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小学作文 > 教育资讯

好名远播自清芬(300字)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0/06 10:39:22 小学作文
好名远播自清芬(300字)作文小学作文

精选作文:好名远播自清芬(300字)作文

  杜阿姨是我们小区内的一名活跃分子,社区工作人员一提及这个名字,总是赞不绝口。

  我们小区内有很多空巢老人,杜阿姨常常去看望他们,为了帮老人们解闷,杜阿姨还组织老人们一起打打麻将。每当社区里有老人生病,杜阿姨就就会热心帮组他们,有些子女不在身边,她就主动陪伴老人去医院,包接包送。

  今年,杜阿姨还积极参加社区彭老师组织的活动,邀请了许多老人一起合唱、打鼓,大大丰富了老人们的娱乐生活,这不,今年忙活着这些事,已经大半年没有时间回去靖安老家看看了。杜阿姨认为积极参与社区活动是一项有意义的事情,希望更多的人行动起来,一起做社区的主任。

  古语有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杜阿姨在社区的老年工作这一块,充分体现了社区工作的先进性,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她的好名,如一缕清芬,香远益播!

篇一:市三模模拟试卷作文讲评案

市三模模拟试卷作文讲评案——“毛毛虫实验”

主备:邱为将 使用时间:13∕4.28

班级 姓名

教学目标:

1.考场议论文的思路结构;

2.继续进行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

3.讲评新材料作文“毛毛虫实验”

教学过程;

一、考场作文,同学们千万不要临时想用什么思路,应用速构思路,平时训熟了的,到时就用,考场时间很紧,哪容你多思考。下面介绍常见几种,希望聪明的同学活学活用,一招致胜。

1.列议论文提纲的方法

(一)引论:①用什么方法提出中心论点?

②用判断句表述中心论点。

(二)本论:用三种方法(并列、递进、对照)之一将中心论点分解为几个分论点,理清分论点之间的关系,将各个分论点按一定顺序置于各段之首,为每一个分论点找出论据,论据要兼顾事实道理、正面反面、古今中外。论证要揭示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必然联系。

(三)结论:①用什么方法作出结论?

②注意点题、扣题。

例如(2006年天津卷)

《现代汉语词典[

业却一直没有起色;无意间被宁浩相中,《疯狂的石头》让他在银屏上“疯狂”起来,终于登上了

6、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韩愈)

7、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

8、要想成为真正的“人”,必须先是个不盲从因袭的人。你心灵的完整性是不可侵犯的??.当我们放弃自己的立场,而想用别人的观点去看一件事的时候,错误便造成了。

9、盲从会让我们丧失生命财产; 盲从会断送我们的前途; 盲从会阻碍科技发展,人类进步。

10、有勇气挑战权让人不盲从;没有勇气会让人盲从。

【正面事例】

1、非典面前的不盲从:相信科学、依靠科学,理性不盲从,这是非典时期广州人紧张不慌张心态的基础。2003年春节前后,广州对非典的恐慌达到了高潮。在记者会上,钟南山院士以其人格担保,呼吁市民保持理性。那句流传甚广的“非典可防、可治”通过媒体传播开去,迅速稳定了民情人心。与其说人们相信钟南山,还不如说是相信科学能够最终战胜非典病魔。

2、爱国方面的不盲从 :

“家乐福事件”引起了一些爱国青年用极端的行径来发泄自己心中的愤懑,但是,这种不文明的行为不但无益于提升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文明形象,而且还损害了我们的大国风范,更是中了西方反华势力的诡计:将我国民众的爱国热情引向非文明、非理性的方向发展,从而扰乱中国社会秩序,破坏奥运会前社会的和谐,并最终达到遏制中国走向大国复兴的丑恶目的。因此,我们惟有理性而不盲从,笃定而不冲动,我们才能冷静地对待问题;惟有文明而不粗暴,守礼而不极端,我们才能心怀宽容、面带微笑地向世界敞开怀抱。

