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别开生面的(课(700字)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11:33:42 字数作文
别开生面的(课(700字)作文字数作文

精选作文:别开生面的(课(700字)作文

  今天上作文课时,老师带着一脸神秘的笑容走进班上,向我们宣布要让我们上一堂有史以来最别开生面的作文课。我和班上的同学面面相觑,看着总是会带给我们惊喜的老师,每个人的心里都在想:老师到底又想搞些什么名堂呢?

  我们被指示带上文具和一颗准备好的心,到校园内的一棵凤凰树集合。大家都按捺不住心中无数的好奇及喜悦,交头接耳地讨论着老师会搞什么花样。但是老师出现后,现场顿时一片鸦雀无声,连掉在地上的一根针都能听见。

  老师先要大家席地而坐,将眼睛闭上,然后仔细用心地去听听大自然与我们的对话。这下我们都陷入疑问了,大自然哪有什么声音?何况这与作文有什么关系呢?但是看着老师那"照做就会有答案”的眼神,只好照做以寻找答案。

  鼻端传来阵阵的花香,我知道凤凰的花瓣随风撒落在我的发际上、肩膀上和风中。眼睛虽然紧闭着,但是我的心底能够描绘出阳光以液态的形态渗入花叶间,映照在我的笔记本上的景象。不能不忽略的还有声音,树上随风摇动的声音是沙沙的,像一个沙哑的老头子;风的声音是呼呼的,像有人在耳旁轻声细气地呢喃着;鸟叫声优雅而悦耳,像一位歌唱家;远处还有小孩子的戏耍声和校旁的小溪潺潺的流水声。我忘情地将自己投入那无影像的风景中,对时间的流逝浑然不觉。

  老师在课堂快结束时将我们从幻影唤醒。大家一睁开眼睛,像是要印证刚刚所听到的声音一般,不停左顾右盼。老师笑着对我们说,文字是无欺的,所以在写一篇文章时要用一颗真诚的心来叙述内容。但是很多时候,我们都被五光十色的世界迷惑了,而忘了观察世界。老师还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说:“记得,要用心来写作和生活。”

  那个午后,老师的那番言语,都深深刻入我的心里。这一堂别开生面的作文课,不仅教会我如何用心地写文章,更教会我如何用心生活。

篇一:别开生面的作文课

别开生面的作文课

——听于永正老师的作文课体会

后朱家小学 姬广强

有幸聆听了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的两节作文课。于老师虽然年近七旬,但是在课堂上依然那样充满激情,把多数老师头痛的作文课上得生动活泼,富有童趣。听后深有感触,感受最深的几点是:

一、作文的要求少而精。于老师讲授的作文课是《写对话》,重点来指导学生写人物的对话,从典型的事例入手,让学生感知人物对话的特点及规律,有由浅入深的引导学生根据写对话应注意的问题设计训练,在训练中加深对写对话应注意的问题的认识与理解,同时也初步形成了一定的能力。而我们有些语文老师的作文课上,对于习作的要求太多,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会顾此失彼,甚至是不知所云,于老师的作文课给我们指明了道路。

二、作文指导训练有层次,有梯度。于老师在讲《写对话》时,先有例文引出对话这一主题,让学生观察发现写对话应注意的问题,然后设计了让学生根据规律听写句子,加深了学生对规律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又设计了让学生听对话,展开想象写故事,又重点强调写对话时应注意人物的神态、表情、心理、动作,加上开头和结尾就是一篇短文,在学生完成这一训练之后,于老师又设计了看哑剧,展开想象写对话,跟前面的环节不同,这次是让学生根据看到的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去想象人物的对话,要求在不断的变化,但是训练的主题没变,这样更能锻炼学生的思维,更能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

三、对学生作文的评价毫不吝啬。课堂上于老师行走于学生之间,及时指导,对于学生的作文只要符合写对话要求的,于老师总是给予高度评价,同时也会说出学生作文的成功之处,又用星星来评价,又委婉地指出不足及改正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到作文的成功与快乐。

总之,于老师的这两节作文课,给我的启发太多,值得我学习,值得我们所有的语文老师尤其是教作文的老师学习和借鉴。

篇二:一堂别开生面的作文课

一堂别开生面的作文课

【摘要】作文难教,作文难写这是师生们公认的。廖老师的一个“烧不破的手帕”实验,调动了全体学生参与作文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写作的兴趣。体现了新课程标准倡导的作文教学的实践性和开放性。

【关键词】作文课 老师 实验 兴趣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12(b)-0179-01

