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位卑未敢忘国忧(1000字)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0/05 13:18:19 字数作文
位卑未敢忘国忧(1000字)作文字数作文

精选作文:位卑未敢忘国忧(1000字)作文

  夜,依旧闷热,渴等雨丝的心在漫天漂浮着,寻找可以依托的一片阴凉,久等的雨未能如期而至,窗外,夜行的车呼啸而过,在为生活奔波不停,今夜是深夜前行,还是找间旅店,卸下满身的疲惫,饮一杯酒早早睡下,去梦里寻找和家人的相聚?恍惚间仿佛看到了八百多年前那个瘦弱的老人,在病后披一袭薄衣,于冷雨飘零前,笔走龙蛇的写下这千古的名句。“位卑未敢忘国忧,事定犹须待阖棺”。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里淹没了多少豪杰、壮士的血泪,遥远的贺兰山下跃马扬刀驰聘,迎着冷冽如刀的寒冷阻侵外来的匈奴,留下了多少不屈的英雄传承。

  国破家何在,舟沉橹独浮。卢沟桥事件后的八年岁月,无数年轻的生命,不惧敌人的残忍,恶劣的环境,舍身取义,为国捐躯,鲜血染遍华夏山河,只为保卫自己的国家不被豺狼侵略。用自己的青春、热血挽救了自己破碎的山河,让华夏这条沉睡的巨龙渐渐的苏醒,在现今世界的风云里散发不可轻视的威能!

  以史可见可以知兴替。曾经耻辱的历史,就如磨砺刀锋之石,在不停的激励着现今的华夏人,犹如一缕清新的晨风,让我们清醒看到抗战胜利后的今天,个别国家的反动势力依旧企图篡改曾经的侵略历史,想着再次恢复曾经的大东亚共荣,叫嚣着钓鱼岛的主权......这一切都是因为什么?是因为我们已经在这个喧嚣的社会变得浮躁,是因为已经有人忘记了曾经的耻辱,已经忘了现在的幸福如何而来,是因为我们的国家还不够强大,所有的这一切是否应该让我们反思一下,现在的我们该当如何去做?

  那个病中依旧心怀天下、心怀国家的瘦弱老人,在不停的激励着我们,让我们不求荣满天下、不求轰轰烈烈,只求立足于自己的岗位,辛勤工作,为国家建设天一片瓦,为华夏盛世的未来尽一份责。生即使不能如夏花之灿烂,也当如秋叶之无悔,在冬天过后成为华夏大地的一份养分!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吾辈虽位卑,但未缺进取之心,吾辈虽位卑,但未灭强国之梦想,吾辈虽位卑,却有那位老人“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拳拳赤子之心!在这个改革开放,万众创新的年代,电子网络横贯这个世界的每个角落的年代,如何成为华夏盛世的基石?立足本职工作,穿新发展是不可阻挡的趋势,即使我们不能拿上钢枪在国家最需要的时候冲上战场,也要用“一丝也不可懈怠”的精神做好保卫者的后勤,提供更加优质的建筑产品。

  逝者已矣,让我们这些跨越世纪的人们,跟随历史的脚步,打破旧的篇章,为国之富强,为几代人的中国梦,以“位卑未敢忘国忧”之精神为勉励,立足现在,奋力前进,壮我中华!

篇一:高中春蕾杯作文位卑未敢忘忧国

位卑未敢忘忧国

高一(7)班 贾晓楠

1911年的广州是动荡不安的,在那凄厉的风声里,隐约还可以听到老百姓心中的恐惧,枪声、爆炸声、嘶喊声顿时变得清晰,置身其中,唯一可以感受到的就是那硝烟中掺杂着无数忠魂的血腥味!黄花之岗,傲霜高洁,长盛不衰,永垂不朽......

——题记

出生在福州的男孩,以年仅十三岁的稚龄在科举考试卷上挥笔写下“少年不望万户侯”,继而离去;一个视死如归的青年,在生命的尽头竟能潇洒的告诉所有人“为国牺牲百死而不辞”;广州起义失败后,那个剪短发,穿西装的美少年,面对早已腐败不堪的清政府依旧能够坚守信念、从容就义,成为令人尊敬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这个历史上让人难以忘怀的男子,虽然他的人生旅途只有短暂的二十四年,但是,他的生命却以另外一种方式得以延续,他的名字将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里——林觉民。