3、思想上的不盲从:一天,哲学家苏格拉底在课堂上拿出一个苹果对学生说:“请大家闻闻空气中的味道。”一位学生很快便举手回答说“是苹果的香味”。苏格拉底走下讲台,举着苹果慢慢地从每位学生身旁走过,并要求大家仔细地闻一闻,空气中是否有苹果的的香味?这时已经有半数的学生举起了手,苏格拉底回到讲台上,又重复刚才的问题。这一次,除了一名学生外,其余的学生都举起了手。苏格拉底问那位没有举手的学生说:“难道你真的什么气味也没有闻到吗?”那位学生肯定的回答:“我真的什么气味也没有闻到!”这时,苏格拉底对大家宣布:“他是对的,因为这是一只假苹果。”这学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哲学家柏拉图。现在的学生也一样,人云亦云的还真是较为普遍的现象。许多教育家也看到了这一点。所以大力提倡“不盲从”教育,培养学生的个性及创造能力。

4、面对新闻不盲从:2007年10月12日,一组新近拍摄的野生华南虎照片成为媒体聚焦的中心。照片拍摄者周正龙也在一夜间,从陕西省镇坪县山区的一位普通农民变成万众关注的新闻人物。这组照片的重大意义,在于发现了已宣告绝迹20多年的野生华南虎。然而始料未及,正当人们为野生华南虎的现身兴奋不已时,质疑声却从网络汹涌而起。最后,经过鉴定,华南虎的照片属于作假。

5、科学上不盲从:1966年,丁肇中重做了当时世界上最重要的一个实验,那就是测量电子的半径。丁肇中得到的实验结果与理论物理学家推导出的理论相符合,因为早在1948年,理论物理学家根据量子电动力学的理论,得出电子是没有的体积的结论。但是到了1964年,实验物理学家经过实验得到电子半径为10—13厘米实验结果。随后,多个物理学家同样得到电子半径为10—13厘米实验结果,即得出了实验与理论不相符合的结论。1966年,丁肇中重做这个实验,证明以前那些科学家做的实验结果都错了。后来丁肇中总结这个故事得出的体会是“做实验物理,不要盲从专家的结论”。

6、对于传闻不可盲从:宋国有一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井就出去取水灌溉,常常一个人住在外面。等到他的家里打了井,他告诉别人说:“我打井得一人。”有的人听了他的话然后转述道:“丁氏打井得一人。”国人谈论这件事,这件事传到了宋国的国君那。宋过国王人去问姓丁的。姓丁回答说:“得一个人使用,不是在井里得到一个人。”

世上所传奇闻怪事很多,但听到的任何传闻,都应该认真地考察一下,看它在道理上是否讲得通。要谨言慎听,不要盲从。

【反面事例】

1、邯郸学步的盲从:曾有到邯郸学习走步的人,没有模仿那里的步行,反而忘记原来自己的步行,于是爬着回自己的国家。成语“邯郸学步”,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

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勤于向别人学习是应该肯定的,但是,一定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如果象燕国寿陵人那样,盲目鄙薄自己,一味崇拜别人,生搬硬套,亦步亦趋,结果必然是人家的优点没学来,自己的长处却丢光了

2、东施效颦的盲从:传说春秋时期,越国有一美女,名唤西施,不仅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而且就是平时所做的任何一个动作,都是非常美的。有一天西施患病,心口非常痛。她出去洗衣服时,皱着眉头,用一只手捂着胸口,走在路上虽然非常难受,但旁人看来今天的西施却又别有一番风姿。西施有一邻居容貌长的很丑,见西施人长的美,她就常常暗地里观察,看看西施到底与别人有什么不同之处。这一天,她看到西施用手捂着胸口,皱着眉头的样子后,感到非常美。于是她就跟着学起这个样子来了。本来容貌就丑,又皱起了眉头,本来形体就含胸弓背,却又捂住了胸,弄得更加丑陋不堪。这个故事讽刺了那些不研究实质内容,只单纯地效仿表现形式的人。在生活中这样的“东施”至今还没有绝迹。一些通俗歌曲的歌唱演员,在演出中不是去学习港、台以至国外歌手的演唱技巧、发声方法,而是一味去嗲声嗲气地去学说、学唱他们的音调;学做他们在舞台上即兴出现的某一个动作。