日前,学校小廖老师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作文课。在这堂作文课上,小廖老师由兴趣入手,先用“我有一条烧不破的手帕”谈话,吸引了所有同学的注意力,他们纷纷猜测、想象老师烧不破的手帕会是怎样的?思维异常活跃,课堂气氛异常热烈。接着小廖老师邀请两位同学参与操作“烧不破的手帕”的实验,更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他们一个个伸长了脖子,瞪大了眼睛神情专注地观察,生怕漏掉任何一个细节。当老师说谁来说说实验过程时,全班60个学生都把小手举得高高的、齐刷刷的就像一片小树林,同学们不仅能条理清楚地叙述整个实验过程,还不断地提出问题,完全没有了往日上作文课时头疼的惆怅,个个神采飞扬,妙语连珠。尔后,小廖老师又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谈谈自己的感受,同学们有感而发,畅所欲言,诉说他们内心的真实感受,这不仅激发了他们的参与兴趣,而且使学生的参与变得真情投入,他们已从感知到认识产生了质的飞跃。在这过程中,廖老师又很自然地融入

写作技巧、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的指导。使作文知识的教学在潜移默化中渗透,而不是生硬空洞的说教。

这堂课上得有声有色,体现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新的教育理念,突出创新意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以“人”为本,利用语文学科的优势,培养了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素质。

1 教学内容疏密有致

古人在论用中国画的构图技巧时说:“疏可走马,密不透风”。语文教学也讲究“疏”与“密”的技巧,非重点内容,学生可以学得懂的部分,则或放手自学。而对既是重点又是难点的部分,则必须是“工笔画”。浓墨重彩,认真描绘,同时要讲究“疏中有密”、“密中有疏”。在这堂作文指导课上,廖老师大部分时间用来指导学生观察、讲述实验的过程,因为只有观察得细致、清楚,才能让学生有话可说;只有说得充分,才能下笔如有神。

2 教学形态动与静结合

教学中的动,是指讲解、朗读、讨论、操作,是“有声有行”的教学;“静”,是指学生的默读、观察、思考、想象是无声的世界。教学中的“动”,活跃课堂气氛,能使学生保持注意力;“静”则利于学生思维的深入。上课伊始,廖老师的一句“我有一条烧不破的手帕”,引发了学生无限的遐想:太神奇了,手帕怎么会烧不破?尔后廖老师往烧杯里注入两份95%酒精和一份清水,充分摇匀,后取一手帕放在溶液里浸透,用镊子夹出点燃,但火灭后,手帕依然完好。把整堂课推向了高潮,全班同学的情绪高涨,激发了学生探

究的欲望、说的积极性。

3 教学方法守拙用巧

“拙”这里指遵循常规,采取常规的教学方法。教学时守拙,就是要遵循大纲提出的基本教法;“巧”,指不循常规,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巧用”要符合教育学和心理学原则,在教学中我们既遵循常规,又要突破常规,两者结合运用,才能取得最佳教学效果。实验结束后,廖老师让学生讲述实验的过程,又趁机让学生用打比方的句式说火烧手帕的情景及当时的心情,先由老师示范,学生评价,接着学生互说互评,还来了个看谁说得棒、评得好的比赛,学生的语言明显的丰富精彩多了。

4 教学环境宽松和谐

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丰富多彩的思想,情感和词语。”好玩、好奇是孩子的天性,廖老师把科学实验引进课堂,为学生创造了“有话可说,有话要说”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玩中、在乐中、在充满浓厚情趣的活动中,通过自身体验,仔细观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和写作素材,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写作的兴趣。体现了新课程标准倡导的作文教学的实践性和开放性。

5 教学过程合作交流

《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本堂课廖老师多次为学生提供了合作交流的机会,如:师与生合作实验、小组交流做实验后的感受、互说互评,让学

生再与伙伴合作,与他人沟通的实践中相互启发、相互借鉴、相互补充、共同提高,释放大胆的思想、快快乐乐的心境。

这一堂课,虽然在时间安排上不够合理,前松后紧,结束时过于仓促,学生基本上只写了片断,没有完全成文,存有遗憾。但笔者认为,教学有法却无定法。只要能做到打动学生的心灵、启发学生的智慧、引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启动,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周围的一切,关注自然现象,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思考深刻的社会问题。让学生懂得作文不可怕,作文并不是苦差事,就是一堂好的作文课。

篇三:别开生面的作文课

别开生面的作文课

一直以来,心中非常仰慕教学大师们高超娴熟的教学技艺、深厚的文化底蕴、高尚的人格魅力。4月9日至10日,有幸和肖巧玉老师一同去郑州参加了名家作文教学研讨课活动。近距离地欣赏了好几位小学语文名师在课堂上的教学风采。从教20多年来,

表情、心理、动作,特别是标点符号也不漏掉。课堂上于老师行走于学生之间,及时指导,对于学生的作文只要符合写对话要求的,于老师总是给予高度评价,同时也会说出学生作文的成功之处,又委婉地指出不足及改正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到作文的成功与快乐。教学中处处体现着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学生学起来轻松愉快,写起来流畅自然。

三、发挥激励评价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在引导学生评改作文的过程中,于永正老师抓住学生希望得到肯定和赞赏的心理特点,让学生读自己的作文,适时进行点评,并注意发现学生习作中的每一处闪光点,如一个好词、一个好句,一处精彩的描写,用“加分”的方法,让学生得到充分的肯定和赞赏。学生在与教师参与习作的过程中始终处于兴奋、愉悦的状态下,不能不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于永正老师的这节《人物对话作文》课,给予我们很多有益的启示:生活中处处有作文教学的资源,教师要充分发掘和利用好这些资源,注重方法指导,并及时进行表扬鼓励,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

