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状况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5 14:52:43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状况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状况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状况
中国历史悠久,是世界文明古国.在其漫漫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源远流长、辉煌灿烂、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至仍今光照华夏、傲视世界.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名中国人,应当对它的发展、特点及影响作一个较全面的了解.因为,了解中国丰厚的文化,对于我们深刻认识我们民族自身,继承传统文化精华并创新中国文化,使中华文化永远充满篷勃生机和活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概况及规律,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和基本精神作一个浅显的论述.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概况及规律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产生于过去,影响到现在,并将留存于未来的历史文化,是业已积淀为人们的普遍心理,潜植于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之中,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具有稳定特质的文化.从其孕育发生到雄强壮大,是一个漫长而曲折多致的发展历程,是物质文化、精神文化日臻丰富的历程.
文化的实质含义是“人化”或“人类化”.所以自有了人的出现,便有了文化开始之源.最早的文化是原始的物质文化,即制造工具,则标志着文化的起源.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物质文化的发展,原始的文化开始出现,主要表现在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和图腾崇拜三个方面,这些原始文化,某些方面至今仍令人费解.至殷商的神本文化发展到周代宗法制、分封制和以“亲亲”、“尊尊”为主要内容的礼制,具有很强的伦理精神,使中国文化从此带上浓厚的伦理色彩,也成为中国文化的一大主要特点,同时,也是中国正统文化的真正发源.每当国家处于乱世时,文化反而是呈现“百花齐放”的繁荣发展的景象.就中国文化发展的“轴心时代”春秋战国时期就是一个典型.春秋战国时代是一个“礼崩乐坏”的大动荡时期,随着诸侯争霸、战争的冲突交织、新的阶层之兴起、私家学者的出现,从而为文化进行重组、重新创造和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遇,这一时代,以“仁”为核心的儒家、以尊“天道”尚“自然”的道家、以强化法令刑律为主的法家、以“兼爱”“非攻”为主张的墨家、以“阴阳五行”为消息的阴阳家等,各家代表皆是一代宗师,各成一家之言,呈现中国文化史上最蔚为壮观的局面,这一时代,中国文化涉及的领域之广泛、论述之精彩、精神之深邃,至今仍令我们有一种“仰之弥高”之感;这一时代,中国的文化可以说是气势恢宏、凌踞百代,当之无愧是中国文化的“轴心”,是使华夏民族最终形成的推动力.
春秋战国虽是文化激扬的时代,但于国家的稳定不利,待秦统扫灭六合,并吞八荒,统一天下,成帝王之始祖,励精图治、除旧立新,“书同文”、“车同轨”、“度同制”、“行同伦”、“地同域”一气呵成,其政治的磅礴气势,使其文化也散发宏阔之精神.但思想上却是实行专制,“焚书坑儒”,中国文化遭受第一次浩劫,秦转二世便亡,汉代帝国逐步强大,政治上的统一,促使思想上的统一,春秋战国时代的思想齐放的状态被“儒学独尊”所取代而成为主流文化,文化也实现“大一统”,从此儒家文化便为中国封建社会第一文化,统治中国人民思想近两千年多年,影响十分深远.封建社会可谓“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历史的车轮瞬间行至魏晋南北朝,历经三国争雄、西晋短命、北方十六国与南方政权的快速更替,频繁战乱,社会动荡,可谓又一个乱世.其间的文化统一的局面被打破,文化走向多元化的格局.这一时期,由道家哲学发展起来的玄学成为魏晋时代的一个重要流派,对后世的书画创作和中国知识分子的心灵世界影响极大.同时我国本土化的宗教道教也在这个时期得以诞生、发展和壮大,同时,另一支异国宗教佛教也在此时进入中国文化系统,由此形成二学(儒学、玄学)、二教(道教、佛教)相互对撞、相互融合的文化多元时代,使中国文化呈现多样性、丰富性,使中国文化的机体不断强健,使中国文化的胸襟不断宽大,兼容并包.
这种气度,在强大的唐朝得以淋漓尽致的表现.唐朝乃中国封建社会的隆盛时代,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是大国风范.仅其文化具有一种明朗、高亢、朝气蓬勃、有容乃大的时代气质,敢于创新,敢于大胆吸引并容合外来文化.其在文学、书法、音乐、美术、历法等各个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是各种文化的集大成时代.值得特别提一笔的是唐朝的诗歌创作空前活跃,诗人辈出,一大群天才诗人的出现,使唐诗佳作多如繁星,诗歌艺术取得辉煌的成就,达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之境界,可谓独冠古今,所以唐朝的诗便是诗的唐朝.此外,唐代还是书法的黄金时代,绘画的极盛时期.可以说,唐朝是中国文化发展的一个全盛时期,在各方面都取得了灿烂的成就,就其文化的气度而言,也是令后世仰慕不已.