【优秀例文 】

抛弃盲从

所谓盲从,就是不问是非的附和别人,盲目随从。说的通俗一些,就是别人干什么,你也干什么,没有自己的主张和见解,人云亦云。

盲从的危害很大,小则会使自己受到损失,甚至是丢掉性命;大则会使国家衰败,甚至是走向灭亡。

太平公主正是由于盲从政治暗流,而丢掉了性命;东欧的一些社会主义国家,正是由于盲从前苏联的社会制度与模式,才走向了衰败的道路;王明正是由于盲从死打硬拼的策略,才使红军遭受了巨大的创伤,中国革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灾难。可见,生搬硬套,盲目随从,不仅害了自己,而且会害了国家。因此,盲从实在是要不得,我们应抛弃盲从。

改革开放后,我们的国家敞开了大门。多彩的世界,会使我们眼花缭乱,应接不暇。摆在我们面前的有好有坏,这就要求我们仔细分辨,不能盲从,不能全盘地接收。

遗憾的是,时下一些歌手盲目随从,流行歌曲充斥歌坛,有的甚至失去最本质的东西。同时,一些编剧也盲目迎合部分观众的心理,随意改编名著,使名著遭受到了莫大的亵渎。

盲从使得人们的精神世界遭到了践踏,尤其是处于成长时期的青少年受到了伤害。为此,面对形形色色的世界,我们要擦亮眼睛,辨明是非,要坚持正确的方向,不要使自己置身于盲从之中,却全然不知。

大家知道,毛泽东同志正是抛弃了盲从,从中国革命的实际出发,才把中国革命引领到了正确的航向,从而使中国革命走向成功;邓小平同志正是抛弃了盲从,摸索出了符合我国发展实际的路子,才使得改革开放的中国迅速强大起来,成为令世人刮目相看的发展中国家;也正是由于不盲从,我们中国的神州飞船一个接一个的飞向了蓝天。

作为一名学生,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也不要盲从。尤其是在做作业时,要善于独立思考,不能看到别人写出的答案与自己的不同,就盲目的改了自己的答案,殊不知,自己的答案才是正确的,由于盲从别人,会使自己失去了信心和决心。

这样看来,我们要抛弃盲从,从本身实际出发,坚持自己的观点和志向。这样,我们无论干什么,就会产生动力,就会增加成功的希望。

简评:这是一篇规范的议论文。作者先由概念说起,然后摆事实,讲道理,分析其危害,令人心服口服。作者在摆出事实之后,能运用画龙点睛的议论使道理更加明显。从写法和内容方面,作者都有所创新和突破。尤其是所举事例,古今中外,大小皆具,并能联系学习实际,真实可信,通俗易懂,使人懂得了盲从的危害,达到了教育人,警示人的目的。文章的结尾并不是简单的重申论点,而是将中心论点加以拓展和深化。

篇二:文章写作十二题

文章写作十二题

王梦奎

注:本文作者王梦奎同志系国务院研究室原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北京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梦奎同志是我国著名经济学家,也是一名声名远播的文章家。《王梦奎文存》六卷以及他编的《怎样写文章》一书,展现了他作为文章家的风采。“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文章大家在工作和写作实践中得来的经验之谈,对广大秘书工作者提高写作水平大有裨益。

怎样写文章,这个题目很难讲。文无定法,文章之道,有许多是可体会而难以言传的。何况,写文章的人各有各的偏好和路数,“文章是自家的好”。因为是同行同业的,同甘共苦,我讲些个人的零星体会,共十二个题目,长短不一,有些意见,是感想式的,只能叫作漫谈。

一、文章怎样才算好

对写文章,历来有不同看法。有说是雕虫小技的,有说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曹丕《典论·论文》),不管怎么说,文章总是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反映着现实,也记载着历史。

写文章不是少数人的事,凡是知书识字的人,几乎都要写文章。决议和决定,报告和讲话,论文和专著,调研报告和政策建议,乃至书信、公告、便条,以及手机短信之类,都是文章,只是体裁和载体不同。

研究室是参谋和助手班子,是以调查研究和文章写作为职业的。我在国务院研究室工作期间,听河北省政府研究室的同志说,有一个顺口溜:“研究室、体改办,拎个破包到处转,厚着脸皮蹭顿饭,写成文章没人看。”我说这是表扬研究室和体改办。“拎个破包到处转”说明艰苦朴素、工作勤奋;“厚着脸皮”才能“蹭顿饭”,说明没有特权;“写成文章没人看”,可能是别人不爱学习,也可能是文章写得不好,只有这一点是值得我们注意的。