震惊中外的“辛亥革命”或许真的离我们太过遥远,穿越百年,我依旧无法释怀,在我脑海深处还藏有那样一个身影,我崇敬他,铭记他!他就是身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他少年时意气风发,不求富贵功名,进入全闽大学堂接受民主革命思想,推崇自由平等学说,为人也十分风趣幽默;1907年他留学日本,此后还参加了同盟会并积极从事革命活动;然而一切都已定格在1911年4月,他永远离开了他敬重的父亲,深爱的妻子和即将出世的孩子。《与妻书》是他留给妻子的最后一样东西,这张诀别书中写着他的思想与信念:“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哭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为天下谋福祉”此话岂是那么容易实现的?这其中的艰辛是常人难以想象的!林觉民,

他也只是个普通人,他有七情六欲、儿女情长,但他却能毅然决然的割舍,是他狠心吗?不!不是的!他只是简单的希望中国能够觉醒,真正有资本屹立于世界之巅,只是简单的希望天下的有情人能够终成眷属,不再有泪如你(林觉民的妻子陈意映)而已。他不屑权贵,亦无权无势,只是个平凡的学生,平凡的丈夫,平凡的中国人!他的地位根本无法与当时的清政府高级官员相比,甚至在他们那一代的思想里,他的地位是卑微的。但是他明知起义有可能失败,还做出这样令人震撼的选择!在他不幸被捕之后,负责审问他的两广总督张鸣歧叹道:“惜哉,林觉民!面貌如玉,肝肠如铁,心地光明如雪”。的确,林觉民乃真英雄也!

在岁月的长河中,转眼已是百年,在这个没有战争的民主时代里,又有多少人还会记得曾经抱着必死的决心穿梭在枪林弹雨中的烈士们?那一个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名字,你还会记得多少个?光靠一人的卑微之力是无法改变任何现状,正是因为有无数像林觉民、秋瑾、方声洞、喻培伦这样愿意奉献愿意牺牲的人,中国才能通过改革成为现在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然而在这些人中,大多是无权无势的有志青年,他们地位卑微却向往未来,从未敢忘忧国......

同林觉民一样位卑未敢忘忧国忠志之士,我,向你们致敬!

篇二:位卑未敢忘国忧

位卑未敢忘国忧

病起书怀

宋·陆游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今天是南京大屠杀69周年祭,南京城正在拉防空警报……唉,宿舍旁边就是拉贝故居。这是周末同学跟我说的原话。彼时,我正坐在东部分馆里,安静地看书。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特殊的日子。我想,也许,很多人都跟我一样,渐渐淡忘了这样一个日子。

南京这座古老的城市,背负着太多中华民族的斑斑血泪史。他每前行一步,都有太多的沉重。每年的这个时候,南京城的上空,总响起这样刺耳的警报音,警醒着人们,这里曾经发生过的一切。然而,太多的人早已麻木,太多的人早已忘却。在我们正为多哈亚运会上中国人的精彩表现而欢呼喝彩的时候,有谁能想起69年前的今天,一段国难,一段刻骨铭心的国耻?

我在看《东京审判》的时候,才知道这部片子是高群书去借债才能完成的。那一刻,我的心里很悲凉。投资商们可以为《无极》这样的片子投资上亿,为什么却没有人给《东京审判》投钱,难道仅仅是因为这部片子

没有商业炒作的价值么?弗里德曼说:The only business of business is business. 白居易也曾经写过商人重利轻别离这样的句子,商人的确是逐利的,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历史不应该这样被侮辱。在历史的面前,难道我们不应该反思么?国破家何在?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如果没有国家的繁荣昌盛,那么他们所谓的利益又从何而来?他们或者是手握重权或者是腰缠万贯,他们能为这个国家做很多事情,创造很多价值。可他们中的很多人,却吝于这样做,有力无心,他们只是不断地追求自己的财富聚敛,令人寒心。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勿忘国耻。这些话并不是喊在嘴边的,而应该体现在实际行动上。

而我,只是一名平平凡凡的学生,我接触得更多的是厚厚的史书载不动的推动历史前行的普通民众。过去,我总在想,我存在的意义到底为何?我去清华的时候,接触了很多人很多事。看到了那句著名的“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看到了清华莘莘学子赤诚的有忧国忧民之心,也看到了自己和他们的差距。或许,过去,我们处于这个南国边陲,太过偏安一隅了?那时候,我突然就明白了。虽然我人微言轻,但我只要在我有限的生命里,尽我自己的力量,对我的国家和社会,我的民族承担起我的责任,尽可能地多做一些事情,多创造一点价值,在我老的时候,能像秋瑾那样说一句“一腔热血勤珍重,死去犹能化碧涛”;像保尔·柯察金说一句:“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来说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因为他把一切都奉献给世界上最伟大的事业——为人民解放而斗争”。到了那个时候,我的生命就有了意义。我也能无愧于心了。

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先生在很早以前就说的。

我虽位卑,但我不乏大济苍生的慈悲之心;我虽位卑,但我有见义勇为的狭义之心;我虽位卑,但我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之心;我虽位卑,但我有“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的进取之心;我虽位卑,但我有“朝闻道,夕死可矣”的执着之心;我虽位卑,但我更有“位卑未敢忘忧国”的赤子之心!

