能不流”(《苏明允哀词》),这些说法都是比较中肯的。艺术风格以雄奇为主,而又富于变化。一部分文章又以曲折多变、纡徐宛转见长。苏洵在《上田枢密书》中也自评其文兼得“诗人之优柔,骚人之清深,孟、韩之温淳,迁、固之雄刚,孙、吴之简切”。他的文章语言古朴简劲、凝炼隽永;但有时又能铺陈排比,尤善作形象生动的妙喻,如《仲兄字文甫说》,以风水相激比喻自然成文的一段描写,即是一例。
苏洵论文,见解亦多精辟。他反对浮艳怪涩的时文,提倡学习古文;强调文章要“得乎吾心”,写“胸中之言”;主张文章应“有为而作”,“言必中当世之过”。他还探讨了不同文体的共同要求和不同写法。他特别善于从比较中品评各家散文的风格和艺术特色,例如《上欧阳内翰第一书》对孟子、韩愈和欧阳修文章的评论就很精当。
苏洵作诗不多,擅写五古,质朴苍劲。宋人叶梦得评其诗“精深有味,语不徒发,正类其文”(《石林诗话》)。其《欧阳永叔白兔》、《忆山送人》、《颜书》、《答二任》、《送吴待制中复知潭州二首》等都不失为佳作,但总的成就远逊于散文。
苏洵著作,宋代以多种版本流行,原本大都散佚,今存者有北宋刊《类编增广老苏先生大全文集》残卷。通行本有《四部丛刊》影宋钞本、《嘉佑集》15卷。
唐代诗人陈子昂,早年没有用心读书,以至“年十八未知书”,都18岁了,在学识上还一无所知,\要改弦易辙,要急起直追,需要强大的精神动力,需要果断的抉择。果然,不久在父母教育下,他一旦悔悟,入乡校求学,便“慨然立志”,谢绝门客,专精文典。终于,数年攻读,一举成才。
另外还有五代十国的楚武穆王马殷,76岁才登基,他是历史上登基时年轻最大的皇帝,他年轻时还当过是木工,堪称大器晚成。
国外
1、丘吉尔是20世纪最伟大的政治家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曾担任英国首相。
丘吉尔曾因成绩差而放弃了考大学的念头,转考陆军士官学校而又两次落榜,第三次才好不容易考取。
丘吉尔少年时很淘气,而且对学科的好恶非常明显。他小学时的一位女班主任老师说:我那里对丘吉尔的印象是:这个矮个子的红脸孩子是全班最淘气的孩子。我甚至还认为他不仅是在全班,而且是世界上最大的淘气包。
他以最低的成绩考入了哈洛学校(英国一所历史悠久的公立中学)。
关于丘吉尔进入哈洛学校,还有一个秘闻——在入学考试中,丘吉尔的拉丁文考卷答案中,只有一个字母和钢笔水的污痕,当然不及格。可时,校长却说他合格,准许他入学。校长的理由是:伦道夫的儿子肯定不是那种劣等生。
在哈洛学校,他特别不爱学希腊语和拉丁语等古典语,成绩总是不及格。
丘吉尔回忆自己在哈洛学校的经历时说:我的老师们如果想到我年龄这么小却读那么难的书,而我的成绩又很差,似乎苦于难以断定我究竟是早熟呢,还是智力发展迟钝。
2、近代历史小说的鼻祖,英国大文豪沃尔特.司各特,小的时候,曾是学校成绩倒数第一的孩子。
有一天,成名之后的司各特访问了他童年的母校。文豪司各特的来访,在学校中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大家热烈地欢迎和接待了他。司各特在校园内边走边看。突然,他问老师们:能不能告诉我谁是这所学校成绩最差的孩子?
老师们感到很为难,但没有办法,只好叫过来一个学生,向司各特介绍说:这个孩子就是学校里成绩最差的孩子。那个小学生面红耳赤地低下了头。
司各特走近那个学生,抚摸着他的头,说:你是学校中成绩最差的学生吗,不过,你是一个好孩子,你现在在忠实地替我守着我从前的位置。说完,他从口袋里取出金币,送给了这个孩子。
3、“世界英雄,征服者拿破仑”,大军事家、法国皇帝拿破仑在学校读书时,成绩也不好,16岁 毕业于巴黎的军事学校,学习成绩只排在第四十二位。据传记载,他在校学习期间,除数学以外,其它学科的成绩都很糟糕。据说,在他一生中,不论是法语,还是 别的外语,他都不能准确地说和写。他的身材矮小,头形又长得难看,小时候,他家里所有的人都认为这个孩子不会有什么出息。实际上,幼年时代的拿破仑是一个 任性、粗野的孩子。
4、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在物理学方面引起一场大革命。小时候说话很晚,4岁时,父母甚至认准“这个孩子智力发育太慢”。直到9岁,爱因斯坦还不能流利地说话。上学以后,他父亲听老师说:脑筋迟钝,不善交际,毫无长处。老师们轻蔑地称他为“笨蛋”。14岁,叔叔征得他父亲的允许,开始教他代数和几何学,努力获得了成功。
5、爱迪生是现代最了不起的发明家,也是咱们中国人心中,最著名的外国人之一。他发明的电报机、电话机、白炽灯、留声机、无线电报、电影放映机、电气铁路、X线透视镜等,共1300多种。小时候读书,老师曾骂他:你真是个臭脑袋瓜!因为爱迪生的脑袋是偏头,医生说:里面的脑子也坏了。母亲只好把孩子领回家,自己教他学习。
6、蒸汽机的发明人詹姆斯.瓦特,也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发明家之一。他对人类的贡献同爱因斯坦、爱迪生一样十分巨大。瓦特上小学的时候,多数老师认为他不爱学习,评价他:学习劣等生。
小学毕业后,瓦特在父亲经营的小作坊里干活。他心灵手巧,技术长进极快。18岁时,他立志在制造科学器具上有所造就,便来到伦敦,在一家科学器具厂家当了一年学徒。

收起

求一些大器晚成的名人的具体名字与事迹,越多越好! 中国 姜子牙 姜尚 关于丘吉尔进入哈洛学校,还有一个秘闻——在入学考试中,丘吉尔的拉丁文考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