文章怎样才算好,也是见仁见智,不容易一两句话说清楚。甲认为好,乙可能不以为然;乙认为好,甲可能不以为然。这和个人欣赏偏好有关。

不同体裁的文章,有不同的要求。不能把会议通知或者工作报告写成抒情散文和学术论文。

虽然这么说,对于什么是好文章,还是有共识的。文章的好坏,读者还是能分辨的。经过千百年筛选淘汰而保留下来的优秀作品,是民族文化的宝贵遗产,像《古文观止》中的许多文章,《唐诗三百首》中的不少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四大名著,长久流行而不衰,为广大读者所喜爱。

古人讲义理、考据、辞章。义理就是讲道理,有见解;考据就是材料要准确;辞章就是要有好的表现形式,这涉及文章的语言、章法和风格等许多方面,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文笔要好。

毛泽东在《工作方法六十条》中说:“文章和文件都应当具有这三种性质: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准确性属于概念、判断和推理问题,这些都是逻辑问题。鲜明性和生动性,除了逻辑问题以外,还有词章问题。现在许多文件的缺点是:

断不恰当;

现在由于对中国文化的基础训练不够,不少人文理不通,“写手”更成了稀缺人才。不少高中甚至大学毕业生,写不出通顺的文字,甚至连封信也写不好。有些做研究工作的青年人,学问和见解不错,但因为文章写得不好,不善于表达,不能尽展其才,是很可惜的。好几个部长向我反映,现在最缺的,是懂业务,文笔又好,能写点东西的人。

社会是不断发展进步的,观察和认识没有止境,文章内容没有止境,对于写作技巧的追求也没有止境。文章从题材、体裁到语言,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要经常琢磨各类文章的写法,把写好文章作为一种事业来追求。

我举个新的大变化的例子。电脑和网络是二十世纪的伟大发明,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就写作来说,在采集信息、整理资料、提高效率方面提供了过去难以想象的便利,可以给人们腾出更多的时间去调查研究,对写文章是非常有利的。同时也给一些偷懒的人提供了方便,例如不分析情况和研究问题,整段下载材料,东拼西凑,敷衍成文,很容易造成重复和雷同。现在写文章似乎也进入了工业化生产的时代,如何保持“手工缝制”的个性化特色,是需要注意的问题。

三、小题大做

小题大做是说文章选题。选题很重要,选好题目,文章成功一半。

初学写作者写大题目往往不容易成功,因为大题目涉及内容广泛,不大容易把握。比较好的办法是小题大做。

小题大做不是抓住鸡毛蒜皮无限夸大上纲,而是把题目范围定的小一些。这样做,分析容易细致深入。

大题小做也有成功的,这要求具备很广博的知识和很高的概括能力,一般人很难做到。我举两个例子:

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正面是毛泽东写得“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大字,,背面是毛泽东撰文、周恩来手术的碑文,碑文总共114个字,分三段,每段只有一句话: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这里三个一句话的排比句式,很准确的概括了中国近代史的几个大的阶段,三句话的结尾都是“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很切合碑文的要求,是一篇好文章。

鲁迅的《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的关系》,是1927年在广州的一次演讲。这样大的论文题目,鲁迅没有摆开架式,时代背景,一、二、三、四,而是根据史书和《世说新语》之类著作的记载,讲许多故事,通过对一些重要人物的评价,说明魏晋时代的政治和社会风气,以及政治、社会风气和文学流派的关系,具体生动,比看抽象的论文印象深刻的多。在这篇演讲里,鲁迅把汉末魏初的文章风格,概括为“清峻”——简约严明,和“通脱”——随意或随便。这个时期的文风对后世有很大影响。

作者知道的,应该比写进文章的东西更多,这样写起来会轻松自如,绰有余裕。如果自己不懂得那么多,硬着头皮写大题目,会感到吃力,甚至给人声嘶力竭的印象。

我一向主张初学写作者,特别是从事研究工作的年轻人,要小题大做,这样有助于找准聚焦点,对某个具体问题作深入研究,把道理说透彻。没有对于所讨论问题的深刻认识,没有对于全局的把握,写大的题目容易限于空泛,大而无当,你说得别人都知道,别人不知道的你没有说。