贾老师本次到郑州执教的是“改写作文”,让学生快速阅读三篇微型小说《恶魔约翰》《两本小学课本》《烛心》后,分别提了一个提纲挈领的问题帮助学生一下子抓住了文章主题和作者的写作技巧,而

角色叙述故事(即改写),努力做到入情入理,然后让学生将刚才叙述的故事写出来。

听这堂课我有三点比较深的感受:一是贾老师对学生读书的指导,他说得最多的是读书要像说话那样,要自然,要真切,绝不要装腔作势,也不要高声大叫,正常情况下不要把字音拖得很长,一句一句的说清楚,不要让人听着费劲,听着难受。而他自己就是这样做的,我印象中的上海人说话都是“阴阳怪气”酸涩难懂的,可贾老师的话似乎完全没有了上海味,娓娓道来,抑扬顿挫,非常的亲切自然。七十多岁的人了,能一口气背诵出很多篇小学课文,太令人惊叹了,不仅背得一字不差,而且其嗓音浑厚,圆润,充满了所谓的磁性。据说贾老师有一个观点,就是要求青年教师备课之前先背诵课文,课文都能背得滚瓜烂熟了,当然对课文的理解和钻研也就比较深入了,对备课、上课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他自己大概就是这样身体力行的,他甚至还能背诵很多篇比较具有典型意义的学生作文,面对这样执着坚定技艺精湛的老者,你大概除了佩服之外剩下的也就是自惭形秽了。二是贾老师课堂教学中对学生作文即兴评改的本领非常过硬,他能在一瞬间听出学生作文的语病并能帮助其改正。这功夫简直令人叫绝,但是一定是经过多年艰苦的修炼方能达到的境界。三是贾老师对学生的尊重,当然,一起听课的人不少会得出和我相反的结论。因为贾老师会表扬学生,会鼓励学生,但是也会实事求是地批评学生,甚至当堂面对面地说谁最好,谁次好,谁差一点儿。确实,在我们现在的公开课上,几乎是见不到老师批评学生的,学生表现再差,回答

问题说得再离题万里不着边际,老师要么是继续表扬其“有进步”,“敢于说”,要么是不置可否和稀泥。中国的教育就是这样,和中国的很多事情一样,喜欢走极端。所以,在日常教学中,老师们一定不会只表扬不批评,疾言厉色的也不少。可是,在公开课上,上课教师纵然对学生千不满万不满,也只能强压心头怒火,脸上永远是和颜悦色,耐心备至。为什么,评课的专家领导在场呀。所以贾老师的做法让很多听惯了公开课的老师不适应,虽然他们平常在课堂上批评起学生来可能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却都知道乖面子是一定要做好的。而贾老师呈现出来的课堂就是真实,朴实,同时也告诉我们,对学生尊重并不回避指出学生的不足,并不是课堂上就得杜绝批评。

贾老师利用学生独立习作和授课结束后两个班学生换场的时间给听课者搞了一个短小的讲座。虽然他有心毫无保留地倾囊相授,可活动组织者留给贾老师的时间太有限了,所以我们无法得到真传,只能略知其一二。不过,我还是从贾老师的谆谆教诲中领会到了长者对于后来者的殷切期望,也领会到了什么叫做苦口婆心。他谈了对语文教学和作文教学的看法,他说,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要放在对语言文字基本功的训练上,小学语文不培养作家和记者,小学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人才,而是打基础,所以小学语文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兴趣,教给知识,养成习惯,提高素养”。他说,目前全国有95%的学生不会朗读,不会朗读就不会说话,所以普遍学生的说话能力很差,言之无序,言之无物,所以语文课要实实在在地在语文上下功夫,加大学

生的阅读量,通过正确的指导,让学生在阅读中去感悟,去积累,去提升。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贾志敏和于永正老师简简单单教作文,却扎扎实实促进了学生的发展。透视这“简单”的课堂教学,我们领略到的是两位大师经过长期语文教学实践与思考后所形成的对语文教学的深刻认识,是他们超越语文教学技术所步入的“大道至简”的教学艺术境界。

篇四:一堂别开生面的作文课

一堂别开生面的作文课

安乡职业中专程万里

开学已经半月有余,该上作文讲评课了。

课前我便把同学们的作文本分发下去了。熟悉的上课铃声准时地响起了,我带着久违的微笑大踏步地走进教室,迎接我的是意料之中的早已远逝的嘹亮的歌声。我当然知道这“花开”为谁开,歌儿为谁唱。望着这一张张青春的笑脸,我的思想伴随着这激情飞扬的歌声飘到了几天前……

那天一早,科代表便把同学们新学期的

例文二:……

例文三:……

我刚读完,同学们就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

“同学们,想不想知道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