与唐朝豪放、大开大阖的文化相反,宋代文化则以内倾、精细、雅致著称.这是由于宋代长期处于内忧外患、国力微弱的政治、经济结构变更所致.这一时代的文化,不论在哲学、文学、艺术还是社会风气等方面都浸透着宋型文化这一特色风貌.哲学特别是以朱熹为代表的理学家将理学发展成为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最为精致、完备的理论体系.这对后世社会和人们的思想等方面影响巨大,理学一方面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倡导“修身、治国、平天下”的功业意识,注重气节与德操和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一方面,其也强调对人的思想和个性发展的约束,后来成为封建专制文化的理论基础.宋代精雅的文化风格还反映在文学上为宋词、宋画及文人生活情趣等方面.如宋词绝大部分都呈婉约、阴柔为主;宋画则将诗、书法融入画之中,显示温柔恬静画风.由于宋朝城市经济比较活泼,与宋上层恬淡的文化相反的另一种文化也在此时悄然而生,这就是生于城市瓦舍勾栏的市民文化,此种文化野俗、生动,是宋文化系统中一股新鲜别致的力量,为元曲的诞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由于中国文化在宋代已走向成熟与精密,在此时期,中国古代科技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与此同时,在宋朝的周边地带,辽、夏、金、元一直长期对中原虎视眈眈,常常对宋进行骚扰,在文化方面则表现在游牧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之间的冲突和碰撞,由此产生了双重文化效应.一是宋文化忧患意识渗透其各处方面,二是游牧民族从宋文化中汲取到了丰富的营养,同时,游牧文化进入宋文化,二者进行着深刻的交融.待蒙古族入主汉地,成就帝业,中原文化强大的同化力使元不得不利用理学来统治,于是理学从此成为文化主导.这一时代由于科举制长期的停止,大多文人被迫沦为下层,于是吸取宋发展起来的市民文化长处,便产生了一种新的文学体裁,这便是元杂剧.同时,由于元帝国是中国历史上疆域最大的朝代,故与周边国家和民族的接触机会增多,所以其文化交流日渐频繁,外域文化不断进入中国,中国文化也由此传入国外,可谓世界与中国文化第一次大交融.
明清时代是中国文化由盛及衰的过渡时期,也是中国传统文化走向近现代文化的转型期.这一时期由于中国处于封建专制最顶峰,所以反映在文化上就是空前的文化专制,理学占经对统治地位.明清“文字狱”盛行,中国文化遭受又一次浩劫,文人不敢有新创造,只有沉学研究古代的东西,汇编古典文化,进行考证与校对,故这一时期,许多文化典籍和文献汇集成果众多这为保存我国古典文化有着积极作用.同时,由于明代资本主义的萌芽,早期启蒙思想思潮也泛起,少数有思想和反叛精神的学者对封建正宗文化和思想进行了勇敢的开战,在文学上也由此形成一股清新的空气.
以上便是中国文化的发展概貌.从其发展的历程来看,我们可以总结出中国文化发展的几条规律:一是文化的发展总是受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制约的,同时文化的发展也为生产力的发展有着反作用,具有强大的引导力,中国文化发展也不例外.二是一个文化生命的发展一般也要以历产生、发展、壮大到衰退的历程,如果不适应新的历史条件,穷而思变,思进,革新,就会消失.中国文化便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有所创新,中国传统文化虽然转化为近现代文化,但其对近现代文化的影响仍然长存,至今对中国民族和国家的发展仍起着重要作用.三是中国文化在不同时期呈现不同的形态,反映在文学、艺术、哲学等方面就是每个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始终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贯穿其中,使中国文化得以延续,几千年绵绵不绝.四是中国文化有着强大的同化力、包容性和稳定性,不论是外域文化,还是外来民族的文化,不论其在军事、政治上表现得多强大,但最终会被中原主流文化所同化.五是悠远浩博的中国传统文化是“独自创发,慢慢形成,非从他受”的,是“自具特征,自成体系”的(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六是中国文化对外国影响久远而且巨大,为世界文化做出了很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