四、粗枝大叶

粗枝大叶只是个比喻,古时用来形容汉代文章的粗犷大气,与六朝文的华丽细腻相区别。

粗枝大叶,当然绝不是说,写文章可以粗心大意,文章可以有疏忽和漏洞;而是说,要注重大的轮廓和脉络。要先把文章大的结构和布局搞清楚,把文章大的框架立住。就像一座房子,四梁八柱立住了,才坚固牢靠。或像一个人坐在一个很结实的四条腿的大椅子上,就显得大气而稳当。文章有不同的风格,不论是清峻还是通脱,是豪放还是婉约,框架都要立得稳,才能站得住。当然,这种框架构思,不一定形诸文字,也可以只是个腹稿。框架定好了,才能够提纲挈领,观点和材料的组织才会有中心,写起来才不致“节外生枝”。框架立不住,观点和材料的取舍就会无所依据,就不会有逻辑和条理,甚至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纲举目张的说法,用在文章的写作上是合适的。

文章框架设计的过程,也是初步分析和理顺思路的过程。文章主题从几个方面展开分析,每个方面有哪些内容,按照内在的逻辑关系,粗线条的摆布停当,文章大的轮廓和脉络也就有了;什么地方是需要弥补和加强的薄弱环节,也就大体清楚了。最初确定的框架,只能是粗线条的,写作过程中修改补充和局部改变是难免的,但事先的缜密思虑可以防止中途全盘推倒重来。

粗枝大叶,注重大的轮廓和脉络,不是不注意细节和交待事实。该说明的事实还是要交待清楚,不要省那几个字。有的文章,讲了一大篇道理,读完了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不要以为自己知道的读者都知道,中国人知道的外国人一定知道。用简明的语言把事情来龙去脉交待清楚并不容易,有时候比发议论还难,说得多又容易罗嗦。叙事是写文章的基本训练,中学生作文都是从记叙文开始的。中国古代小说很注重交待事情和人物的来龙去脉,三言两语,清清楚楚。理论文章和调研报告,可以从古典小说借鉴简要交待事情经过的做法。有的大块文章,开始头绪比较多,有的线索在讲述过程中莫名其妙的消失了,像“三国演义”中的徐庶,其实这是可以用“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叙事方法交待清楚的,只要细心,并不困难。

五、标新立异

文贵创新。“意匠如神变化生,笔端有力任纵横。须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随人脚后行。”(戴复古《论诗绝句》),创新就是标新立异。随人脚后,人云亦云,不可能创新。

谈判要有妥协,与人相处要寻求共同点,都是求同而存异。与此相反,搞研究、写文章,要存同而求异,研究性的文章尤其如此。如果讲一样的话,复印散发就可以了,何必再写。网络上有各类文章的标准版本,满足官样文章的需要,一个程式,八股腔调,套话连篇,不可能有新鲜创造。曹雪芹所批评的“千部一腔,千人一面”,是文章大忌。古人说:“立身之道,与文章异。立身先须谨重,文章且须放荡。”(欧阳询《艺文类聚》二十五引梁简文帝萧纲语)所谓“放荡”,就是要放得开,标新立异。

标新立异是文章内容和形式的创新,要有新鲜的见解,也要追求不同于别人的更好的表达方式,形成自己的文章风格。即使同样的主题,同样的题材和体裁,在表现形式和语言上

也要追求“新”和“异”。毛泽东的文章,鲁迅的文章,即使不署名,细心的读者也能辨认出是谁写的。同样的题目,不论是论文、散文还是诗歌,不同的作者可以写出不同的文章,而且各具特色。

标新立异的根据,是基于现实生活的生动活泼的创造,是对中外优秀思想文化遗产的继承,而不是无根据的说些惊世骇俗的大话,用片面性、绝对化的言词哗众取宠。郑板桥题书斋联:“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是他的艺术追求,也是文章之道。杜甫“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是说锤炼语言要下功夫,不是追求怪诞。

