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动力是什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6 07:53:34

请问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动力是什么?
请问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动力是什么?

请问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动力是什么?
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
一、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改革是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之一,也是邓小平理论最具特色的内容之一.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既有基本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面,又有不适应的一面,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基本矛盾.只有通过改革,才能调整和完善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的某些环节和方面,解决基本矛盾,使生产力获得新的解放.理解社会主义改革需要明确以下几点:
(1)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它主要是为了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使中国摆脱贫困落后的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也可以叫革命性的变革.
(2)从深度上看,我国的改革不是对原有体制作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原有体制的根本性变革,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政治体制.
(3)从广度上看,改革要触动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改革一个陈旧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思想方式.
(4)从改革要实现的目标上讲,改革将把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中国变成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国家,其宏伟和艰巨不亚于建立一个新中国.
(5)要注意的是,改革作为一次新的革命,不是也不允许否定和抛弃我们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它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总之,从解放生产力,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从政策的重新选择、体制的重新构建这个转变的深刻性和广泛性来说,从由此而引起的社会生活和人们观念变化的深刻性和广泛性来说,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
二、改革的目标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种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是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它包括建立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建立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以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变政府职能、改善宏观经济调控,健全市场体系,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内容.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包括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健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等主要内容.同经济、政治体制的改革相适应,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为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改革从农村开始,废除人民公社制度,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取得了成功,推动了城市改革的进行.1984年以后,我们开始对经济、政治、教育、科技、文化体制进行全面改革,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崭新局面,取得了世界公认的巨大成就.
邓小平说过:"中国正在深化改革,为今后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我们不仅着眼于本世纪,更多是着眼于下个世纪.现在面临的问题是,不进则退,退是没有出路的.只有深化改革,而且是综合性的改革,才能够保证本世纪内达到小康水平,而且在下个世纪更好的前进."三、对外开放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必要条件1.必要性开放也是改革.实行对外开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又一鲜明特点.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尤其是在新科技革命的推动下,国际分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国际经济联系由流通领域扩展到直接生产领域,世界各国的社会再生产相互依存,联系更加紧密.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不能自我孤立,闭关自守.开放已成为当今世界的大趋势.
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体系,社会主义是开放的制度,它必须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包括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内的一切反映现代化、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管理方式和组织形式.对外开放是发展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和必要条件.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中国必须实行对外开放,这是邓小平通过历史的比较和国际的观察作出的战略决策,它是我们必须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2.对外开放的基本原则与主要方式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基础,同时正确对待资本主义文明成果,从本国实际出发,大胆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文明成果和成功经验,为我所用,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原则.
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引进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发展国际劳务合作和国际旅游业是我国对外开放的主要方式.
我国的对外开放,是对世界所有国家的开放,不仅限于经济领域的开放,还包括科技、教育、文化、党派团体等领域的全方位开放.
3.对外开放所取得的实践成就1980年,邓小平首倡,先后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建立了四个经济特区,取得成功经验后,又相继开放沿海、沿江、沿边城市,开辟经济开放区,直到1992年后,开放内地,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江经济区--内地中心城市--铁路公路交通沿线--沿边地带的具有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实行对外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我国同世界各国广泛建立起贸易合作关系,逐步发挥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国际资源和国内资源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优势,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促进了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对于我国对外开放的决策和由此带来的新局面,邓小平评价说:"中国执行开放政策是正确的,得到了很大的好处.如果说有什么不足之处,就是开放得还不够.我们要继续开放,更加开放.""我们的对外开放政策,本世纪内不能变,下个世纪的前50年也不能变,50年后又怎么样?那时,中国同外国在经济上将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千丝万缕的联系怎么能断得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