鲁迅先生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使命,岁月召唤我们这一代人做纤夫,我们就要一步一个脚印把中华民族的历史船舶拉出浅滩推向滚滚世界潮流。我渴望着,在我走入这个社会的时候,自己也能成长为一个民族的脊梁。

谨以此篇纪念南京大屠杀六十九周年。纪念一段不该忘却的历史苦痛。向所有以铮铮铁骨托起了新中国太阳的烈士们致敬。

这是一篇南京大学的学生brave在gmail上所写的文章,令人感到振奋,深感共鸣,故转载以学习,当以此警醒自身。

当老一辈人都在说八十后是“垮掉的一代”时,又有多少热血青年无悔的奉献着自己的青春,为自己的理想、祖国的明天不懈的努力,相信我们同样会挑起自己的重担,肩负自己的责任,完成属于我们这一代的使命!

篇三:位卑未敢忘忧国

位卑未敢忘忧国

云南 陈华

自古以来,“忧国”与“爱国”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质。华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实质就是炎黄子孙的奋斗史。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不屈不挠,自强不息,靠得就是对国家的忧患和热爱。如果没有这种情感,中华历史就难以彰显它的辉煌和灿烂。

当我们把历史镜头对准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此时的中原大地,群雄逐鹿,诸侯争霸,众多的诸侯和士子上演了一幕幕战火纷争的雄伟画卷。在这纷乱的岁月里,涌现出了许多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军事家和纵横家,他们纷纷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宣传自己的学术思想,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大好局面。尽管他们的主张和理论大相径庭,但却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对自己国家的忧患和热爱。老庄提倡“无为而治”;孔孟推行“仁政”;墨子宣扬“兼爱”“非攻”;韩非李斯则力行“法治”。这些政治主张就像春天绽放的花朵,各自呈现出独特的风采。但不管哪种思想,对后世的忧国爱民都起到了不同的影响作用。当我们从电影《孔子》中看到,两鬓斑白的孔老夫子,周游列国讲学多年,晚年乘坐马车返回鲁国。就在他看到鲁国国都时,孔子跪拜于地,泪流满面地说道,“我的父母之邦,我终于回来了!”这种情节,是多么的感人。它把孔子多年的颠沛

流离和对故土的眷恋之情,深深地融入在这两句台词中去了。由此我们可以感知,对生我养我的祖国,将永远是我们的精神家园。

同样是春秋战国时期,屈原对楚国的忧患和热爱可以堪称典范。当他被楚怀王疏远,遭楚襄王流放时,屈原仍然忘不了自己的国家。就在楚国被秦国吞并以后,屈原悲愤至极,毅然抱着石头,投入了汨罗江,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忧国”与“爱国”的真实内涵。自此以后,中国便有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端午节。该传统佳节的出现,与其说是一种民风民俗,倒不如说是爱国忧患意识的弘扬。屈原对国家的忧与爱,见证了华夏民族强烈的爱国情感。

如果我们把历史扫描仪定格在安史之乱以后的唐朝,大诗人杜甫依然像前辈们一样,怀有赤诚的忧患爱国之心。当他得知官军收复了河南河北失地时,杜甫的喜悦之情溢于诗句中的字里行间,“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此时此刻,恐怕只有杜甫一家人的狂喜心情,是任何人都难以相比的。纵观杜甫一生,漂泊流离,饱尝了世态炎凉的辛酸。但他对大唐的忧患与热爱,仍然丝毫未减。

与杜甫相似,南宋的陆游也是一位忧国忧民的伟大诗人。就在这位老人临终前,提笔写下了“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的不朽佳句。这种铭刻心灵的爱国忧思,是任何言语都无法描述的。它就像涨潮的波涛,掀起的是震

惊寰宇的力量。

当我们把时光的飞船盘旋在近代历史的天空中,忧国爱民者更是如数家珍。从虎门硝烟的林则徐到编写《海国图志》的魏源,从甲午海战中的邓世昌丁汝昌到“戊戌六君子”,从陈独秀李大钊到鲁迅郭沫若等人。在他们身体里,早已翻滚着对中华大地忧患与热爱的满腔热血。他们确信:中国这只睡狮,必将醒来。在世界的

惠州市2014届高三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