六、深入浅出

文章有四种境界:深入浅出,深入深出,浅入浅出,浅入深出。深入浅出是最高境界,也最难。没有对所论事物的深入认识做不到“深入”,没有深厚的文字功底不可能“浅出”。深入深出的“深出”固不可取,但“深入”还是好的。实际上,在某些专业领域,也很不容易做到深入浅出。浅入浅出在某些场合,例如文化普及和通俗宣传,也是需要的。唯有浅入深出,卖弄博学,故作高深,用人人都难懂的语言讲述人人都知道的意思,变成小圈子人的“自产自销”甚至是自言自语,对社会没有多大用处,是文章大忌。

深入浅出一向是文章大家所追求的。毛泽东的文章,老一辈学者梁启超、胡适、冯友兰、吴晗、费孝通的文章,胡乔木、胡绳的文章,都是深入浅出的模范。有些科学家,例如华罗庚和钱学森,文章也写得深入浅出,为读者所喜爱。高手们的文章写得好,不仅是因为有独到的见解,也因为深厚的文字功底和写作技巧,能够用明白晓畅的语言表达深刻的道理,所谓平白如话。

古往今来,能够流传的好文章,都是深入浅出的,没有哪一篇是装腔作势、佶屈聱牙的。读唐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完全是本色语言,没有任何生僻的地方,但意蕴深远,成为千古绝唱。

做到深入浅出有文字技巧的问题,也有写作态度问题。写文章、作报告,是和受众交流,把自己的意见告诉别人,和别人共享信息,或者希望引起别人的赞同和共鸣,态度一定要诚恳,就像和亲朋在谈话一样。和亲朋谈话有谁是矫揉造作、虚情假意、故弄玄虚的?毛泽东1957年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说:“我们现在有些文章,神气十足,但是没有货色,不会分析问题,讲不出道理,没有说服力。这种文章应该逐渐减少。当着自己写文章的时候,不要老是想着‘我多么高明’,而要采取和读者处于完全平等地位的态度。”有了这种态度,文风问题才能解决。

“文章四境界说”,是我1998年在为中国发展出版社出版的“博士短论文丛”写得序言里最先明确概括出来的。这是多年读书和写作的体验,也是形式逻辑的推演;深和浅、入和出,只有这四种组合。这说明,形式逻辑也可以得到新的认识。

七、简单明了

文章要简明清爽,不能拖泥带水。简单,才能明了。简单明了,才能眉清目秀。古代文字刻在龟甲上,后来刻在或者写在竹板上,很费力气,所有文章都很简短。《论语》只有1万多字,《道德经》只有5000多字。司马迁的《史记》写50多万字,在当时非常不容易,

下页 余下全文

篇三:材料作文“无意间造就辉煌”导写

材料作文“无意间造就辉煌”导写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许多人声名远播的成就并非来自于所学专业,而是专业之外的作为。

鲁迅和郭沫若,本来是去日本学医的,最后却都成了一代文学巨匠。

余秋雨本来是搞戏剧教育和艺术理论的,但让他闻名于世的不是学术专著,而是文史散文。

黄渤自小喜欢唱歌,高中毕业后组建了一个“蓝色风沙”乐队,可倾心付出近十年的音乐事业却一直没有起色;无意间被宁浩相中,《疯狂的石头》让他在银屏上“疯狂”起来,终于登上了

立意参考:①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②换一种思维,华丽转身;③执著与变通;④偶然的成功中孕育必然;⑤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佳作示例一】

选对人生的舞台

闪烁的繁星,白天与日争辉,只能是肉眼看不见的虚无;而在夜晚,它才能真正彰显自己的美丽与光亮。人生亦如夜空中的星星,选对了人生的舞台,才能闪耀出属于自己的光芒。

无数掌声响彻赛场,伊辛巴耶娃——撑竿跳女王,面对成功绽放出如花的笑靥。曾几何时,她还在体操赛场黯然神伤,拼命挥洒着汗水,但身高猛增使她无法再在体操赛场上继续下去的事实是谁也改变不了的。面对练了10多年的体操,她毅然选择放弃,将目光转向了撑竿跳,一根细细的竹竿,一个跃动的身影,成就了跳高场上的神话。

选对人生的舞台,最熟悉的不一定是最适合的。像伊辛巴耶娃那样,只有找准最适合自己的,才能勇往直前。[

翻开几米的绘本,那一个个充满灵性的小人物撞击着我们的眼球。几米曾做过几十年的广告人,但成绩平平,而当他拿起画笔时,才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在漫画界闯出了属于自己的天地。

选对人生的舞台,所学的不一定是最适合的。像几米一样,只有找到真正的位置,才能在自己所擅长的领域闯出天地。

事实上,人人都是自己人生中的主角,只是因为有人站错了舞台,才使短暂而珍贵的一生耗费殆尽。一如柳永,才华本在诗词,却一心想着入仕,怎奈没有这方面的才能,最终只能在茫茫江水边发出“晓风残月”的轻叹。明熹宗朱由校志向本在木工雕琢,对刀锯斧凿、雕文镂花、丹青漆艺得心应手,技巧娴熟,做起木匠活来废寝忘食,几近痴迷,可他却登上帝位,被人戏称为“木匠皇帝”。

因而,只有选对了人生的舞台,才能闪耀出自己的光芒。鲁迅选对了舞台,弃医从文,成为一代文学巨匠;黄渤选对了舞台,成为一代影视巨星;吉尔托贝·吉尔,选对了舞台,

弃政从乐,成为家喻户晓的歌唱巨星。成功的潜能,但不是人人都能成功,只有选对舞台,才能成就人生的辉煌。

【点评】

文章观点鲜明,开篇通过类比引出观点——“选对了人生的舞台,才能闪耀出属于自己的光芒”。文章论证思路清晰,主要通过两个正面事例论证“最熟悉的不一定是最适合的”“所学的不一定是最适合的”两个分论点,然后用柳永和明熹宗朱由校事例从反面分析,最后简单引用鲁迅、黄渤的事例进行总结。如能再简要论述一下选对了人生的舞台后,还需要艰苦努力,勤奋学习,不断积淀、沉潜,坚持不懈,才能一飞冲天会更好。

篇四:学生作文

是金子总会发光

高一(6)班 杨爽

黑不溜秋的蚕蛹滞留在不起眼的角落,即使没有人撇上它一眼,它仍为自己鼓劲儿,积蓄力量,终于破茧而出,迎来

坚持自我,勇敢前行

高一(1)班 王雨

我就是我,颜色不一样的烟火,天空海阔,要做最坚强的泡沫。

——题记

在不美的现实与别人嘲笑的目光中,只要坚持自己,付出努力,总有一天发光的就是你,那一天,你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诗人但丁曾说:“不要在意外界的环境,要像一座卓立的塔,绝不因暴风而倾斜。”当初没有人会认为一个聋子能在音乐上有所成就,他的家人也劝他放弃音乐,认识他的人也有为此嘲笑他的,但他什么都没有在乎,他坚持自己的热爱,走自己的路,能想到一个聋子在做音乐上付出了多少努力与汗水,正是因为他做到了,才取得了音乐的成功,他就是为人所知的音乐王者——贝多芬。

贝多芬和黑玫瑰一样,不受外界的影响,守住自己内心的净土,坚持自我,坚定不移地听从内心的召唤,面朝心中的灯塔,走向了成功的远方!

你只看到明星舞台上的闪闪发光,却不曾看到他们身后的汗水,郭敬明的成名就是这样。他在刚出道时,在人们眼中只是一个会写几篇作文的“小矮子”,众多的非议和嘲笑也曾压在他的身上,但是他并没有因此低头,他坚持自己的文学梦,他付出了很多很多,他花三年写完了《小时代》系列,作品出版后畅销无阻,深受人们喜爱。面对记者他这样说:“我并不怪那些人,其实我是感谢他们的,不然我也不会这么快实现自己的梦想。”

从来决定你成功的都是你自己,就像当初,没有人认为一个聋子能在音乐上有所成就,而贝多芬终究成为音乐的王者;没有人相信一个平庸的“小矮子”能在音乐上有多大成就,但郭敬明无疑是成功的;其它玫瑰都嘲笑一株黑不溜秋丑陋极了的黑玫瑰,但植物学家花重金买走的正是那株黑玫瑰。坚持自己,你也一样。

吃别人吃不了的苦是为了收获别人所不能收获的东西,请一直为你所坚持的东西付出努力吧,你就会成为

是金子总会发光

崔孟琪

日积月累,厚积薄发。是金子的你总会发光。

黑玫瑰的经历正如童话故事中的丑小鸭,或许它曾经自卑,茫然,但它一直坚信自己能发光,它开出了最美的花。

不要因为自己的相貌放弃自己,是金子总会发光,还记得在跑男中给我们带来频频笑点的宝强吗?他并不是男神一类明星。但他有着精彩的演技,他是实力派,出身平庸的他一直坚持梦想,发挥所长,让自己发光。

配角也能发挥自己的能量,是金子总会发光,还记得《甄嬛传》里甄嬛的声音吗?还记得《泰坦尼克号》里罗丝的声音吗?这就是被星光摒弃的季冠霖的声音。从她的声音中表达出主角的人物特点,也展现出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娱乐圈边缘人物这一身份让她低曝光率,但她的声音的高曝光率,让人们透过声音感悟她的心灵,看到她发出的最美的光。

不要因先天不足放弃追求,是金子总会发光。被誉为“零差评”的青春电影《逆光飞翔》的主角黄裕翔,用自身的阳光,美妙的钢琴声使人们忘记了他是一个盲人,因对钢琴热爱,他并没有因看不到多彩世界自暴自弃。虽然在黑暗的世界里,看不见光,那就努力地让自己发光,逆光飞翔,相信自己是最有价值的金子。

爱因斯坦曾说:有百折不挠的信念所支持的人的意志,比那些似乎是无敌的物质力量有更强大的威力。在面对自身缺陷或恶劣条件时,王宝强、季冠霖、黄裕翔都没有退缩,正如黑玫瑰坚信自己最美,不在意他人眼光,使自己开出了独具特色的花。

虽高中未毕业但仍能进行文字创作的韩寒;虽身材矮小但仍能写明媚而忧伤语言的郭敬明;虽声音独特却仍能唱出个性的《我相信》的吴莫愁。他们这一颗颗耀眼的金子,面对各种障碍,没有退缩,使自己的人生获得了另一番华章。

相信自己就是那棵黑玫瑰,用你花朵独有的黑色,吸引人们,发出最美的光。

在冷眼中坚强

侯岩铮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成长,有的人家境闪耀,在花前月下走过了一生,而有的人则与之相反,他们即使出身卑微也要坚强,不怕他人讥笑,在冷眼中坚强。

玫瑰园中得天独厚的条件,孕育着各种美丽的玫瑰,在这之中却有一株外表丑陋的玫瑰,同伴们将它排挤在外,这株黑玫瑰也曾委屈,但它不在乎别人的看法,努力地成长,最终被植物学家发现并买下。

诚然,只有在冷眼中坚强才能真正实现自我价值。

刘墉有言“如果处处都是别人,哪里还有自己?”的确,我们并非生活在别人眼里,而是活给自己,灵魂该有一片圣土,不许任何人进入,它只由自己主宰,不被外界影响,即使外界如何的不赞同,不认可,我们也该在冷眼中坚强,做好自己。

“向前跑,迎着冷眼和嘲笑,生命的广阔不历经磨难怎能看到。”《追梦赤子心》唱出了青年人向上的力量。菲尔普斯为人熟知、崇拜,而罗切特一直扮演着他身边的配角。八年比赛中没有一次赢过菲尔普斯。

外界的言论纷至沓来,贬低声、嘲笑声不绝于耳,可罗切特视之如鸿毛,他日复一日的坚持训练,终于在上海的一场比赛中超越菲尔普斯,夺得冠军。

我们要想头戴光环,就该在冷眼中坚强。

田维曾在《花田半亩》一书中写到“生命应该有所坚守,那些无谓的言论怎么有资格出席生命的狂欢。”是啊,畅游人生,总会邂逅太多的人,他们的评价、看法也会像泉水般涌向我们,难道此时的我们,应该被泉水淹没而沉沦吗?我想,理智的思维是不要理会过多的客观评价,认清自己的内心,在冷眼中坚强。

生命是一列急驶的列车,每个人都是自己的驾驶员,风尘仆仆的奔波于世,而思想与灵魂的延伸方向,即为决定前进的方向盘。因此我们要坚守自我,把握方向,在冷眼中坚强。

不怕千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李香卓

台湾作家刘墉曾说“人生像一杯茶,不会总是苦的,但总是要苦一阵子”。

——陈洁

小学作文